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苏致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释义

1、江苏致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致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由江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中药饮片厂变更而来。注册资本500万元,2008年1月通过国家GMP认证,是无锡地区首家通过GMP认证的饮片生产厂家。

目前公司生产区位于江阴市环城南路,交通十分便捷。厂区占地5000余平方米,厂房面积3000平方米,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研发能力强,并拥有医药企业标准实验室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检测设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年生产能力可达400吨。生产车间严格按照GMP标准建造,人流、物流分开。严把原药材购进质量关,所有生产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操作,产品质量可控、可靠。

公司现有三条产品主线:普通饮片、精制饮片、中药衍生品。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公司业务覆盖江阴、无锡、宜兴、张家港、苏州、镇江、常州、上海、南京、太仓、安徽淮南等地市。

江苏致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秉承半个多世纪的中医药传统,本着“用良心、做好药”的宗旨,依托现代科技,努力打造“致和堂”品牌,为公司进一步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致和堂诊所简介

江阴致和堂门诊是经江阴市卫生局行政审批通过的一家医药结合,具有致和堂自主品牌及致和堂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医疗门诊部,是江阴市医保(IC卡)定点单位。致和堂门诊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百年老字号致和堂 “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之传统古训,恪守 “质量上乘,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最专业的医疗,最热忱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排忧解难,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阴致和堂中医门诊部地处江阴市人民中路43号(致和堂药店三楼、四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西侧毗邻江阴市步行街,周边商业区密集,地理位置非常明显。门诊部内装修采用仿清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舒适宁静,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有着完美的结合,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宁静的就诊环境。

门诊部集名店、名药、名医为一体,门诊大厅内设有十余个诊室。门诊荟萃了苏南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和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深厚的中青年专家。应诊范围广泛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理疗、西医内科、骨伤科、皮肤科等。门诊部开诊以来,正规的管理、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和独特的疗效,深受顾客好评。

致和堂门诊的全体专家、护士及员工们多年来一直以爱心奉献患者,以真情回馈大众。弘扬国粹,服务百姓。为“诚信传承百年事业,亲情培育致和品牌”而不断努力

3、膏方应用及中药加工炮制工艺研究室简介

膏方应用及中药加工炮制工艺研究室主要是对膏方理论、临床应用以及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同时对致和堂膏方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传承。并对柳宝诒《丸散膏丹释义》全书中处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目前传统丸剂、散剂、膏剂已经恢复传承。研究室承担了江阴市课题“致和堂膏方加工工艺研究”和“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究”,膏方加工工艺研究已顺利结题,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究课题也接近尾声。研究室承办了“全国首届膏方应用与制作培训班暨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并成功配合举办致和堂首届膏方节。目前由研究室配合申报的“致和堂膏方制作技艺”也顺利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药加工炮制研究主要是通过江苏致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对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及产销进行产业化研究。

4、疑难杂病和中医经方应用研究室

疑难杂病和中医经方应用研究室主要是通过致和堂门诊平台对部分疑难杂病进行研究,也对柳宝诒所留医案中治疗疑难病所有方法进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病种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肿瘤等。经方应用主要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后世经典方在临床上的疗效,适用范围、适用人群等进行研究,科学高效的使用传统经典方。

5、致和堂研究所总部

1、探访中华老字号: 致和堂百年膏滋名药

在江阴市中心步行街附近的致和堂,因其百年名药“柳致和堂膏滋药”而闻名遐迩,每天人流不息。4月26日,记者在致和堂二楼的中药材铺蹲点守候,看到这里配取膏滋药的大多数是着装光鲜的年轻人。照理按传统习俗到秋冬才应是膏滋药生产销售忙碌的季节,但致和堂例外,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和传承国粹中医的不老故事。

江阴致和堂中医研究所的负责人黄星介绍说,江阴的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医辈出,到了魏晋时期就有了治病的记载,唐代起设置医学博士“掌疗治病”,从此以后,医学和保健逐步迈进了繁荣时期。明清时期,江阴的中医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在吴中地区温病学派崛起形成的同时,江阴出现了驰誉全国的著名医师,“儒医”和“世医”并驾齐驱数百年之久,柳宝诒是杰出代表。根据相关记载,江阴名医柳宝诒于1890年开设了“致和堂”药店,制作膏滋药。致和堂的滋补药酒五加皮酒、玫瑰酒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江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经典故事:泡制精良救人无数

