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融深化论 |
释义 | 金融深化论概述金融深化论(theory of financial deepening) 美国经济学家R.I.麦金农和E.S.肖提出的用金融自由化政策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金融深化是政府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供求状况,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理论基础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与实质资本的关系是替代关系,即保有的货币余额多些,实质资本数量就会少些;反之,若在一定的收入水准下增加实质资本的数量,就应相应减少人们保有的货币余额。麦金农认为,这种替代关系的假说并不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都是“分割”经济,即企业、政府机构和居民等经济单位相互隔绝,因而,各部门既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由于资本市场极为落后,间接金融的机能也比较软弱,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即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解决。在投资不可细分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资金,计划投资规模越大,所需积累的实质货币余额就越多因此,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质资本的关系是同步增减的互补关系,并用一个简单的图形加以表述: 理论推导如图1所示,实线代表“低投资高消费”企业的现金积累行为,从其获得收入开始积累现金至B点,将其用于不可细分的投资,之后又开始另一个积累循环。由于这类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消费支出比较稳定,图中的A点即为其平均实质现金余额的持有量。图中虚线代表“高投资低消费”企业的现金积累行为。由于这类企业具有较强的内源融资偏好,因此总是保有较多的平均现金余额,即图中的B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