词条 | 叉枝虎耳草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 名:叉枝虎耳草 学 名:Saxifraga divaricata Engl. et Irmsch. 别 名:阿仲嘎保 科:虎耳草科 属:虎耳草属 产地分布产青海东南部和四川西部。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7-10厘米。叶基生;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0.7-2.4厘米,宽0.3-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或全缘,无毛;叶柄长1.7-3厘米,基部扩大,无毛。花葶具白色卷曲腺柔毛。聚伞花序圆锥状,具5-14花;花序分枝叉开,长1-4厘米;花梗密被卷曲腺柔毛;苞片长圆形至长圆状线形,长3.5-7毫米,宽1-1.5毫米;萼片在花期开展,三角状卵形,长1-3.8毫米,宽0.9-2.5毫米,先端钝,无毛,具3至多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白色,卵形至椭圆形,长2.3-3毫米,宽1-17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狭缩成长0.5-0.9毫米之爪,具3脉;雄蕊长1.5-4毫米,花药紫色,花丝钻形;心皮2,紫褐色,中下部合生;花盘环状围绕子房;子房半下位,花柱长0.5-2毫米。花期7-8月。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3400-4 100米的灌丛草甸或沼泽化草甸。 药用价值【药 名】:叉枝虎耳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叉枝虎耳草的花。 【功 效】:清热利肺,平肝潜阳,清热利尿。 【主 治】:用于肺热咳嗽。用治热咳、热嗽、热喘为宜。用于头晕、、头痛。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用于淋病。用治小便不利,涩滞不通。 【性味归经】:微苦,寒。肺、肝、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阿伸尕保(藏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东南部、四川西北部。 【考 证】: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