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原猛犸象 |
释义 | 2003年以前,国际学术界都认为,作为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草原猛犸象约120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中国考古专家对河北泥河湾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猛犸象化石进行研究后提出,中国才是草原猛犸象的起源地,这将草原猛犸象的起源时间向前推了五十万年左右。 中文学名:草原猛犸象 界:动物界 起源:初步断定中国华北地区 化石发现2001年开始,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魏光飚博士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研究员、河北省文物局谢飞研究员等一直在对从河北省泥河湾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猛犸象化石进行研究,这些化石并不完整,只是几块零碎的门齿和臼齿化石,但对于从事古生物研究的专家来说,即便是一颗小小的牙齿,也能透露出上亿年前生物的信息。 据魏光飚博士介绍,泥河湾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畔,距北京100多公里,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里含有十分丰富的哺乳动物和其它动植物化石,是寻找亚洲最早人类遗迹的重点地区。尤其是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很多象类、犀类、鹿类、马类等动物遗骨。 研究人员对这些门齿和臼齿化石进行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些门齿化石呈向上向后弯曲并旋卷的形态,完全符合猛犸象门齿特征,而且从臼齿化石可以看出,齿板排列紧密,数目达18片之多,“根据我们对猛犸象进化过程的了解,从欧亚大陆最初的罗马尼亚象到后来的长毛猛犸象,它们的臼齿齿板数是不断增加的,罗马尼亚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不超过10片,南方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不超过16片,发展到草原猛犸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已经增加到17片到22片,齿板数最多的是长毛猛犸象,第三臼齿的齿板数不少于20片,最多可以有30片齿板。”魏光飚博士解释说,“由此可以判定这些牙齿化石来自于一头体型庞大的草原猛犸象。” 起源根据地层构造分析,研究者初步推断草原猛犸象应该起源于中国华北地区。 更令魏光飚博士感到兴奋的是,通过对地层构造和古动物群的比较,研究人员初步推测草原猛犸象出没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时间应该至少在136万年以前。在这之前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观点是由英国学者Lister提出的———草原猛犸象大约120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东北部。也就是说中国有可能是草原猛犸象的真正起源地。 魏光飚博士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草原猛犸象化石所在的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比其旁边的小长梁遗址地质层位要低12米到20米,根据地层沉积规律,在同一连续沉积剖面上,越高处,沉积物的地质年代越新,在这之前,小长梁地层根据古地磁证据,已经测定其最低层位地质年代为距今136万年,那么比它更低的马圈沟遗址第三文化层的地质年代至少要早于距今136万年。 介绍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真猛犸象(长毛猛犸)体型一般和今天的亚洲象类似,更大的猛犸是北美的哥伦比亚猛犸和帝王猛犸,这两种猛犸均没有长毛。猛犸的平均体型小于恐象和剑齿象,所以并不是最大的古象,但却是最有名的。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 一头成熟的猛犸,身长达5米,体高约3米,与亚洲象相近,门齿长1.5米左右,虽然身高不高,但身体肥硕,因而体重可达6~8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从猛犸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 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方严寒气候的一种古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的象,但头骨比现代的象短而高。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内卷曲。臼齿由许多齿板组成,齿板排列紧密,约有30片,板与板之间是发达的白垩质层。 曾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苏联西伯利亚北部及北美的阿拉斯加半岛的冻土层中,都曾发现带有皮肉的完整个体,胃中仍保存有当地生长的冻土带的植物。我国东北、山东长岛、内蒙古、宁夏等地区也曾发现过猛犸的化石。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猛犸是死于突如其来的冰期,使得死亡后的尸体即遭冻结,故未来得及腐烂。又由于千百年来在地穴中受到冰雪的保护掩埋,故能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在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中国黄河流域的冻土和冰层里,曾不止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冷冻的尸体。 据记载,2009年在俄罗斯的冻土发现一具有毛,有皮的公的猛犸象的尸体,现在被保存在中国。在科学家对其进行扫描时,还在它体内发现了活的脑干细胞。但目前猛犸细胞中的DNA都已非常破碎,已经无法用于克隆。所以复原猛犸仍是一个遥远的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