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外文书名: Inside Rupert's Brain 平装:225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02172343 条形码:9787502172343 内容简介《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从根本上来说,最成功的商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投机,你必须学会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迅速采取行动。——鲁伯特·默多克 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小伙子有着怎样的商业哲学? 他是如何拯救福克斯的? MySpace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 他的中国之路为何一波三折? 资本纷纷撤离报业之际,他何会斥资50亿美元狂赌道琼斯? 这位年届78岁,身价逾百亿美元的老人,在为自己谋划怎样的未来? …… CNN王牌财经记者保罗·拉莫尼卡为你揭开默多克众多交易背后的故事。 鲁伯特·默多克是新闻集团(News Corp.)的董事长兼执行长,该集团拥有美国纽约邮报、福斯电视、英国泰晤士报、天空卫星电台、太阳报、世界新闻报,以及亚洲卫星电视等175家传媒,因此默多克从上世纪开始就被人赞誉是“传媒大亨”。 在七十年代,默多克开始走出澳大利亚,收购英国和美国的小报,后进军电子传媒界,拥有英国天空扩播公司、美国福斯电视网,以及1993年购并香港卫视,开始进军亚洲,并在亚洲各地设立办事处。 在《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一书中,将会分析默多克如何从一家澳大利亚小报馆的持有人,逐步建立他的传媒王国。 编辑推荐你很难相信他竟然独力将一家澳大利亚的地方小报打造成了一家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集团。但鲁伯特·默多克做到了。时至今日,默多克率领的新闻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产业的媒体巨头,该集团一共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在西方国家,触角几乎已经触及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害怕他,很多人厌恶他,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 本书深入研究了新闻集团主席、行政总裁鲁伯特·默多克做出的常常引发争议的各种决策,为读者彻底剖析传媒大亨默多克的非凡思想和领导能力。 您想探究鲁伯特·默多克的经营策略吗? 您想知道这位有着华裔夫人邓文迪的老人如何谋划未来吗? 您想了解默多克的家族之争吗? …… 《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为您一一揭晓。 媒体推荐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都堪称一部媒体行业的经典案例。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媒体巨头默多克纵横捭阖的人生传奇,更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当今全球媒体媒体行业中波澜壮阔的宏大画卷。对于所有对默多克,或者对媒体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值得一读!” ——周春生,长江商学院EMBA及高层教育额学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 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之所以既是最会赚钱的商人、又是职业新闻人,并且一次又一次演绎着媒体神奇,根植于他对于人性的洞察、超越传统与表象而对人及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 ——陈平,阳光卫视董事长 默多克是当今全球最声明显赫的媒体巨头,他恣意豪迈的全球征战,永不疲倦的事业热情,浪漫至极的商业风格,都在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刻画,值得一读! ——高旭东,清华大学MBA中心主任 他是我见过的最敢于冒险的人之一。 ——巴里·迪勒,福克斯前任总裁 默多克知道如何起大标题、熟悉各种字体、掌握白纸行情、懂得如何与工会谈判。 ——《福布斯》 从战略上看,默多克总是领先于所有人。他要比媒体行业的其他所有人都更加具有全球视野。 ——阿兰·古德,媒体分析人士 作者简介作者:(美国)保罗·拉莫尼卡 译者:刘祥亚 王静 作者简介: 保罗·拉莫尼卡,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家。全球最受欢迎的财经网站之一的高级编辑,长期专注于媒体行业分析,同时为美国多家财经报纸撰写专栏。 译者简介: 刘祥亚,于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2003年赴美国硅谷曼隆学院访问学习,后一直从事出版策划工作,自2003年先后策划、翻译畅销书多部,其中有《执行》(2004年)、《礼物》(2005年)、《如何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2006年)、《魔鬼经济学》(2007年)、《活力巴士》(2008)都是当年最具代表性的年度畅销书。 王静,北京人,商业记者,传记作家。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学院,先后任《北京青年报》、《竞报》等大型新闻媒体撰稿人,常年专注于企业人物写作,现为北京新知文创签约作家,阳光卫视栏目撰稿人。 目录引言 第1章 一切从新闻开始 第2章 像狐狸一样狡猾 第3章 鏖战有线电视 第4章 “天空”之战 第5章 “购物狂”默多克 第6章 鲁伯特2.0 第7章 道琼斯之战 第8章 家族风云 尾声 致谢 默多克大事记 注释 序言推荐序 知人顺势而为,事半功倍之效 为保罗·拉莫尼卡所著《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中文版写序,是一件不轻松的美差,尤其是对于作为阳光卫视董事长的笔者。 不轻松,是因为新闻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鲁伯特·默多克先生是一个非常成功又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其一手缔造的新闻集团或许是当今一家真正全球性的媒体巨头,要了解这样一个人、以及其还在继续演绎中的商业传奇,谈何容易! 美差,是因为要写这本书的序,就不得不认真地读这本书,读后则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向给我这份美差的保罗·拉莫尼卡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 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之所以既是最会赚钱的商人、又是职业新闻人,并且一次又一次演绎着媒体神奇,根植于他对于人性的洞察、超越传统与表象而对人及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而作为高价“购物狂”的鲁伯特·默多克先生,其胜算概率一直很高,则因其并购发展战略暗合了近几十年全球化与西方社会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故其是“知人顺势而为、事半功倍之效”。