今年88岁的潘纲先生出生在中医世家,对中草药的研究堪称一绝,他先后摸清668种中草药资源,总结出800种中草药加工泡制工艺,纠正40多项用药误区,先后出版了《易混淆的中药材鉴别》等13部著作。这位老中医是江阴致和堂发展的见证人。潘纲10多岁就与致和堂打交道,晚年又成为其顾问,他对记者讲诉了有关致和堂的两则小故事。

仅两粒真药丸绝不卖5粒

早先在常熟学医19岁的潘纲,一天被师傅要求到江阴周庄致和堂购买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丸药各5粒备用急救,他坐船从常熟到了现在的陆桥,再步行到周庄,接待他的缪师傅一听来意连忙摆手,告知缺货,骡马困顿的潘纲急了。缪师傅说,这两味药里的犀角必须采用苏门答腊岛的乌犀角,店里从不用非洲白犀角替代,当时致和堂很难采购到苏门答腊岛的乌犀角,这两味药店堂里只有2粒。潘纲说,这件事对他一生触动很大,致和堂绝不滥竽充数,讲究药品质量。

泡制精良救人一命

潘纲又给记者回忆了他第二个亲历的有关致和堂的故事。一病人连服了别的药房开具的5贴中药后,高热不退,奄奄一息。病者家人找到致和堂,也是一姓缪的师傅接过原来方子查看后说,药方不用改,药由致和堂来配,几贴药下肚,病人高烧退却,连忙跑到致和堂感谢并问个究竟。缪师傅搬出了张仲景的理论,说这其中的一味药柴胡是退热的主打,致和堂必将鳖血伴柴胡,一只甲鱼血只能伴100克柴胡。就是这一特殊的泡制工艺挽救了高烧不退病人的生命。潘纲说,市场上有为数不少的药店不讲究选材,但致和堂对此非常讲究,以黄芪为例,致和堂必须选择内蒙古生产的,每公斤进价150元左右,而马路边的仅10块钱一斤。

镇店之宝:“柳致和堂”膏滋药

柳宝诒创设的“柳致和堂”膏滋药的特色是膏方因人而异。一,选用古代经典方、陈方,特别是柳宝诒的经典处方,适当加以调整充实,具有卓著的效果。二,绝大多数为当代名中医经过诊断开出的处方,膏方的配药、用量严格按照进补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补者所在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合理配制。膏方用药地道,精益求精,采用上等药材,杜绝以次充好。不少药材直接从产地购进,确保药材纯真。在用药分量上做到足斤足量,保证有足够的药效。严把清理、清洗关,精心泡制成饮片,确保膏滋药用药优质洁净。三,严格采用传统的工艺流程,膏方的制作要经过药料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特定的程序和严格的操作过程,原料加工采用传统工艺,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操作全凭经验掌握。每道制作过程都由经验丰富的老医师严格检查监督,确保膏滋药的质量。致和堂四楼是熬制中药的地方,室内温度较高,充斥着浓浓的中药味。毕业于国内著名药科大学的范览龙熬了10年的中药,冬季的每一天,从早上7点开始熬制膏滋药,直到晚上8点多才能结束,每天要熬制7-8付膏滋药,而到了膏滋药的收膏阶段,要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膏状或滴水成珠才可。

在致和堂负责熬制膏滋药的是两位大学生,均师出国内著名医药大学。他们本身对中药感兴趣,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这样的年轻人是膏滋药传统技艺的理想传承人。经历100多年时间的洗礼,膏滋药的制作工艺并没有消失,生命力反而日显蓬勃。

名店历史:致和堂代代有传承

柳宝诒(1841-1902),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阴周庄人,晚清著名中医学家。《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柳氏祖籍浙江宁波,道光年间迁居江阴。宝诒周岁丧父,十岁亡母,由祖母抚养成人。同治四年(1865),柳氏考中第一名秀才,以优贡入京,因见清廷腐败,无意于仕途,遂归里研究医道,不久便名闻远近,在江阴、无锡、常熟、苏州一代颇有盛誉。柳氏一生著作甚丰,门人众多。著作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惜余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十二种。

柳氏为人正直,乐于济人,诊病从不计较报酬,且在乡里设文社,组织乡里子弟学习文化,其费用全由柳氏负担。后又与东南乡绅士薛春泉在江阴城内创办东南乡试馆,自任董事,以利东南二十六乡子弟入城考试,故耗费甚多。柳氏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和敬重,家乡方圆数十里皆呼“冠先生”而不名。据说他去世之时,悲恸呼号整个乡里。

