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儿水·笑靥儿 |
释义 | 基本信息宫调:双调 曲牌:江儿水 曲名:笑靥儿 作者:王仲元 年代:元代 体裁:散曲 作品原文(双调)江儿水 笑靥儿 一团儿可人衠①是娇,妆点如花貌。打叠②脸上愁,出落③腮边俏。千金这窝里消费了。 注释译文注释①可人:合人心意。衠(zhēn):总是。 ②打叠:收拾。 ③出落:显出。 译文颊上的这一堆酒窝楚楚动人,总是娇柔无比,把如花似玉的容颜,妆点得更加旖旎。它收拾去了脸上的愁意,显出了腮边的俏丽。再多的金钱也不惜丢在这窝里。 作品鉴赏“笑靥儿”就是脸上的酒窝。南宋胡铨流放海南岛,十年后召还,思念当地一位黎族姑娘的笑貌,有“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的诗句。这是诗体中唯一对酒窝的专意描写,尽管只有寥寥数言,还是受到了道学家们的激烈批评,朱熹就写诗不满地讥论道:“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而散曲则不辞于“小题大做”,不仅在题材上百无禁忌,在作法上也是郑重其事的。 作者是将笑靥放在“如花貌”的背景中表现的。它的作用虽是“妆点”,但本身也“一团儿可人”,具有“衠是娇”的美感。首句的“一团儿”三字,表现出笑靥圆圆地堆聚在颊上的柔和,而在元代方言中,“团儿”又是脸蛋的俗称,美人的玉容常被称为“粉团儿”,如周文质《小桃红》:“海棠过了,荼蘼开遍,都不似粉团儿。”所以“一团儿可人”又使人联想起酒窝所在“如花貌”的妙丽。“打叠”、“出落”,都显示出笑靥所富有的“娇”、“俏”的特征。然而点睛之笔却是末一句。它巧妙地利用了“销金窝”及“千金买笑”的习语,在笑靥儿“窝”的外观性征上大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全句的感慨之中,表现出一种甘为情种的迷恋和赞美,故有虚实相生之妙。 为“笑靥儿”制曲非只王仲元这一首。如乔吉咏云:“凤酥不将腮斗儿匀,巧笑含娇俊。红镌玉有痕,暖嵌华生晕。旋窝儿里粉香都是春。”(《清江引·笑靥儿》)周文质有咏:“一窝粉香堪爱惜,近眼花将坠。添他百媚生,动我千金费。春风小桃初破蕊。”(《清江引·咏笑靥儿》)徐再思写是:“东风不知何处来,吹动胭脂色。旋成一点春,添上十分态。有千金俏人儿谁共买。”(《清江引·笑靥儿》)列示在此,一是展现散曲咏物描摹入微的特点,二是反映元代散曲作家审美习尚和趣味的一个侧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