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胶南琅琊台刻石
释义

秦代记功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郡县,南登琅琊,“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其颂词凡497字,传为李斯所书。

刻石颂辞内容:?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刻石颂辞如下: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月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此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自以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后记?

秦二世继位后,于元年(前209)春东行郡县至琅琊台,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加刻诏书,以彰明先帝功德。据清代志书记载,刻石为棱形锥体,高1丈5尺,下宽6尺,上宽5尺,上半部宽3尺,顶宽2尺5寸(清代工部营造尺1尺等于23厘米)。北宋神宗初年,著名文学家苏轼知密州,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登琅琊台时,始皇刻石早已泯灭,仅存二世诏书刻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诸城知县颜悦道重修琅琊台时,立石碑一座,将残存刻石镶嵌于碑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溶铁束之。清道光间,铁束散,刻石碎。后诸城知县毛澄筑亭覆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碑石遭雷击散失。

1921年—1922年,诸城视学王培佑等前后两次到琅琊台搜寻,将散碑石块凑合修复,移至诸城县署。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胶南市博物馆存有刻石复制品。

现藏刻石为石灰岩石质,色黝黑,纹理彻,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刻辞残存13行,86字。其中首行2字,二行5字,三行7字,四、五、六、七行各8字,末行3字。前2行为秦始皇从臣的官职和姓名,后11行为秦二世时补刻的诏书及其从臣姓名。字迹漫漶,为秦丞相李斯篆书。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刻石之一, 秦刻石存字最多者,世称秦篆之精品。刻辞如下:

五夫

五大夫杨谬(去言旁加木旁)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