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莓派 |
释义 | 草莓派,追求顺眼的审美、内涵的嗨皮、杜绝大众化、还要少许geek精神和年轻心态。“派”则不同于“族”和“客”,表现了这群人既不脱离大众,又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草莓派(网络名词)背景简介小资、bobo、soho、博客、极客、晒客、淘课族、丁克族……这些称呼都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生活方式。2011年,流行的生活方式则是:草莓派。草莓是一种新兴的生活精神,而坚持这一精神的人群则被称为“草莓派”,“草莓派”也指这种精神指导下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顺眼的审美、内涵的嗨皮、杜绝大众化、还要少许极客精神和年轻心态。“派”则不同于“族”和“客”,表现了这群人既不脱离大众,又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独特含义草莓派们把这个“派”字衍生出了多重意义,这也是他们所推崇的“内涵文化”的一种。草莓派首先是一个派别。“派”,没有“族”那样特别鲜明地把自己和其他群体区分开来,没有高声呼喊地要脱离其他人群。不像“客”那样单独行动,而是喜欢和志趣相投的分享,当然分享之前要加一句“懂得入”。其次,草莓派也是一种食物,有草莓的香甜、松软,象征着一种轻松的令人愉悦的生活态度。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就像品尝一个新鲜出炉的草莓派一样。 草莓精神乔布斯用一个缺口的苹果来当自己的logo,苹果就成了某一种文化的象征,苹果是特立独行的、简洁的、设计感的、讲究细节的、爱谁谁的。苹果文化充满了我行我素,但是当iphone越来越普及,甚至在某些城市要变成街机的时候,已经有年轻人厌倦了这种慢慢走向大众的苹果精神,转而投向另一种水果精神——草莓。草莓是一种新兴的生活精神,而坚持这一精神的人群则被称为“草莓派”。“草莓派”也指这种精神指导下的生活态度。 顺眼的审美 草莓,当然是鲜美的、诱人的,因此草莓文化的推崇者对视觉上的美感有一种极致的推崇。吃穿用度,视觉上一定要看得顺眼,手机功能再强大,如果外形不顺眼,也必须pass,iPad最合他们胃口,因为“看上去舒服”。奢华、卡哇伊、萌、商务……这些都不是草莓文化的审美,“顺眼”和“舒服”这样看上去有点没有标准的标准才是这个新族群的追求:错落有致、大方、简洁但不是极简、适度鲜亮的颜色,过于素雅或者过于花哨都是NG的。 内涵的嗨皮 草莓鲜嫩诱人,它所代表的文化当然不是沉重的,而是让人快乐、舒心的,也就是嗨皮的。“嗨皮”,是英文“happy”的音译。一张图片、一个段子,只要能让人会心一笑,就都有其价值。 但是和一般网络上所谓的“欢乐”不同,草莓精神剔除了低速的、审丑的成分。简单地围观一个吵架事件、或是嘲笑凤姐征婚条件没有自知之明,绝对不是草莓精神,相反,这样的“欢乐”是草莓精神最鄙视的“歧视性欢乐”,是将自己的笑点建立在对别人的嘲笑和歧视上的。草莓推崇的是“内涵”。《情深深雨濛濛》里,何书桓说了一句“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这就是很内涵的笑点:乍一看甚至没有破绽,需要知识储备、智力和发现力才能笑出来的东西。 内涵的审美可以延续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靠垫如果只是靠垫就没什么意思,而如果靠垫上书一个大大的“谱”字,寓意“靠谱”,那就让草莓派们兴趣大增。 杜绝大众化 吃草莓,从来都是一个一个的,没有像葡萄那样一大串一起捧出来的。因此草莓派们特别抗拒大众化。校内体、知音体、读者体,是他们最怕看见的东西。