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层孔虫目
释义

分类地位

层孔虫目(Stromatoporoidea)是海绵动物门、层孔虫纲的一目。是一种古无脊椎动物。1826年首次被命名和描述。曾被认为是藻类、有孔虫、海绵、古杯、水螅、苔藓虫等。至20世纪50年代多数学者认为它是水螅虫纲的1目,70年代以来又有人提出它属于海绵类、藻类。

生存年代

生存于奥陶纪至白垩纪,早已绝灭。层孔虫最早出现于早奥陶世晚期,至白垩纪完全绝灭。寒武纪和第三纪亦有报道,但有争论,志留、泥盆纪是它的鼎盛时期。石炭、二叠、三叠纪基本上没有化石记录。

分布

它的地理分布较广,尤其是在世界各地的志留纪、泥盆纪的碳酸盐沉积中几乎都有它的代表。在日本多产于侏罗纪的鸟巢石灰岩上。

形态特征

为粒状或纤维状,仅发现由碳酸钙组成之块状或层状群体之化石,未发现动物体。群体平面系一薄层,垂直由柱状体组成,有的在表面形成星形的小沟(astrorhiza)或丘状的突起(mamelon)等。也有的在个员管(zooidal tu-be)产生底板。古生代的种类,其本身可形成礁,也可和珊瑚及苔藓虫类一起形成礁。

骨胳由石灰质组成,呈球状、块状、层状和枝状等。内部骨胳由同心细层与放射支柱组成,常相互垂直,形如网格。硬体的表面常有小瘤、小刺、细孔和放射状排列的浅槽(星状沟)等。生存在中寒武世至中生代,以志留纪和泥盆纪为最盛。生活在海中,常聚集成群,有造礁作用。

层孔虫群体的骨架称共骨,可以有各种形状,如块状、层状、球状、锥状、透镜状等,还有一些为树枝状、圆柱状,大小变化很大,自数毫米至1米以上。内部构造主要由纵向骨素的支柱和横向骨素的细层或泡沫板组成。此外,还有星状沟、厚层、虫室、假虫管、横板等构造。层孔虫的微细构造在分类上十分重要,现已划分出14种类型。对微细构造的判断比较困难,因为有些是原生的,有些则经过次生的改造作用,甚至在有的标本中既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因此,标本的保存状况对微细构造的划分和研究是很重要的。

生活习性

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群体底栖、营固着生活。它通常生活在温暖、洁净、正常盐度、光照条件较好、水动力较强的浅水海域中,也有生活在静水泻湖或礁前较深水中的。

价值

层孔虫常和珊瑚、藻类等构成生物礁,因此,它是重要的指相化石,可以显示礁体的生态环境,这类礁体通常是重要的油气储存场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