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释义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书籍作者:皮连生

图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6

印刷时间:2000-06-01

开本:16开

页数:229 页

ISBN:7-04-008553-4

简介

《教学设计》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设计》从理论与技术的角度阐释了教学设计。全书共分十章。前二章介绍教学设计的有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以后各章分别从设置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各种知识类型的教学过程,直到教学技术、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设计的方法、步骤与有关的心理学依据,作了全面介绍。《教学设计》可作为高等师范公共课和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教材。

前言

如何应用当代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般原理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使之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转化为教学能力,这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学习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之后开设的后继课程。其特点是把心理学中的学习论和教学心理学(在西方也被称为教学论)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换句话说,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懂得并应用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所以,可以把本书视为沟通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一门新的师范特色课程。

建立这样一门具有师范特色的新课程并非易事。自1990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教研室以邵瑞珍教授为首,联合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和宁波师范学院(现并入宁波大学),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做了重大改革,编写出了融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为一体的高师公共心理学新教材——《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l版,1997年修订版),该书的出版和使用又带动了教育学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许多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应用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的工作。研究成果反映在《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中。《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一书是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们和国内同行坚持十多年对高师公共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进行彻底改革并会同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进行教改研究的结晶。

书摘

(一)教育宗旨

教育宗旨是教育目标的宽泛性定义。这一定义涉及教育理念、有关教育的哲学观念、学校的社会角色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同时,它也是教育完成特定社会要求的基本指导原则。这一目标的制订往往由教育专门委员会、专家小组或社会决策者来完成。其陈述的语言往往是描述性的或含糊不清,如“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强调全民的终身教育”等。尽管如此,这一目标规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于具体的任课教师较少接触这一层次的目标,故在此书中不做赘述。

(二)教育目的

从国家、地区和社会要求等的角度,教学工作者要系统分析教学中学校、教师、学生将要完成的教育任务,确定学校的教育计划,也就是所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应该达到的教育水平。这就是教育目的。它的制订工作常常是由教育专门小组、教材编写组或地区教育机构等来完成。相比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更具体,但还是没有明确教师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或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业水平,如“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和“数学概念的掌握”等。美国根据其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状况,曾确定了学校情境中的12项教育目的:基本技能的掌握;职业技术教育;智力发展;个性的社会化;人际交往;自主能力;社会意识的形成;创造力与美感;自我意识能力;身心健康;社会伦理、道德意识;自我实现。

在教育目的的形成过程中,制订者往往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在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或素质提高两方面,我们侧重哪一面?学校教育是“精英”教育吗?在学术、职业和一般能力三方面的教育上,我们是否需要“齐头并进”?认知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吗?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生力所能及,还是超出其能力水平的内容?而对这些问题,由于教育目标制订者所处的社会教育观念、政策需要和导向、经济发展状况、甚至制订者自身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将会有不同答案。因此,我们在此强调一点:教育目的的制订应结合具体社会、教育情景进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发展与趋势

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

二、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三、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

四、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系统与方法

二、教学传播过程

第四节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一、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本书的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二、学习的分类。

三、知识的定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 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加涅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二、梅耶的学习过程

三、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

四、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第三节 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表征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第二节 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第三节 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与实例分析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制订的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分析学习任务

第一节 任务分析概述

一、任务分析的起源

二、任务分析的含义

三、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任务分析的技术

一、过程分析

二、能力构成成分分析

三、专家一新手分析

四、综合分析

第三节 任务分析与教学实践

一、语文学科的任务分析

二、数学学科的任务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课堂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第一节 历史上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一、赫尔巴特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与教例

二、凯洛夫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与教例

三、加涅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第二节 我国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一、我国当前流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二、“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三、本书提倡的教案规格

第三节 教学方法、模式的选择

一、讲演法与讨论法

二、发现学习模式与接受学习模式

三、我国教改中出现的四种教学模式评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范例与评析

二、教学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环节

第二节 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范例与评析

二、教学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环节

第三节 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研究

一、范例

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与智慧技能的教学设计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课堂教学技能的选择

第一节 教学语言

一、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语言的类型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构成、类型和特点

二、提问的设计与要求

第三节 板书技能

一、板书的类型

二、板书的要求

第四节 非言语性行为

一、非言语性行为的特点

二、非言语性行为的类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教学媒体设计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

一、媒体与教学媒体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三、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一、现代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的一般要求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模式

第三节 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运用

一、视觉媒体

二、听觉媒体

三、视听媒体

第四节 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的心理学原理

一、注意与教学媒体

二、知觉与教学媒体

三、信息呈现策略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含义

二、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节 课堂教学管理心理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含义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调控

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三、有效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两种学习结果测量理论的比较

一、布鲁姆目标分类学

二、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局限性

三、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中的学习分类

第二节 测题形式

一、建构式

二、选择式

第三节 根据“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编写测验试题

一、陈述性知识试题的编写

二、智慧技能试题的编写

三、认知策略试题的编写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