虽然“折翼的天使”、“感天动地的爱情”、“让你成功的22个方法”不管是在出版界还是在论坛里都有超高的人气,但是草莓派们看见这样的文字只能大呼救命。这些文体套路太足,内容又大同小异,其中多有做作之处,在草莓派眼里都只是装纯情、装人文而已,令人丧失乐趣。 文字风格只是草莓派们反对大众化的一个例子。不管是听歌、衣着品牌还是数码产品的使用,草莓派们都尽量避免最流行的,最怕和路人“撞”。 少许的Geek 《生活大爆炸》普及了Geek这个群体,在美国遥控成都大学生宿舍里的电灯,他们说意义在于“我能”。草莓派们认为,生活当然需要一点技术,最起码你得有个智能手机,懂得用google日历安排自己的生活,知道舍弃把联系人存在手机或者sim卡的老土做法用上“云存储”……再高级一点还可以自己搭搭API。但是Geek到此也就够了,人人都去当谢耳朵,生活多累啊。控制大洋彼岸的电灯、研究宇宙的真相,这些都交给那些货真价值的Geek去吧。在草莓派眼里,技术掌握到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就可以了。 心态的年轻 新鲜水嫩的草莓还圈定了草莓文化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和传统的“80后”、“90后”不同,草莓派的年龄是一种心理年龄,三十多岁的人,如果也坚持草莓精神,有一颗追求新鲜追求个性的心,一样也是草莓派。 生活表现一定要做的 草莓派写微博,也写博客,并且热爱记录。 草莓派一定要用智能手机,因为他们热爱创造,喜欢自己折腾。 对mac和pc没有特别的好恶,承认它们各有各的好处。 喜欢iphone,但是坚决不用91助手。 去李毅吧,喜欢内涵帖。 熟悉“黄晓明,专注增高30年”的典故。 听独立音乐,不盲目崇拜。 豆瓣、人人、开心网都逛逛,都不深入,获取信息是第一目的。 尊重知识产权,网上转载信息,包括一个段子,都要注明出处。不知道出处的也会注明来源网站。 对“笑点很奇怪”这一点很自豪。 参与公益事业,不煽情不夸大。 喜欢“多背一公斤”。 喜欢ipad多过看报纸。 没有wifi会死人。 一定不做的 抵制校内体、知音体、读者体。 不嘲笑凤姐 不喜欢小清新 不喜欢微博上人生哲理的段子。 不在网上乱勾搭。 不盲目传谣,看到危言耸听的消息会找证据。 不嘲笑弱势群体 不装文艺 不装小资 不喜欢满大街都有的东西。 草莓派 (网站)公司简介草莓派承诺 草莓派承诺所有销售商品100%正品,假一赔十,15天无理由退换货。草莓派理念 我们一切以用户为导向,为用户提供一流的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是草莓派的不懈追求。草莓派员工遵循今日事今日毕,不推诿敢于承担,坦诚相待不欺骗的做人做事原则,这一原则深度契合草莓派的企业文化,保证了草莓派团队拥有绝对的执行力。草莓派首创 化妆品日期查询工具:草莓派最先推出依据化妆品编号自助查询生产日期的小工具,解决会员购买化妆品看不懂生产批号、不知道生产日 期的难题。该工具目前已累计查询8万人次。 付款订单自助修改:国内首创已付款的订单用户可自行增减商品的功能,真正实现即使没有客服帮助,用户也可自行更替商品。 使用心得分享:草莓派将商城和论坛内容打通,用户既可以从商城商品详情页面进入论坛查看该款商品更为详细的使用心得,也可从论坛 使用心得帖内进入商城查看商品的详情介绍。 自助购物晒单:同样将商城和论坛内容打通,会员可以自助依据订单号,在论坛读取购物信息,撰写购物体验和秀商品。 草莓派大事记 2010.04 创业团队组建,成立草莓派,我们在路上。 2010.06 草莓派护肤论坛正式上线,为广大护肤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2010.09 草莓派化妆品商城上线试运营,草莓派踏上新的征程。 2010.12 草莓派商城正式对外运营,正式宣告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2011.04 草莓派获得前高盛合伙人徐子望先生数百万天使投资。 