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莹
释义

名人介绍

曹莹,1975年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生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西安文理学院初教院院长。

世纪回顾,百年名校--西安师范学校

初教院前身——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创办于1903年(清光绪29年),是陕西省最早的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前身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诞生于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由陕西著名学者、已辞去御史官职、回归陕西故里(后任工部尚书)的冯从吾(字仲好,号少墟)主持院事。明、清两代著名学者周淑远、柏景伟、刘古愚、牛梦周等曾在这里讲学。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大多采用个别钻研,互相问答,集众讲解的方法。教学内容主要为儒家典籍,间或于讨论时政。关中书院在明清时代是陕西地区的最高学府,也是宣扬儒家学说的重要阵地,对传播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直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

清末,书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难于适应广大学子求学的需要,陕西官府当局只得将书院改办成具有西方教学特点的师范学校。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初办时称“两级师范学堂”,后又改名为“陕西第一师范大学堂”,1909年(清宣统元年)又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堂”。学校设有预科及四年制本科,属于高等师范学校,学校当时开设的课程有“国学”和“西学”两大类。其中“国学”开设国文、历史、地理等,任教者皆为国内教师;“西学”开设致和课(物理)、格物课(化学),另外还开设美术和音乐课。理化课除聘请国内学者外,还聘请日本人来校讲课,先后有早及更吉、福第秀雄、松吕正登等三十余人来校任教。教师的学衔分别称为教授、副教授、讲师等。

1912年(民国元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1934年再次更名为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曾于1938年南迁至陕西西乡县。1943年8月复迁回西安。因校舍被国民党兵站总监及医院占据,一时无法索回,而临时安置在长安县的灵感寺,1945年才迁回原址。至1949年5月西安市解放前,学校设校长一人,下设教务、训育、事务等处室,另设附小一所。开设有修身国文、算学、英文、理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生理卫生、矿物、动植物、图画、体操等课程。武伯伦和李敷仁等著名学者曾于1936年前后在我校任教。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政府即派军管人员接管了学校,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到1950年下半年又重称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领导。1950年至1954年先后将陕西省技艺师范学校、陕西省女中师范班(原陕西省女子师范学校)和户县师范学校并入了我校。

1949年至1951年张光远担任校长,1951年至1954年曹牧原担任校长。1954年中共西安师范党支部成立,1954年至1963年张旭初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当时设教导和事务两处,分别管理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和总务工作。

当时学校系培养小学各科教师的普通中等师范学校,从1956年上半年起改为仅培养小学音乐、美术教师。1962年将陕西省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我校,增设幼儿师范班。1963年8月为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学校奉命撤消。尚未毕业的二、三年级学生转入西安市师范学校继续学习。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至1963年上半年,学校14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出1779名小学教师。在三秦大地的教学岗位上,为我省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于1985年1月将西安市师范学校从南郊迁入关中书院现校址,与原西安市第五中学合并,重新恢复了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的建制。

1985年以来,学校在西安市教委的领导下,按照师范学校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关中书院”的原有风貌,对校舍进行了整体改建和翻新,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校已成为一所既保持原“关中书院”的总体布局,又洋溢着浓厚现代化教育气息的培养具有大专程度小学教师的摇篮。

1985年我校恢复建制时,设置小学教育、音乐和体育三个专业(1985年至1987年体育专业招收三届学生后停办),培养中专程度的小学教师。为了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于1992年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培养五年制大专程度小学教师的试验任务,以招收三年制中专生为主,兼招五年制大专生。学校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于2002年顺利完成了学校从中专向大专学制的过渡. 从1985年至2003年7月已毕业学生7651人,其中大专生731人,中专生6920人。

学校从恢复建制以来,还承担着西安市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工作任务。1986年以来学校依托中国卫星电视师范学院负责西安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工作。通过培训,先后有8743名小学教师达到了师范中专学历。从1999年起学校又承担了西安市小学校长和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初教院概况

西安文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坐落于著名的关学大师冯从吾先生创办于1609年的关中书院,北临钟楼,东靠碑林,南接明城墙和大南门,西有唐宝庆寺塔。整个校舍对称严谨,雕梁画栋,是一座风貌独特、文化渊源深厚的古典园林式建筑群。学院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一所为小学教育输送专门师资的培养基地。

学院占地50亩,建筑面积近三万平米。建有庭院式教学院、实验楼、图书楼、学生公寓楼、运动场、大礼堂以及学生食堂。各种专业实验室和功能教室16个。实践教学实习基地35个(小学)。

学院现设有小学教育(本科)和初等教育(专科)两个专业,现有文科、理科、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等六个教研室。专职教师49人,拥有硕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39人,省级、市级教学能手10余人,

学院还设有西安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承担着西安市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任务,最近十年来已完成对全市小学教师、校长进行了两轮全员培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有特色的毕业生,他们已经成为西安地区基础教育的一支生力军。

其他人物

曹莹,女,上海东方卫视《相约星期六》节目嘉宾,因为参加这个节目而在网络上走红。

参加《相约星期六》期数

2010-06-16第591期

2010-06-23第592期

2010-06-30第593期

个人资料

姓名:曹莹

年龄:25岁

职业:软件公司市场研究

同济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2000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2005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细胞与发育专业,博士毕业。博士期间,主要研究FGF信号通路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2005年至2010年,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多囊肾的分子机制。2010年9月起,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

多囊肾是人类最普遍的单基因遗传病,可分为显性多囊肾和隐性多囊肾。其中显性多囊肾的发病率为1/800,在中国约有150万病人。50%的病人在60岁的时候进入疾病晚期,表现为肾衰竭,目前除了肾脏移植没有其他有效的疗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因此,了解多囊肾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新的疗法具有非常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斑马鱼的肾脏不仅在功能和结构上是保守的,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也是保守的。在人类中找到的多囊肾的致病基因在斑马鱼中突变以后也能导致多囊肾的形成,反之,在斑马鱼中找到的多囊肾的致病基因在哺乳动物模型中突变后也能导致多囊肾的形成。正因为这种分子机制的保守性,在斑马鱼中找到多囊肾的发病机制以及新的疗法然后在哺乳动物模型甚至人身上去验证会极大的加速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解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极性与多囊肾关系密切:细胞极性的异常能导致多囊肾的形成,反之,在多囊肾的表皮细胞中,其细胞极性异常。但它们之间具体怎么相互影响不是很清楚。

通过以斑马鱼多囊肾为模型进行化学小分子的筛选,我找到了一个跟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小分子VPA可以特异的抑制多囊肾的形成,并且在小鼠多囊肾模型中也有相同的效果,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多囊肾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其机理不是很清楚。

综上,本实验室主要以斑马鱼为模型,从细胞极性和表观遗传变化两方面入手,研究多囊肾的疾病机制,同时,用斑马鱼的多囊肾模型进行中草药的筛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