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芥蓝菌核病 |
释义 | 病名芥蓝菌核病 病因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子囊菌核盘菌真菌。病菌菌核初为白色,后表面变黑,由菌丝扭集形成,—般为1.3~14毫米×1.2~5.5毫米。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浅褐色子囊盘。子囊盘杯状或盘状,成熟后变成暗红色,盘中产生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内的子囊孢子呈烟状弹放。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10~15微米×5~10微米。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冬。在5~20℃并吸足水分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弹放出的子囊孢子,经气流、浇水传播,引起植株发病。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染,使病害蔓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但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此外,带病的种苗调运和移栽病苗,可扩大传播。 流行情况菌核病为芥蓝的重要病害,局部地区分布,主要发生在老菜区保护地内,一般病株率10%以下,部分棚室发生较重,病株率最重可达20%以上,对生产有明显影响。此病还可为害数十种其他蔬菜,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症状此病各生育期都发生,以冬春保护地生产较常见,植株发病多从下部叶片或茎基部开始侵染。叶片受害呈灰绿色水渍状坏死,基部叶片或湿度大时上部叶片病部长出絮状白霉,短期内导致整片叶染病腐烂。中上部叶片染病,多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干斑,空气潮湿时产生少量白霉。茎基受害呈暗绿色水渍状腐烂,病部表面产生浓密的絮状白霉,后期白霉转变成鼠粪状菌核,植株随病害发展逐渐萎蔫死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