2011.07 草莓派注册会员数达到10万,前进路上的新里程碑。 2011.11 草莓派注册会员数达到20万,又超前迈出一大步。 频道介绍:草莓派论坛: 草莓派论坛是女性美容护肤交流论坛,截至2011年已有26万会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美容护肤心得、化妆品购买、使用技巧等。草莓派论坛的宗旨是帮助女性用户正确购买与使用化妆品。 草莓派商城: 草莓派商城是购物类的商城频道,以服务、以品质、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导的商城主要销售 护肤、彩妆、香水 等 女性美容护肤产品。草莓派商城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与良好的购物体验。 草莓派 (点心)草莓派是母亲节的传统食品,明年的母亲节给妈妈露一手吧,制作一份充满爱心的草莓派。 配料:馅:6茶杯带花萼的草莓;1茶杯糖;3勺玉米粉;半勺白杏仁末;盐少许。 酥皮:2茶杯压碎的松饼干;半茶杯融化的黄油;白杏仁末少许。 配吃:奶油冰淇淋。 做法:1、把酥皮用料放入一个小碗内,搅匀,在9寸的平底煎锅内压平,烤制8分钟,完全冷却; 2、把草莓制成糊状加入15杯水,再掺入糖和玉米,放入长柄煎锅,搅匀中火加热,到锅中混合物开始冒气泡,再加热几分钟,出锅加入白杏仁末,冷却10分钟; 3、把冷却好的酥皮和剩下的草莓倒入锅中草莓糊状混合物中,放冰箱冷冻三小时即可。 吃时可配奶油冰淇淋。 草莓派 (生活方式)草莓派追求顺眼的审美、内涵的嗨皮、杜绝大众化、还要少许geek精神和年轻心态。“派”则不同于“族”和“客”,表现了这群人既不脱离大众,又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简介小资、bobo、soho、博客、极客、晒客、淘课族、丁克族……这些称呼都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生活方式。2011年,流行的生活方式则是:草莓派。 草莓是一种新兴的生活精神,而坚持这一精神的人群则被称为“草莓派”,“草莓派”也指这种精神指导下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顺眼的审美、内涵的嗨皮、杜绝大众化、还要少许极客精神和年轻心态。“派”则不同于“族”和“客”,表现了这群人既不脱离大众,又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独特含义草莓派们把这个“派”字衍生出了多重意义,这也是他们所推崇的“内涵文化”的一种。草莓派首先是一个派别。“派”,没有“族”那样特别鲜明地把自己和其他群体区分开来,没有高声呼喊地要脱离其他人群。不像“客”那样单独行动,而是喜欢和志趣相投的分享,当然分享之前要加一句“懂得入”。其次,草莓派也是一种食物,有草莓的香甜、松软,象征着一种轻松的令人愉悦的生活态度。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就像品尝一个新鲜出炉的草莓派一样。 草莓精神乔布斯用一个缺口的苹果来当自己的logo,苹果就成了某一种文化的象征,苹果是特立独行的、简洁的、设计感的、讲究细节的、爱谁谁的。苹果文化充满了我行我素,但是当iphone越来越普及,甚至在某些城市要变成街机的时候,已经有年轻人厌倦了这种慢慢走向大众的苹果精神,转而投向另一种水果精神——草莓。草莓是一种新兴的生活精神,而坚持这一精神的人群则被称为“草莓派”。“草莓派”也指这种精神指导下的生活态度。 顺眼的审美 草莓,当然是鲜美的、诱人的,因此草莓文化的推崇者对视觉上的美感有一种极致的推崇。吃穿用度,视觉上一定要看得顺眼,手机功能再强大,如果外形不顺眼,也必须pass,iPad最合他们胃口,因为“看上去舒服”。