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丛书名: 都市空间与知识群体研究书系

平装: 5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08076167

条形码: 9787208076167

尺寸: 20.8 x 14.6 x 2.4 cm

重量: 739 g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主要研究了1895-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际交往,私人脉络,团体组织以及与城市公共媒体的关系,是一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史。

目录

总序许纪霖

第一章总论: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一、从“士绅社会”到“知识人社会”

二、“知识人社会”的公共网络:学校、社团与传媒

三、为何重建社会重心失败?

第二章士人、城市与权力:清末沪上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一、日常生活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私谊网络

1.入上海——初到沪的士人们

2.居上海——多重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认同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会社网络

1.三种连结方式——会社之形成

2.借助公共空间——会社之活动

三、政治变迁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集会网络

1.清末上海的集会

2.集会的发动、组织

3.集会的影响

四、印刷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传播网络

1.清末上海的印刷媒介

2.上海的传播网络

...........

第七章地缘、学缘与惯习: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共同体

第八章重建社会重心:战后知识分子的同仁群体

一、储安平与《观察》群体

二、《时与文》群体

三、胡适与《独立时论》群体

四、吴景超与《新路》群体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