1980年恢复致和堂原名。2004年江苏大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投入巨资300多万元翻建致和堂,再现了致和堂古朴,受到了市民的高度赞誉。同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柳致和堂商标,2005年致和堂整体搬迁至江阴人民路43号,收集柳宝诒生前所用物品及有关书籍资料,进行整理后陈列在致和堂内。

2010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致和堂药店连锁达30余家,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上海等地。江苏致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2008年1月通过国家GSP认证,是无锡地区首家通过GS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厂家。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是江苏大众医药集团资助的民营非企业性中医药研究机构,研究所内设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研究室、龙砂医学研究室、疑难杂病和中医经方应用研究室、膏方应用及中药加工炮制工艺研究室。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最高级别课题的“重大传染病的中医预测预警方法研究”等。

2、致和堂荣誉

(1)柳致和堂著名的秘制柳氏圣济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保赤金丹等尤有特殊之功效,远近采购,闻名遐迩。(2)柳致和堂炮制的加皮酒、玫瑰酒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

(3)由于柳宝诒医术高明,济世有方,“柳致和堂”盛极一时,在当时中医药界“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致和堂”之誉。

(4)致和堂于1995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5)2008年再度通过国家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审批。

(6)2008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选无锡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7)2009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8)2010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2011年集团总经理张毓法先生受邀参加“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

3、柳宝诒基本情况

柳宝诒(1841-1902),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苏江阴周庄人,晚清著名中医学家。《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 致和堂为清末名医柳宝诒所创。柳宝诒,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苏江阴周庄人。祖籍浙江宁波,道光年间迁居江阴。柳宝诒生于道光22年(1842年),卒于光绪27年(1902年),享年59岁。50岁时生一子名剑寒,号昌绪,后来成为柳致和堂的主人。

先生在中医药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著有《温热逢原》、《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话》等,尚有门人编撰的《柳宝诒医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体系,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先生医术高明,一生救人无数。他为人治病,重在辩证论治。有鉴于乡间因药物购买不便而影响疗效、贻误病机,先生于清光绪16年(1890年)49岁时在江阴东乡周庄镇东街创设柳致和堂药店。致和者,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也。

先生积毕生之经验审定一应丸散膏丹,按症试服,奏效如神。先生常到柳致和堂亲自监制,用药地道,务求精益求精;并将药品的炮制、配伍、治病之理逐方评释,汇编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一册,于清光绪24年(1898年)以木刻板印行,扉页由晚清大文学家俞樾亲笔题字。柳致和堂著名的秘制柳氏圣济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保赤金丹等尤有特殊之功效,名闻遐迩。

先生于清光绪20年(1894年)53岁时在江阴城中大街(今澄江镇人民中路45号)与亲翁章翥云合开柳致和堂分店,店号“致和堂”。营业之盛,名震江浙二省。江阴致和堂炮制的五加皮酒、玫瑰酒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

岁月沧桑,转眼百年。如今,“致和堂”药店遍布全国各地,而江阴本地的“致和堂”则成为最古老的“致和堂”了。在江阴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保护和大力支持下,江苏大众医药对致和堂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并矢志于将致和堂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古老的致和堂也必将焕发出现代的风彩。工书,尤长于医”。 柳氏祖籍浙江宁波,道光年间迁居江阴。宝诒周岁丧父,十岁亡母,由祖母抚养成人。同治四年(1865),柳氏考中第一名秀才,以优贡入京,因见清廷腐败,无意于仕途,遂归里研究医道,不久便名闻远近,在江阴、无锡、常熟、苏州一代颇有盛誉。柳氏一生著作甚丰,门人众多。著作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惜余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十二种。门人中较有名者是金兰生、郭吉庆、谬君燕、赵静宜、吴俊峰、王宝如、邓养初等。据传柳氏招收学生重视文化程度,大半皆出生秀才。柳氏本人不但善诗能文,且长于书法,其行书学文征明、董其昌,其草书则与当时书法家苏亦纯、孟起凤齐名。故他书写的处方信函,虽寸笺片纸,也常为书法爱好者珍藏。

柳氏为人正直,乐于济人,诊病从不计较报酬,且在乡里设文社,组织乡里子弟学习文化,其费用全由柳氏负担。后又与东南乡绅士薛春泉在江阴城内创办东南乡试馆,自任董事,以利东南二十六乡子弟入城考试,故耗费甚多。柳氏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和敬重,家乡方圆数十里,皆呼“冠先生”而不名。据说他去逝之时,悲恸呼号整个乡里。

4、致和堂由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