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结节区
释义

现代区域经济学概念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结节区是指一群虽然异质,但在功能上的关系却极为密切的地区。它是由一些不同规模的异质节点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就如同生物细胞或原子一样,结节区通常有一个核心和一个互补的外围地区,或者说,“有一个场所、一个核心和在它们边缘地区的、明确程度不同的变化梯度”。每一区域都有一个或多个占支配地位的控制节点,它们构成区域的核心部分,并通过各种联系渠道吸引着区域的投入品、商品、人口和交通流量;其余的便是这个区域的乡村部分,它们受核心的影响、支配和控制,通常被看作是区域的外围地区。核心与外围地区相互补充,并由内部传输系统将它们连接起来。内部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是结节区域存在的根据,而功能一体化是结节区域内部相互关联或利益相互一致的基础。 从空间结构上看,结节区一般由运动、网络、节点、等级体系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在这一结构中,节点即经济中心,如大城市、大企业,它是结节区的核心,在各要素中起着主导性的支配作用。网络是各节点相互联系的载体和通道,如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网络;运动是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信息和物质的相互交流;等级体系则反映了区内各经济活动规模上的差异,如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所组成的城镇等级体系。城市区域或城市经济区,即城市与它周围的通勤所达地区和吸引范围所构成的区域,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典型结节区。在这一区域中,市中心区一般构成区域的节点,交通、通讯线路以及各种管线相互连接成网络,而沿着网络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则反映了区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运动和空间相互作用。市中心区、次中心以及周围的卫星城镇、小城镇,通过网络和经济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城镇等级体系。而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密度从市中心区向外的梯度变化,则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立体的经济面。 结节区的规模大小及其边界,取决于区内支配性节点的经济强度以及节点与外围地区之间在功能上联系的紧密程度。这种功能联系一般表现为流量现象,而这些流量并不以同样的速率和强度出现在整个空间,最大的流量往往是来自或者指向某些支配性节点。在每个节点四周,存在一个产生各种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圈或空间场。由于距离的影响,随着离开控制中心的距离的增加,流量密度也将随之下降。当流量密度在某一个半径以外降低到一种临界水平以下时,实际上就确定了空间场的最远边界。一般地说,流量的变动与节点的规模大小或吸引力成正比,与到达节点的距离成反比。因此,采用引力模型,可以确定结节区的边界。 区域内节点等级体系的确定,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是支配原则,即如果节点的最大流量(如电话呼叫次数、人员流动量、商品贸易额等)是流向一个较小的中心去的,那么这个节点是独立的,否则就是从属的;第二是过渡性原则,即如果X 从属于Y,Y 从属于Z,那么X 也从属于 Z。运用这两个原则,就可以确定区域节点(城镇)等级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结节区的一个主要类型,城市经济区不能较好地处理区域的邻接性问题。当随距离而衰减的相互作用减少到门槛水平以下时,城市经济区的外圈可能会出现不与任何大城市中心相联结的乡村地区。因而,在城市经济区之间,可能会存在不能纳入任何定义的结节区范围的乡村边界地区,从而出现飞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