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红藤 |
释义 | 信息【中文名】草红藤 【别名】红藤[四川成都]、黄花马豆、铁马豆、蝴蝶草、疆蛇通 【来源】豆科宿苞豆属植物毛宿苞豆Shuteria pampaninian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肺结核咯血。 【用法用量】 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特征来源本品为蝶形花科植物毛宿苞豆ShuteriapampaninianaHand.-Mazz.的干燥带叶茎藤。 原植物毛宿苞豆为多年生草质藤本,长0.6m~2m。茎纤细,多数丛生,匍匐,密生白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cm~3cm,密生短柔毛,紫红色;小叶片3,椭圆形、卵形或菱状倒卵形,长1cm~2.5cm,顶端圆钝,有小突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灰白色伏柔毛,下面毛较密,小叶柄短,被毛;托叶2,生于茎枝节处,宽披针形,长1.5mm~3mm,棕红色。春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稀顶生,通常短于叶柄,序轴、苞片、小苞片均被柔毛;花萼钟状,5齿裂,外面密被柔毛;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基部具爪,龙骨瓣有耳;雄蕊10(9+1);雌蕊条形,密被细柔毛。荚果条形,扁平,长1.5cm~2cm,宽约3mm,老时棕红色,被毛;种子4~5,暗绿色,有黑斑。 生于海拔l800m~2300m的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多缠扎成把,大小不一。茎藤细瘦,圆柱形,直径1mm~1.5mm;表面棕红色,具细纵纹,多节,节间长3cm~6cm,被灰白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1cm~3cm,紫红色,密生短柔毛;小叶3,多破碎,完整者呈椭圆形、卵形、宽卵形或菱状倒卵形,长1cm~2.5cm,宽7mm~16mm,灰绿色,两面均被灰白色伏柔毛,小叶柄短,被毛;托叶2,明显,宽披针形,长1.5mm~3mm,顶端急尖,棕红色,具脉纹和毛茸。质轻脆。气无,味苦。以藤茎粗壮、棕红色、叶片完整者为佳。 性味功用苦、凉。归肝、大肠经。舒筋活络,清热消炎,泄肝胆热。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阴虚潮热,虚劳咳嗽,乳腺炎,腮腺炎,阑尾炎,肠痈腹痛。常用量9g~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功用:归肝、大肠经。舒筋活络,清热消炎,泄肝胆热。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阴虚潮热,虚劳咳嗽,乳腺炎,腮腺炎,阑尾炎,肠痈腹痛。常用量9g~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性味:苦、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