奢华、卡哇伊、萌、商务……这些都不是草莓文化的审美,“顺眼”和“舒服”这样看上去有点没有标准的标准才是这个新族群的追求:错落有致、大方、简洁但不是极简、适度鲜亮的颜色,过于素雅或者过于花哨都是NG的。 内涵的嗨皮 草莓鲜嫩诱人,它所代表的文化当然不是沉重的,而是让人快乐、舒心的,也就是嗨皮的。“嗨皮”,是英文“happy”的音译。一张图片、一个段子,只要能让人会心一笑,就都有其价值。 但是和一般网络上所谓的“欢乐”不同,草莓精神剔除了低速的、审丑的成分。简单地围观一个吵架事件、或是嘲笑凤姐征婚条件没有自知之明,绝对不是草莓精神,相反,这样的“欢乐”是草莓精神最鄙视的“歧视性欢乐”,是将自己的笑点建立在对别人的嘲笑和歧视上的。草莓推崇的是“内涵”。 《情深深雨濛濛》里,何书桓说了一句“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这就是很内涵的笑点:乍一看甚至没有破绽,需要知识储备、智力和发现力才能笑出来的东西。 内涵的审美可以延续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靠垫如果只是靠垫就没什么意思,而如果靠垫上书一个大大的“谱”字,寓意“靠谱”,那就让草莓派们兴趣大增。 杜绝大众化 吃草莓,从来都是一个一个的,没有像葡萄那样一大串一起捧出来的。因此草莓派们特别抗拒大众化。校内体、知音体、读者体,是他们最怕看见的东西。虽然“折翼的天使”、“感天动地的爱情”、“让你成功的22个方法”不管是在出版界还是在论坛里都有超高的人气,但是草莓派们看见这样的文字只能大呼救命。这些文体套路太足,内容又大同小异,其中多有做作之处,在草莓派眼里都只是装纯情、装人文而已,令人丧失乐趣。 文字风格只是草莓派们反对大众化的一个例子。不管是听歌、衣着品牌还是数码产品的使用,草莓派们都尽量避免最流行的,最怕和路人“撞”。 少许的Geek 《生活大爆炸》普及了Geek这个群体,在美国遥控成都大学生宿舍里的电灯,他们说意义在于“我能”。草莓派们认为,生活当然需要一点技术,最起码你得有个智能手机,懂得用google日历安排自己的生活,知道舍弃把联系人存在手机或者sim卡的老土做法用上“云存储”……再高级一点还可以自己搭搭API。但是Geek到此也就够了,人人都去当谢耳朵,生活多累啊。控制大洋彼岸的电灯、研究宇宙的真相,这些都交给那些货真价值的Geek去吧。在草莓派眼里,技术掌握到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就可以了。 心态的年轻 新鲜水嫩的草莓还圈定了草莓文化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和传统的“80后”、“90后”不同,草莓派的年龄是一种心理年龄,三十多岁的人,如果也坚持草莓精神,有一颗追求新鲜追求个性的心,一样也是草莓派。 生活表现一定要做的 草莓派写微博,也写博客,并且热爱记录。 草莓派一定要用智能手机,因为他们热爱创造,喜欢自己折腾。 对mac和pc没有特别的好恶,承认它们各有各的好处。 喜欢iphone,但是坚决不用91助手。 去李毅吧,喜欢内涵帖。 熟悉“黄晓明,专注增高30年”的典故。 听独立音乐,不盲目崇拜。 豆瓣、人人、开心网都逛逛,都不深入,获取信息是第一目的。 尊重知识产权,网上转载信息,包括一个段子,都要注明出处。不知道出处的也会注明来源网站。 对“笑点很奇怪”这一点很自豪 参与公益事业,不煽情不夸大 喜欢“多背一公斤” 喜欢ipad多过看报纸 没有wifi会死人 一定不做的 抵制校内体、知音体、读者体。 不嘲笑凤姐 不喜欢小清新 不喜欢微博上人生哲理的段子。 不在网上乱勾搭。 不盲目传谣,看到危言耸听的消息会找证据。 不嘲笑弱势群体 不装文艺 不装小资 不喜欢满大街都有的东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