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南制造局印书处
释义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又有"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之称。该局原本为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后因在该局任职的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提出的"将西国要书译出,……刊印传播,以便国人尽知"的请求,得到曾国藩的嘉许,且认为"此举较办制造局尤要"而于1868年在局内附设"翻译馆"(又有翻译书馆、译书处、编译处、印书处多种称谓),开始翻译和印刷出版有关自然科学和机器工艺方面的书籍。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工作由徐寿主持,译员可考者59人。其中:外国学者有英、美、日籍学者傅兰雅、秀耀春、罗亨利、伟烈亚力、金楷理、林乐知、卫理、玛高温、藤田丰八等,共九人;中国学者徐寿、华蘅芳等50人。由华人与洋人合作,共同翻译。关于当时翻译两书情况,傅兰雅着《江南制造局翻译南书事略》有云:

"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与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有数要书,临刊时华士与西人核对;而平常书多不必对,皆赖华士改正。固华士详慎郢??,其讹则少,而文法甚精。即脱稿,则付梓刻板"。原载《格致汇编》,本书转自张志强着《江苏图书印刷史》第124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有刻书处和印书处。早期翻译的图书是雕版印刷的。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云:"局内刊版印书之处,原为小屋;然刊书之事渐大,其屋亦增广,内有三十余人,或刊版、或刷印、或装订,而一人董理,又一人董理售书之事,另有三四人抄写各书"。可见傅兰雅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英国传教士,1863年被清政府聘为京师同文馆英文教习。1865年上海教会召请出任英华学堂校长。1868年受聘为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编译,任期达28年之久。计翻译英文书籍143种,是西方在华传教士中翻译西文书籍最多者。对西学东渐、向中国传输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上述记载系雕版印刷。然翻译馆印书处有一副铅活字和一台印书架,系近代铅活字印刷设备;伟烈亚力所译《谈天》一书中的插图,是英国以钢版印成;地图与海道各图,系印书处用雕刻铜凹版所印。说明该局印书处曾采用多种工艺印刷图书。所印书籍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算学、物理、化学、光学、电学、天文学、工业、地质学、医学等领域,计22类近二百种。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中国包括近代印刷出版事业在内的工业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