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近代之挫折:东亚社会与西方文明的碰撞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2月1日)

丛书名: 文明对话丛书

平装: 2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0开

ISBN: 7202043068

条形码: 9787202043066

尺寸: 22.7 x 15.2 x 1.3 cm

重量: 358 g

作者简介

作者:(日)高坂史朗 译者:吴光辉

高坂史朗,1949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关西学院大学博士课程毕业,哲学博士,现为大阪市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日本哲学、东亚思想史。主要著作有:《实践哲学的基础》(创元社,1983年)《恶的问题》(编著,昭和堂,1990年)《近代之挫折》(nakanisiya,1997年)《江户时代日本都市的信息系统与文化生活》(Informationssystem und kulturelles Lebenin den Staedten der Edo-Zeit,HarrassowitzVerlag Wiesbaden,2000年)《东亚与哲学》(共同编著,沈阳出版社,2002年)(《世界中的日本哲学》(合著,昭和常,2005年)。

内容简介

本书题为“近代之挫折”,这一标题具有双重内涵。首先,本书的研究领域是东亚社会的日本、朝鲜和中国,诚如本书所阐述的,东亚社会的近代化确实充满了无数的苦斗与挫折、痛苦与不安。也就是说,“近代之挫折”正是一个根本的事实。不仅如此,伴随着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说东亚社会如今也依然不断地演绎着这一挫折与不安。不过,全球化所带来的地域性意识与多样化选择的要求,尤其是21世纪的“和平崛起”的中国模式,也将会令“挫折”这一概念的判定基准发生一定的动摇。

其次,“近代之挫折”这一标题可谓摒弃了“最早地”或者“成功地”这样的传统话语,指出东亚社会的近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挫折。正如本书序言所指出的,东方的近代化一开始就陷入了“和魂洋才”、“东道西器”、“中体西用”这种东西二元对立的陷阱。这样的一个陷阱,不仅对于近代东方人的西方理解与世界认识,同时也对东亚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日本主义、东方主义、大亚洲主义等一大批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近代化过程中的西方认识与谋求自身文化形态转型的建构活动,皆是在东西二元对立的框架之内进行的,由此也就欠缺了一个真正的合理性的、普遍化的逻辑基础。

目录

序:“东方与西方”这一架构的陷阱

近代的解读

作为绊脚石的“近代”

第一章 和魂洋才

一 西欧近代的普遍性

二 黑船来航

三 洋魂洋才

四 近代化的“型”

五 实学的合理思想

六 无仁之理

第二章 东道西器

一 从实学到开化的转换

二 卫正斥邪论

三 天主教的传教与朝鲜的开国问题

四 和魂洋才与东道西器的差异性

第三章 中体西用

一 Liberty的翻译

二 洋务运动、变法自强、中体西用

三 太平天国运动

四 反对自由主义

五 自由是什么

作为历史发展阶段的“近代”

第四章 西方的冲击

一 脱亚入欧

二 岩仓遣欧使节团

三 货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 经世济民

五 “法”的概念的差异

六 从朱子学到近代法的变容

第五章 理与Ratio

一 福柯的“癫狂”

二 理

三 佛教的事理与朱熹的理气

四 学问与技术的结合

五 启蒙主义的理性

六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七 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的理性批判

第六章 “近代”的概念

一 “近代是什么”

二 近代精神的挫折

三 “近代”的历史观的批判

四 Post—Modern(后现代)的时代意识

五 “近代的超克”的论争这一视角

与近代化对抗

第七章 道

一 本居宣长的“趋向物的道”

二 伊藤仁斋的“道”

三 狂

四 神道

五 语言与Sprache

第八章 东亚的民族主义

一 民族的意识

二 尊皇攘夷论

三 朝鲜的卫正斥邪思想

四 “排满兴汉”与反帝国主义

近代的结局

第九章 “东方与西方”的统合概念

一 “辩证法”这一术语

二 辩证法的导入

三 正·反·合与因·缘·果

四 法哲学的立场

五 昭和六年(1931)的黑格尔百年祭

六 讲坛哲学家

七 黑格尔主义的终结

第十章 “东方与西方”这一架构

一 对立的架构:绝对者、自然、历史、文化

二 中国人的“西方”观

三 欧洲人的“东方”观

四 文化的主体性课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