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杜恂诚 著丛 书 名:社会科学文库史丛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ISBN:9787806814574出版时间:2004-08-01版 次:1页 数:325装 帧:平装所属分类:图书 > 金融与投资 > 金融理论 内容简介《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变迁是可以交替地发生的。而在不同国家,这种交替的规律是不同的,研究这种交替的规律,成为《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的着眼点。 作者简介杜恂诚,男,1947年1月生,上海市人,1988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其间1991年3月至9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了美国康乃尔大学。2002年8月起调任上海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历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计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有《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1937》、《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1897-1997》等专著多部。近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和当代金融史研究。 目录导论:金融变迁史的理论分析方法 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 二、制度变迁 三、金融制度变迁 第二节 产权、交易费用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产权与金融制度变迁 二、交易费用与金融制度变迁 第三节 政府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对政府作用的评价 二、政府与制度变迁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式创新 二、实证研究 第一章 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第一节 诱致性制度变迁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信赖 二、关于“搭便车” 三、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 第二节 中国近代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一、大洋行时代 二、外国银行取代大洋行 三、钱庄融入开埠以后的金融制度 四、华资银行兴起后的成鼎足之势 五、中外银行和钱庄的互补态势 六、同业组织 七、其他金融市场制度 第三节 西方国家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一、早期欧洲的银行券制度 二、成为中央银行前的苏格兰银行 三、英国金本位制的形成 四、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交易 五、国际性金融制度安排 六、早期美国金融制度 第四节 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一、中国的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二、西方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第二章 金融制度的强制性变迁 第三章 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 第四章 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 第五章 不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 第六章 强制性变迁促进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 第七章 强制性变迁压抑第二次交替的发生 第八章 中国近代经济的政治性周期与逆向动作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