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草书唐宋人诗卷
释义

《明宋克草书唐宋人诗卷》为宋克在至正二十年三月为其友人徐彦明所书,此卷草书写得十分圆熟,通幅作品一气贯注,于使转中见点画,笔力清健,行间栉比,有错落之妙,很明显在这段时期中他的草书受二王的影响较大,以今草为主,偶有章草夹杂其中,正其风格尚未形成的初创时期,近代著名书家张宗祥跋云,『仲温墨迹不易见,此卷书于至正时,虽不及晚年雄浑,然其用笔纵横简劲,故是名迹』

作品名称:《明宋克草书唐宋人诗卷》

创作年代:至正二十年三月

作者:宋克

宋克简介

宋克,长洲人,明初书法家。工小楷,擅章草。有人认为:宋克在举世都被赵字的波涛卷进之时,单独另走一路去写章草,以一种瘦挺的笔画改易了古章草的肥厚姿态,成为新的面貌,这表现了他独立不倚的豪杰气概。此卷草书,即融入了章草的笔法。

《宋克草书唐宋诗卷》简介

明代继元人书风,依旧崇尚帖学。明太祖朱元璋替代蒙古统治者,定都金陵,成祖朱棣更移都北京。朱元璋私疑心重,用刑亦苛,特别是对张士诚势力范围内的许多士人心存疑忌,或遣边远,或受株连,相与结舌,噤若寒蝉,故书坛沉寂,至成祖时,方始留意翰墨,尝诏求四方善书之士以写外制,简拨精于书法者授中书舍人以写内制,更在中书舍人中选出二十八人专习二王书,并出示内府所藏名人法书手迹,供其摹习,其后仁宗、宣宗、世宗、神宗诸帝皆雅好书法,于是风气大开。明代书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初期以三宋二沈为代表,即宋璲、宋克、宋广和沈度、沈粲五人,初期继赵孟頫之余绪,殊少新意,书风纤弱,直至明代中叶,苏州地区出现了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书家,始由松雪上窥晋唐,风气为之一转,成为明书之中兴时期,因三子皆吴人,故一时有『天下法书皆归吴中』之语。晚明则有邢侗、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等富有个性的书法成为明代书风之后劲。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明代书法崇尚气势、变化、姿态和个性的自由抒发构成了这时代的时代特色。在明代初期最有成就的书家当推宋克。

宋克,生于元晋宗泰定四年(一三二七),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字仲温,又字克温,号南宫生,江苏长洲一吴县一人。宋克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之中,他身躯魁梧,有侠义之心,少年时即博涉群书,家中蓄养宾客,喜饮善博,好施钱财,至成年时,适逢元末动乱,思自树功业,谢客学兵,欲北走中原,举旗起事,不意中道受阻,遂溯江游金陵、会稽等名胜山川之地,归家后乃发愤攻读,时张士诚据吴,慕其名欲招为幕宾,克乃谢辞,于家中辟一室,内藏历代法书碑帖,周彝汉砚,曰游其间以自娱.在这一段时期中,他沉酣书法,十分用功,据《明史·文苑传》谓:『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他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志,直至晚年一洪武初一始得到一个陕西凤翔府同知的小官,不久便辞官还乡,与当时的名人如杨维桢、倪瓒等人交往,以诗画相酬答,终年六十一岁。

宋克学书取法甚高,楷宗钟繇,行书慕二王,章草学皇象之《急就章》,笔力清峭劲拔,笔意圆融洒脱,尤其是他的小草和章草,冠绝一代,吴宽评其书谓:一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翮可爱……仲温书索靖草书势,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宋克在中午时便精熟于草法,用笔精到,功力深厚,虽未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风格,但却具有草书的共性之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卷草书最适宜于初学者临摹学习,今影印出版,以供初学草书者参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