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精细密集农业 |
释义 | “精细密集农业理论”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征兵和魏正果教授提出的,最早见于他们二人合写的文章“发展精细密集农业”,发表于《人民日报》1991年3月9日。后来主要由王征兵教授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他们出版的专著《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2年1月 )系统研究了这一理论。其发表的相关论文有几十篇之多,代表作有:“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精细密集农业”《管理世界》1995(5);“精细密集农业初探”《中国农村观察》 1991(4)。 精细密集农业,就是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对农业进行精细的操作和密集性经营,从而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时间,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精细,是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充足的特点,对农业实行精细的照料和操作,对农产品进行精细的加工,以多投入劳动来谋求农田单产的提高和农产品的优质化。这样,既可以人尽其用,又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密集,是针对我国人均耕地少的特点,我国人均仅一亩多地,依靠规模经营增收,个案是可以的,但从全局来看短期内很难实现,因为只有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剩下的人才能实施规模经营,而农村人口在短期大量减少是不可能的。那么,在人均一亩多地上,如何增收呢?除了进行精细操作外,还需要在这一亩多上增加生产内容,提高产出量。密集,既包括向空间的伸发,也包括时间的紧续。向空间的伸发,从竖的方面来说,指的是立体分层经营;从横的方面来说,指的是农业应向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滩淤、荒山、荒坡和家庭院落伸发。时间的紧续,就是充分利用生长期和光照。既然我们不能任意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不能将一年的时间任意延长,那么,我们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农作物和其他农事活动。如在上茬作物未收获时,下茬作物已经种上了,以免两茬作物之间有时间间隔而误了生长期。 精细密集农业的本质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加农业生产内容,扩展农业生产空间,以此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精细密集农业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它是中国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方式,因而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