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师善朴营 |
释义 | 一.历史背景:1. 善朴是清代以后形成的一种跤法,它融合了满式“布库”、汉式摔跤、回式“绊脚”和蒙式“角力”的不同风格,最终发展成以汉式摔跤方法为轴线,兼带满、回、蒙跤术技巧的摔跤形式。“善朴”一名,起自清延“善朴营”。清朝皇帝曾选派八旗勇士,汉族跤王和蒙古力士组成御前摔跤队,起名“善朴”。 2.背景: 1646年,鳌拜因剿灭四川张献忠大西军有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1661年顺治帝驾崩。时年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即位。顺治帝临终前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大臣辅政。鳌拜原本在四位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为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的旧属,故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所以鳌拜才得以擅弄大权。他结党营私,日渐骄横,竟然发展到不顾康熙旨意,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 鳌拜势力过众,成为康熙统治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为了维护与集中皇权,康熙手里急需一支能剪除乱党的劲旅。可当时侍卫内在,侍卫内大臣等多重军廷要职都是由鳌拜来兼领。所以康熙只好找来一支由一群少年(初为六人:魏东亭、武丹、孙殿臣、赵逢春、狼谭、穆子煦)组成的队伍,并以在宫内陪皇帝练习“布库”(即摔跤,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蒙古语称为布克,光头穿白色短上衣和深色鞋子,两两相角,以搏摔仆才决胜负)的名义来掩人耳目。鳌拜征战半生,认为是小孩子的把戏,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正是由这群少年组成的生力军,在武英殿内将鳌拜擒获。康熙当即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罪当处斩。康熙念其已历事三朝,效力有年。故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而正是这群练习摔跤的少年,组成了日后的善扑营。 性质与职责: 善扑营类似于现代的特种部队。在编制上既不隶属由中央所指挥的满、蒙、汉八旗,也不属于地方州郡的绿营兵勇。它是一支独立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宫廷内卫部队(就像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无需国会批准,总统便可直接动用)。 它的主要职责有三: 1.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巡幸扈从则备宿卫); 2.负责皇帝的摔跤﹑射箭﹑马术等军事技能的培训演练; 3.担负类似今日的迎外表演任务( 宴蒙古藩部则令承应献技) 因为任务的特殊性,所以决定了善扑营必是一支短小精悍的队伍,它由300余人组成。上设总统大臣,从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及副都统内筛选提拔。下设有翼长﹑教习等职。 善扑营也因皇帝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和代表性,所以人员选拔十分挑剔。就像当今陆军侦察兵,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这些特战部队只从现役部队选兵一样。善扑营也仅从满族八旗里挑选兵源,且政审更加严格,善扑营基本上是由皇帝的父亲,母戚,妻戚三族中王室子弟所组成的。 二.当代京师善朴营:1.2000年由著名武术家卜恩富先生的传人弟子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了这一组织。这些人是张慧明先生(卜先生的得意弟子之一,学习摔跤后,卜先生因材施教让其进入北京举重队,后获得三个级别的冠军,是北京市的第一个运动健将)郎桂昌先生(曾经是卜先生的助教,后成为朝阳体校的教练,和卜先生亦师亦友)苏萧发先生、马嘉庆先生(二位老师现已年过60仍然在为传承中国式摔跤做出贡献,在人文大学武术学院任教)田长禄先生(香港武术界人称“田大师”八十年代到了香港,一直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后来因北京京师善朴营成立,经授权在香港创办香港善朴营为中国式摔跤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等多位热衷于中国式摔跤传承的老先生继承和发扬。 2.技法特点: A.多少还带有当年“善朴营”的,遗风,但在流传过程中,更多地吸收了山东、天津,河北,北京等地的摔跤的招式,像耙拿子、手别子、架梁脚、泼脚、缠麻花、大得合、小得合、上把前进、小鬼扛山、进步贴身靠等跤法. B.承传了当年善朴跤法的习练模式,注重基本功的磨练,头、肩、肘、手、胯、膝、脚,七点到位,贯穿合一。习练时以树干为对手,硬靠直贴,身碰力行。 C.善朴功重在摔法,其跤术多变。纠缠之间,必以力量、技巧扑倒对方。所谓你有攻招,我有化招,步步紧靠,一摔制胜。真正掌握善朴功的高手,必能两脚生根,两臂如铁,中干如柱,抖动生风。处处让对手望而生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