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释义 | 实验室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建设。2006年筹建,2010年通过验收。实验室主任为朱荻教授。 研究方向1、精密切/磨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2、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理论及工艺研究; 3、金属结构微纳米制造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4、制造过程检测、控制、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1、高性能精密电铸技术与应用发明了磨擦辅助电铸、交变压力密封舱电铸等高性能精密电铸技术,消除针孔、麻坑、结瘤等缺陷,所制备电铸材料的晶粒小于80nm,材料强度和电铸速度均提高一倍以上;发明象形阳极筐技术,实现阳极轮廓的直接数值求解,有效提高电铸层厚度的的均匀性;研制出高性能电铸机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实现了大壁厚零件的一次性电铸成形。成果已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破甲弹药型罩、微波波导管、电火花加工电极等关键零部件制造。 2、超硬磨料钎焊技术该技术通过高温钎焊过程中工具基体、结合剂层、磨粒之间的化学和冶金作用连接磨粒,可实现对磨粒的牢固把持,在重负荷加工条件下具有磨粒“永不脱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超硬磨料工具的加工性能。目前,在合金钎料体系(镍基、银基、铜基)的设计与制备、钎焊效果评价与控制工艺方法等方面已掌握成熟的工艺方法,已可进行钎焊工具产业化开发。 3、汽车装配线自适应摩擦驱动物料输送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复杂、连续生产线的汽车装配生产线中,包括柔性摆式摩擦驱动技术和位移自补偿摩擦驱动技术,既可实现直线输送,还可实现弯段、转向、上坡、下坡等柔性摩擦驱动;既可应用于悬挂输送,也可实现地面输送。成果具有高效(单线年生产纲领达到30万辆,即45秒/台)、柔性(混流装配品种达到6种以上)、节能(同等输送能力下节省能耗40%以上)和降噪等特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美国、日本和国内主要汽车制造厂。 媒体报道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全省实验室绩效评估排位第一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主承担单位,联合共建单位为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经过4年的建设期,于今年1月顺利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同时在全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中,实验室以评估总分97.03分排名第一。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精密切磨削与成形加工技术、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微细制造技术、制造过程检测、控制、模拟与仿真技术等。实验室面积超过2000m2。目前已建成了较好的软硬件条件,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运行能力。研究团队中以朱荻教授为带头人的“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研究团队被原国防科工委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以徐九华教授为带头人的“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加工技术”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人才计划资助。 实验室建设以来,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江苏省创新攀登人才计划项目、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重点预研项目、国防科工委(局)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型号攻关项目等重要项目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11篇,其中SCI收录62篇,EI收录119篇,出版专著9部。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达55家,其中,国家级21家、全国第三,省级34家,比“十五”末增长77.4%,通过一批标志行业最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基地在宁建设,对于增强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