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平装: 260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503935879

内容简介

《江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进入的正是“江南”这样一个现实的空间范围和丰富的“语义场”,试图研究的也是由这样一个地区所生成的地域文化一一江南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问题。

“江南”,显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所指。它既是一个静态的地理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它既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现实区域,也是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一种文化符号,其丰厚的内蕴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诸多人文领域,包含了多重的语义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的文学资源,“能不忆江南”的喟叹和感慨一直伴随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精神之旅,而当历史的脚步迈入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穆时英、苏青、艾青,及至当代的汪曾祺、苏童、叶兆言、曹文轩、余秋雨……这些现当代江南作家的齐集和接续出现,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态发生的重要影响,则更加凸现出“江南”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密切关联。

编辑推荐

《江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将现代文学置于近代以来中国乡土文化、城镇文化、都市文化的胶合状态中进行了一番考察。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的文学资源。当历史的脚步踏入二十世纪,江南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又呈现出怎样复杂的关联?

作者简介

凤媛,1979年生,安徽宁国人。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始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编著《夜深人不静一一走进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合著),参与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多部教材,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海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08年6月,入选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委“晨光计划”。

目录

绪论:能不忆江南?——江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概况

第一章 江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节 “江南”、“江南文化”之辨

第二节 江南文化对现代文学的渗透

第三节 江南文化与现代文学的互动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南趣味之维

第一节 兼容雅俗的中庸之趣

第二节 诗酒人生的古典之趣

第三节 悲悯作底的嘲谑之趣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南情色之维

第一节 “水样的男子”

第二节 “花样的女子”

第三节 从“红粉”到“碧奴”

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南智性之维

第一节 写实者的“刹那”“直觉”

第二节 “相对”论者的智慧

第三节 秦淮说书人的“心机”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南商业之维

第一节 社会剖析者的商人书写

第二节 置身商海的乡土抒情

第三节 商业作家的私人写作

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江南刚性之维

第一节 “力之美”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戛剑生”的复仇哲学

第三节 “地之子”的艺术思维

结语:记忆江南之外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我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本无师生之谊,可是因为某种因缘,却渐渐搭起了这样一座类似(当然不完全是)的平台和桥梁。自己也觉得是人世间诡谲莫测的事情。现在该校出身的凤媛的博士论文将要成书了,这是很自然、很可喜的。我一听此题就觉亲切,因为我的原籍本在浙东。出生又在苏南,从小夏日里乘凉就听惯听熟大人们讲什么唐伯虎、徐文长的故事,耳濡目染,时时领略着这块土地散发的情色智慧的柔美氛围,后来离开了,禁不住静夜想念。似乎比凤媛的皖籍更接近“江南”。如要谈及典型文学与典型文化的联结,我也算是研究现代文学的一个,对谁是最典型的江南作家很感兴味,对现代江南中的浙籍S会馆作家与“五四”的关系、与左翼的关系,苏南籍作家和南社、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江浙作家和海派甚至京派的关系,江南文化资源下上海作家的人格、心理、风度等等也都有浓厚的兴味。在阅读凤媛论文的过程中,因为这种原因,我经常不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我所以答应写这篇序言的理由吧。

江南文化的研究,自来较热,于今为烈。我知道的国内新成立的江南文化研究机构,就有好多个。地域性的文化会造成文学的特殊人才,使得文学增添个性,这也属常识。现代文学除了京沪两地,江浙、四川、湖南、东北,都可称是文学“大户”、“大省”,历来受到不少学者的注目。凤媛的研究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破土而出,这并不容易。但我觉得她往前走了一小步(一小步就是一小步。不必往一小步等于一大步那句惊世名言或是现今快要沦为广告用语上面,去发生联想)。主要便是在“江南诗性文化”这片园林中,能够不慌不忙地做些深耕细作,加以扩充,理清流变,提炼新质。我所说的一小步,不必夸大,就是这个意思。

后记

博士论文写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北京的初夏时分了。宿舍外的操场依旧如同往日般喧嚷,而坐在书桌前的我,笔底却更多了几分滞涩。长达半年之久的写作,如同一场无休无止的马拉松赛跑,对手不是别人,却是永远也抓不住的时间。置身其间的我,只觉得终日疲于奔命,心力交瘁。等到可以稍缓之际,论文写作的长久的思维惯性却让我忘记了该如何轻灵。

