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苏苏钢集团公司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释义

1995年7月26日,江苏苏钢集团公司文联正式宣告成立,公司文联下设:文学社、摄影、书画、硬笔书法、集邮、收藏、盆景等8个协会。公司文联的名誉主席为惠寿华(前党委书记),文联主席为蔡裕如(前党委副书记),1997年蔡裕如调市总工会工作,文联主席由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姜琰担任。孙荣昌为秘书长。

苏钢文联虽在1995年成立,但实际上文联成立之前,公司的职工文化工作也源远流长,虽然没有设文联这个机构,工作却有厂(公司)工会在负责,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厂之际的50年代。60年代成立苏钢文工团,70年代称文艺宣传队,他们活跃在苏钢的文艺舞台上,颇受职工欢迎,并且也为此后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当时,厂宣传队创作演出的节目参加市文艺创作会演,获奖的有:1964年的大合唱《苏钢颂》、1980年的数来宝《交朋友》(二等奖)、独幕喜剧《啥人作主》(创作三等奖,演出二等奖)。

苏钢的职工文化活动的真正兴盛是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之后。80年代初,苏钢已拥有文学、摄影、书画、花卉盆景、灯谜等兴趣小组。1988年,成立了厂演出团,到90年代初改为“苏钢艺术团”。这支艺术团不仅使工厂的职工文化生活日趋活跃,而且1989年7月起,厂演出团频繁参加苏州市的各种比赛和演出:9月17日,参加苏州市总工会举办的庆祝建国40周年“四歌颂”歌舞调演活动,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9年7月中旬,厂演出团冒酷暑赴吴江、昆山、太仓等地慰问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和好评。1990年底,苏钢艺术团作为友好使节,赴全省13家冶金企业演出26场,增强了与兄弟单位的友好关系,并展示了企业的精神风貌。1991年,演出的舞蹈“血染的风采”获苏州市文艺汇演一等奖。1992年11月27日,经市文化局批准,苏钢舞蹈团成立,成为苏州市企业唯一有营业演出证的工人艺术团。

由于苏钢党、政、工对职工文化的高度重视,无论是文联成立前或后,职工文化活动都开展得蓬蓬勃勃。从1984年起,苏钢定于每一至两年的10月举办一次十月歌会,至今年已是第十届了。在歌会上,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一起参与,不仅活跃了职工生活,也融洽了干群关系。1997年6、7月,苏钢文联组成百人合唱队,参加了苏州市迎香港回归歌咏焰火晚会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军民联欢晚会,获优秀演出奖。2001年6月22日,公司合唱队在市总主办的“工人阶级永远跟党走”主题歌咏比赛中,又荣获一等奖。

1988年7月26日,在前苏钢文学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苏钢文学社,此后,在公司工会及后来的公司文联的关心和支持下,苏钢职工业余文学创作活动蓬勃发展,从1988年起,苏钢文学社和公司的厂报《苏钢报》一起,举办了“苏钢杯”文学征文活动,除个别年份外,年年举办。征文活动的开展在苏钢乃至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它推动了苏钢职工文学创作的持续发展,对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促进和推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骨干,出了一批成果,几位作者的作品先后在《文汇报》、《江苏工人报》、苏州市文联和《苏州日报》等联全举办的各种征文中获奖,有一名作者近年还出版了散文集,有两名省作协会员输送出去。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初期,苏州市区有不少于十几家企业有文学社,但至今已烟消云散了,而苏钢坚持至今。

苏钢职工文学创作活动为何能长期坚持下来?公司领导重视和支持是重要的一条。公司总经理孙廉洁有一年在外有事,办好事后再特地赶到厂里的征文发奖会上与大家见面,并鼓励大家坚持下去。在他的支持下,1992年,由江苏省、苏州市作协联办,苏钢承办了“江苏省小小说研讨会”,著名作家高晓声、范小青和省、市文联领导还莅临会议与厂文学青年座谈。公司工会在经费上始终予以支持,公司文联积极组织活动也是一个因素。文联这些年曾先后组织文学社成员和作者去周庄、西山、青浦等地采风,并组织文学青年参加省、市级的文学青年学习班,团结了作者,激励了他们持久的创作热情。还有就是苏钢这块别样的“土地”。苏钢人多,职工上万人,青年人也多,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一条,苏钢有一个较好的阵地《苏钢报》(现改为《苏钢通讯》),每周出一期副刊,这对于企业的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可宝贵的载体和园地,也为连续十几年的征文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公司文联的组织支持下,摄影、书画等协会也成果斐然,摄影协会和书画协会的一些骨干十余年来始终活跃在苏州的“舞台”上,有几十人次作品在省和全国的比赛中获奖,为苏钢争得了荣誉,也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