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角马蜂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角马蜂

拉丁学名:Polistes antennalis Perez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马蜂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棉铃虫、棉小造桥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约12毫米。两触角窝之间有弯曲黄色横带,两复眼内缘下侧各有1黄斑,余黑色。颊黑色,下端有1黄斑。触角柄节和梗节背面黑色,腹面黄棕色。唇基黄色,中央有1黑斑,上颚中间黄色,周缘黑色,前胸背板与中胸背板连接处为黄斑,余黑色。小盾片黄色,中央黑色,并胸腹节两侧各有1黄纵斑,余黑色。中胸侧板黑色,上端有1黑斑。后胸侧板全黑色。翅基后黄色。3对足基、转及腿节基部黑色,各足腿节大部分及其余各节均棕色。腹部第一节背板沿边缘及两侧黄色,余黑色。第二节背板黑色,两侧各有1黄斑,沿端部边缘有1黄色横架。第2-5节腹板及第3-5节背板黑色,仅端部边缘有1黄色横带。第六节背、腹板黑色。

雄蜂:体长15毫米。颚下半部、复眼后缘、中胸侧板前缘及胸部和腹部腹面全黄色。腹部7节。

生物学特性

(1)筑巢:角马蜂在山西省运城地区于3月越冬雌蜂开始散团,4月开始建巢产卵。在中条山地区,蜂巢多筑在阳坡、近水山谷中的低矮植物上或石洞内。每头雌蜂自建一巢,即为当年本巢上的后蜂。筑巢时则以上颚咬下植物纤维部分并咀嚼成浆状,携回巢中用触角、前足和上颚营造巢室,巢室均呈六角形,建巢初期的任务由后蜂完成,待工蜂出现后,就由工蜂来完成。

(2)繁殖与寿命:角马蜂在山西运城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早春开始筑巢的后蜂,边筑巢边产卵,卵为受精卵,其发育为雌性工蜂。后蜂有3次产卵高峰: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上旬及8月中旬。全年仅于8月中旬后期出现雄蜂,其余均为雌性工蜂。在8月中旬后期雄蜂约占蜂数的2/3。其主要任务与雌蜂进行交配,同巢或异巢的雄、雌蜂均可进行交配。秋后雄蜂死亡,寿命约3个月。后蜂寿命可达一年。8月中旬后期发育的雌蜂与雄蜂交配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离巢,寻找避风、温暖的隐蔽场所抱团越冬。d月中旬产的第一批卵,6月上旬大批羽化;6月上旬产的卵。到7月上旬即可羽化。

(3)捕食:据李铁生等观察(1984),角马蜂捕食时并不用螫针将害虫先行蜇刺,而是逐棵棉株飞行搜索时,一旦发现害虫,即捕去,以足抱握害虫,并以上颚将其体壁咬破,致死。除自食外,还将咀嚼的食物用触角、上颚和前足将其加工成肉团携回巢中,一块块分给幼虫食用。每头角马蜂每天平均可食棉铃虫2-3龄幼虫6.20头;棉小造桥虫2-3龄幼虫4.40头。

地理分布

吉林、内蒙古、河北、新疆、甘肃、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贵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4: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