长达二十余万字的论文写作,无疑是一次对自己几年来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学术积累的一次重要检验。艰苦的写作过程,在让我有所心得、有所收获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感到了自己在学养上的诸多不足和漏阙。面对成稿,为论文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的那些痛苦情境虽尤在目前,但似乎我已来不及感叹,内心隐隐的焦虑仍在,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这个“完成”,对我而言仍旧是有仪式意味的。写论文的最后半年,正好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那些日夜,一边是论文交稿期的如箭在弦、日日逼近,一边是未来的工作尚还虚无缥缈、未见分明。巨大的压力让我一度认为那段时间是自己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段落,以小时计的日程安排,龟缩、枯竭的生活状态,所有的兴致和欢愉都被压抑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点。这对从未经历过此种境地的我而言,无论是毅力,还是信念,都是一种艰巨的考验。当所有的一切都尘埃落定,我惊异于自己仍旧还很顽强地挺立着,生命的韧l生和潜力在经过这次的“锻压”后被再次拉伸和扩展。所以,无论这次“完成”的含金量高低,对我而言,都是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句点,一个精神标杆。它的存在能够提醒一向脆弱的我,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过去,重要的是自己的坚持、努力和信心。

这里,我要首先郑重地向我的博士生导师刘勇先生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

文摘

第一章 江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在正式进入论述之前,必须要明确的一个事实就是,“江南”,无论是作为一个确实的自然地理概念,还是一种文化想象和文学叙述的资源,它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且不说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过多少以江南地区为背景、以江南人事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单单就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批江南籍的著名作家就相当可观。据中国现代文学馆编撰的《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的统计,在中国的所有省份中,作家数量居前两位的分别就是浙江77人,江苏66人。而据收录作家最多的《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分册》一书的统计,作家最多的省份是江苏347人,浙江307人。虽然二者在统计的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以江苏、浙江为核心的江南地区的作家,显然是现代文坛的主流。这种同一地域的作家如此大规模地出现,并且呈现出较为趋近的气质和风格,让我们不得不瞩目子这些作家背后相通的地域文化的背景,即这些作家们共同成长的江南故地,它所涵孕的江南文化对于这些作家们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地域文化体系,现代江南作家丰富多样的创作也正构成了江南文化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的全新内涵和表现形态,这种新的内涵和形态对于江南文化的发展和走向又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本章将以江南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人手,从宏观角度揭示出江南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的丰富而复杂的关联。

第一节 “江南”、“江南文化”之辨

首先,我们来看“江南”在历代发展中的自然地理范围的变迁。从先秦到西汉时期,“江南”尚不是一个专有的地理名词,所指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包括现今的湖南、江西及湖北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从东开始,“江南”已经较多地指称吴越地区,接近于后来狭义的江南地区。魏晋六朝时期,由于孙权割据东南建立吴国,同时永嘉晋室南迁,南朝偏安江左,“江南”概念在代表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同时,开始更多指向了南方诸朝廷,尤其是以建康为中心的吴越地区。唐代“江南”的概念开始有了较为确定的内涵,指称逐渐稳定。贞观元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分为十道,包括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其中的江南道,包括了长江中下游之南、湖南西部以东、南岭以北、东至大海的广大地区。开元二十一年,又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三部分。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苏南、上海、浙江、福建以及皖南和赣东北的部分地区。宋朝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涉及的范围和区域与唐代的江南东道相近。入元之后,“江南”不再作为行政地区的正式名称,但“江南”一词越来越多地用来指称原来的“吴”地区。清顺治二年(1645),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辖区包括今江苏、上海、安徽三省市。此后虽然经历了多番区域范围的合并和分离,但以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为中心的“江南”的地理概念还是得到普遍认同的。

可以看到,“江南”的地理区限在各朝各代都有大小不同的范围,但总体上从先秦到近现代是呈现出由西向东范围逐渐缩小和内涵逐渐约定俗成的趋势,伴随着这种固定和统一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的历史步伐。所以对“江南”进行地理划分的依据也不外乎是比较接近的地理环境、大致相当的经济基础和较为统一的文化风向。目前学界对于“江南”地区的地域范围的划分,仍旧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大多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领域。据李伯重的归纳,在目前各种有关江南的历史学、经济学的研究著作中,“江南”大则囊括苏皖南部、浙江全省并延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小则仅指太湖东部平原。介乎二者之间的,则有苏松常镇或苏松嘉湖四府说、苏松杭嘉湖五府说、苏松常杭嘉湖六府说、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说、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说、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徽九府说等,不一而足。虽然这些划分因为各自不同的标准而有所区别,但可以看到对于“江南”地区的大致范围的认定,仍旧是没有超过以江、浙两省为主体的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并延伸到上海这一大片领域的。而本书论述的“江南”地区,更多指向的是一种文化意义和文学意义上的范畴,是在经济学、历史学这些实证性学科研究的基础匕进行的一种文化领域的划定。这较之于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角度,依据的标准则相对宽泛,看重的主要是这些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较为趋同的文化空气和氛围。而这也正是我们提出“江南文化”这一概念的前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