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庸全传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242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08047720

·条码:9787508047720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们一直在如何评价他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在我看来,金庸是否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或者是否是一位经典的作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能够裁定的,只有时间可以证明:100年或更多年后,我们这个时代流传下去的是什么作品。目前,我们能够面对的只是一些已经存在的事实:比如金庸小说的巨大发行量,以及被广泛而反复地改编成影视剧,更令人惊奇的是,金庸小说还不断地被作为网络游戏的资源。当代没有一位作家的作品,能够像金庸的作品那样超越了媒介的限制,以报纸连载、图书、影视、网络游戏的方式得到如此多元而广泛的传播。

作者简介

费勇:1984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供职于广州电视台,暨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作家》杂志编委。主要学术领域为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言无言——空白的诗学》、《我看张爱玲》等,在《中外文学》(台湾)、《明报月刊》(香港)、《读书》、《天涯》、《文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近年从事散文创作,出版的散文集有《零度出走》、《我的江南》、《自以为灯》等。

编辑推荐

他是如何创业的?他是如何写作的?他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小说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全书遵时顺势,谨从史实,倾情解密一叫查良镛的江南才子如何成为一代报业大亨,成为一个闻名全球的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

目录

1726年·祖先

1886年·祖父

1924年·出生

1936年·小学

1939年·中学

1943年·大学

1946年·《东南日报》

1947年·《大公报》

1950年·选择

1953年·副刊的天地

1955年·武侠小说家

1957年·电影编剧

1959年·《明报》

1965年·倪匡

1966年·明报王国

1967年·胡菊人

1972年·封笔

1973年·台湾

1976年·真实的人生

1980年·董桥

1981年·邓小平

1985年·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93年·北国初春有所思

1994年·退隐

1994年·金庸热

1995年·与池田大作对话

1996年·西湖梦

1999年·人文学院院长

2000年·在岳麓书院演讲

2003年·华山论剑

2005年·高中语文教科书

2007年·完成了又一次的修订

2008年·还在剑桥读博士

附说之一:金庸小说里的那些英雄

附说之二:金庸小说里的那些美女

附说之三:似真似幻《侠客行》

附说之四:大彻大悟《鹿鼎记》

附录之一:金庸小说改编成电视电影一览表

附录之二:金庸生平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第一,无论是作为一位成功的报人查良镛,还是作为小说家的金庸,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他在中国文化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影响,确实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接触到金庸的小说的,由喜爱进而思考金庸的小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这种思考引导我跳出五四时期形成的那一套所谓的新文学观念,而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尤其是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以及民间文学之间,一直暗藏着巨大的源流,一脉相承。1993年,我曾经写过一本很不成样子的谈论金庸生平和作品的小书。如果说在那个时候,所面对的问题是资料的匮乏,那么,在今天,问题已经变成了:如何从庞杂的资料中去寻找到金庸真正的身影?对我而言,一本真正的深入金庸内心世界的传记,还是一个不可及的理想。因此,我采用了最平实的办法,就是用了编年体的写法,尽可能展现原始的材料,避免主观的描述,让材料自己去说话,让读者自己去判断。通过几个关键的年代,把金庸生平中的重要时刻予以展现。之所以把具体的年代作为线索,是想提醒读者,如果把金庸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大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也许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能够写出那样的作品,以及那样的作品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

第二,关于金庸,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们一直在如何评价他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在我看来,金庸是否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或者是否是一位经典的作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能够裁定的,只有时间可以证明:100年或更多年后,我们这个时代流传下去的是什么作品。目前,我们能够面对的只是一些已经存在的事实:比如金庸小说的巨大发行量,以及被广泛而反复地改编成影视剧,更令人惊奇的是,金庸小说还不断地被作为网络游戏的资源。当代没有一位作家的作品,能够像金庸的作品那样超越了媒介的限制,以报纸连载、图书、影视、网络游戏的方式得到如此多元而广泛的传播。

第三,因此,金庸作品在当代的实际影响力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探究的,或者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庸小说对于华人的精神世界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为什么在华人世界受到如此欢迎,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个人的基本看法是,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深刻变化过程里,金庸以武侠小说向古典中国作了一次深情的回眸。当20世纪60年代,与中国内地隔绝的香港的读者以及海外的读者,读到金庸小说时,一定恍惚之间回到了古典中国,回到了那梦中的神州大地。到80年代,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初读金庸的小说,也是突然发现了一个瑰丽的古典中国。因此,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武侠,甚至小说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乡愁”,是大家已经永远失去了的“家园”。金庸用文字,用奇异的故事,把这个“家园”永远定格,成为我们不朽的记忆。

文摘

1726年·祖先

金庸《鹿鼎记》第一回:查继佐,字伊璜。这一天家居岁暮,命酒独酌,不久下起雪来,越下越大。查伊璜独饮无聊,走到门外观赏雪景,只见有个乞丐站在屋檐下避雪,这丐者身形魁梧,骨骼雄奇,只穿一件破单衫,在寒风中却丝毫不以为意,只是脸上颇有郁怒悲愤之色。查伊璜心下奇怪,便道:“这雪非一时能止,进来喝一杯如何?”那乞丐道:“甚好!”查伊璜邀他进屋,命书童取出杯筷,斟了杯酒,说道:“请!”那乞丐举杯便干,赞道:“好酒!”

这位查继佐,是金庸的先祖。金庸的真名查良镛,是江南望族查姓家族的后裔。据《姓苑》,春秋时代齐顷公的儿子的封地在楂邑,是为查姓的起源。另有说法查姓源于楚国某公族大夫的封地查邑。据《查氏族谱》和《查氏新安谱》,查姓在宋代居于婺源,元代由第六十七世孙查瑜带着家人迁移到浙江嘉兴,不久又迁移到海宁袁花镇龙山东南,并将居住地名为查家桥。这是海宁查姓的开始。

查继佐(1601—1676)是海宁查姓的第11代。在《聊斋志异》与《觚胜雪莲》中记载有关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与吴六奇将军的神交。在《鹿鼎记》中,被金庸发展成一段生动、有趣的情节。蒲留仙称伊璜先生:“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觚胜雪莲》中称其为:“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酬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想见查伊璜先生的风采。

《鹿鼎记》第一回所写,是1662年即康熙元年湖州南浔庄廷(钅龙)明史案。虽然用了小说的笔法,但完全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庄廷铣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文字狱案。文字狱并非满人的创造,而是汉文化的固有产物,周代的周厉王就利用文字给人治罪。最大规模的文字狱有三次:一是南宋初年,二是明代初年,三是清代初年。尤以明清最为登峰造极。朱元璋只要在诗文或奏章里看到“光”、“僧”等字样,就要把作者杀掉或下狱,因为他认为这是人家在嘲讽他曾经做过和尚。清代的顺治、康熙、雍正时期,都有过非常严酷而且影响巨大的文字狱案,与海宁查家有关的就有两起。第一起就是查继佐受到明史案的牵连。明史案的起因是湖州富商庄廷铣邀请一些浙江名士编撰了《明史辑略》,书中所用纪年都用南明的称号,还记录了许多抗清事迹,明显表露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该书由庄的岳父朱佑明出资刊印,出版时在书中列了江南18位名士的名字,其中就有查继佐,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参与该书的编写。

后来因为吴之荣的告状,清朝廷派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