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韵 |
释义 | 晋韵,从狭义来理解,是专门指山西戏剧,从广义来讲,就是山西的各种文化风情,都可以称之为晋韵。 山西的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有“戏曲艺术的摇篮”之美誉,在我国的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剧种而言,山西的地方剧种历史上有记载的多达52种,约占全国戏曲剧种的六分之一,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其中不仅有清新婉约、韵味醇厚的晋剧,腔高板急的蒲剧,慷慨激昂的北路梆子,激情奔放、粗犷明快的上党梆子,还有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地方小戏。 这些都是晋韵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咸丰以后直至清末,晋剧的发展速度很快。不仅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戏曲班社,而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众多班社游走演出于各地,影响甚广,使晋剧不仅在太原晋中周围各县风靡,而且很快流传到山西省北部、北京、天津、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 清代同治以后出现了很多专业戏曲班社,和盛班、五义园、四盛和班、双庆园、郝店班、义庆班、保和班、上下聚梨园、四喜班等等,至于业余的“自乐班”(票社)更是难以计数。出名演员有一千红、八百黑、王彩云、云遮月、天明亮、棒杵红等。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和氏璧》、《棋盘街》、《春秋配》、《普救寺》、《御果园》、《渔家乐》、《赵家楼》、《炮烙柱》、《锋箭头》、《吉庆图》、《落马湖》、《北天门》、《抚琴》、《偷鸡》、《扫雪》等。由于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秃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嘴丑,后边跟的一杆旗……”等戏谚流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