然新闻集团的成功故事多发生在西方社会,则说明到这本书出版前夕,鲁伯特·默多克先生的认识与能力也还是有文化局限性的。至于世上的种种非议,笔者斗胆也称己为其不匹配的同行,说句宽容的公道话:身逢商业利益至高无上、物欲横流的媚俗年代,同时也对照华人媒体界之状况,今人应难以再对拥有“国家地理电视台”和“华尔街日报”的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与其领导下的新闻集团,提出更多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上的苛求!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海啸并蔓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工业文明条件下持续增长的疯狂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对于鲁伯特·默多克先生及其领导下的新闻集团,这将是真正的挑战。因为世界变了。 阳光卫视董事长:陈 平 2009年5月23日于香港 译者序 一个纯粹的商人——鲁伯特·默多克 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新闻业的伟大人物时,或许会想到普利策新闻奖的创始人约瑟夫·普利策;或许会想到因力挺记者披露“水门事件”而导致美国总统黯然离职的《华盛顿邮报》女掌门凯瑟琳·格雷厄姆;也或许会想到一生坚持“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方针的《大公报》总编张季鸾……但是,有意思的是,人们从来不会把鲁伯特·默多克与他们一起谈论,即便他在传媒领域取得的商业成就比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高,即便他总是宣称“自从我是个婴儿时起,我就是个报人,我就是爱报纸。”人们也从来不会把他列为新闻业的伟大人物之列。 鲁伯特·默多克掌管着一家市值680亿美元的传媒帝国。他从澳大利亚的两份地区报纸起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他的新闻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传媒帝国之一,旗下拥有《太阳报》、《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天空电视台、福克斯电影公司等知名媒体和公司。业务涵盖电视、电影、互联网、报业、出版等诸多领域,他的传媒帝国覆盖全球1/3的人口。有人在评价默多克的成功时,甚至说:“他不会拘泥于已有报纸的本身,而是时刻盯着下一个目标。” 毫无争论的是,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已经在传媒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在巨大的商业光环背后,他“媚俗化”的商业利益追求方式也在不断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讨伐。在很多人眼中,默多克不过是一个多少有些“无耻”的报业投机商,他离高尚报人这一目标还相去甚远,就像在一次宴会上,CNN创始人泰德·特纳所讽刺的:“小布什把萨达姆比喻成撒旦是错误的,我还没把默多克说成是撒旦呢!” 别人说什么,默多克根本不在乎。从默多克的作为来看,他也许压根就没有想着把自己变成一个具有人文情怀和高尚理想的“报人”,尽管他口口声声地宣称他是一个“报人”。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只能证明一点:在传媒领域,他的身份完全是一个商人,报纸只是他赚钱的工具而已。默多克对于传媒业的经营完全以利润为转移,就像他在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时所说的:“读者喜欢什么,我们就报道什么”。他更强调自己欣赏“流行新闻学”,这也许才是默多克不能与那些伟大的报人同列而有办法让报纸起死回生的深层原因。 曾有人这样评价默多克说:“对默多克而言,对新闻理念的考虑只放在第二位,盈利占据第一位”。所以才会出现他对《太阳报》的改造。1970年,即默多克收购这份英国报纸的第二年,他就摒弃了报纸原有的宗教、政论版面,而开辟了著名的“三版女郎”栏目。由于大肆刊登“丑闻、半裸女郎照片、凶杀、暴力”而受到追捧,使《太阳报》摆脱了经营困境。这些性感裸体女性照片和丑闻已经成为默多克经久不衰的印钞机,即使在传统媒体不景气的今天,《太阳报》仍保持着日发行量三百万份的业绩。 人们在谴责默多克的“媚俗化”倾向的同时,也为他左右逢源、灵活多变的政治立场所不耻。当默多克刚刚到英国发展时,他接手的《太阳报》主要支持工党。但是,到了1979年大选时,却转向支持以玛格丽特·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当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冲突时,撒切尔采取了武力行动,默多克旗下媒体当然支持马岛战争。此时,媒体俨然已经成了撒切尔夫人的传声筒。默多克以此换得的是撒切尔时代新闻集团在英国的迅猛发展。 1994年,当工党新领袖布莱尔执政时,新闻集团的政治风向再次改变,旗下的报纸已经成为工党的拥趸,默多克甚至被布莱尔的发言人称为“布莱尔内阁有力的成员”。和撒切尔时代一样,因为政治立场的转移,默多克也获得了很多特权,比如新闻集团可以随意改变头版广告的价格以对抗竞争,从而无视相关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单纯商人的默多克只是为旗下的媒体寻求更宽松的生存环境罢了,这与西方媒体所认为最重要的“新闻独立”无关。就像人们所评论的:“他谙熟政治,和所到的每个国家的管理者和政治家打交道。这是他赚钱的一种手段。” 2007年5月1日,新闻集团正式宣布竞购道琼斯集团,很多人就此评论说,在传统纸质媒体领域投资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默多克花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华尔街日报》,与其说他是为了赚取更多美元,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他的某种虚荣心。或许是这样的,又或许他的收购行为与即将推出的福克斯商业频道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借助《华尔街日报》,确立正在筹备中的福克斯商业频道的权威性,从而增加其成功的砝码。如果这样看来,他此次的收购行为仍然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 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后,很多人又开始旧话重提,纷纷为这份严肃大报的“庸俗化”倾向担忧。《纽约时报》还特意制作了一幅图片:默多克背着双手站在一摞摞报纸上,与美国电影《公民凯恩》的主人公造型如出一辙。其实,从这次收购案中我们可以窥测出,《华尔街日报》的新闻独立和高品位已经被“物质利益”所俘获,就像《揭秘默多克——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商业传奇》一书的作者所说的:“说到底,媒体依然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默多克的最大兴趣是在于赚钱。”仅此而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