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爱良
释义

人物简介

江爱良,农业气象学和气候学家。广泛涉猎于农业气象学、气候学、生态学、地理学、资源学和农业科学等广博领域,均有独到见解和不同程度的建树。在橡胶树北移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安全避寒防冻,农业小气候和地形气候利用,农业气象灾害的环境生态学机制和防御,亚洲季风形成和青藏高原、热力动力效应及宏观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林业、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等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江爱良,1921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家学熏陶,爱好科普书籍,对自然科学发生浓厚兴趣。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在国难当头、颠沛流离中,坚持就读于物理系和地质地理、气象系。在国家濒临危亡、生活困顿的环境中,并没有磨灭青年学人的雄心壮志,更激励了他科学救国的热忱。一次日本侵略军飞机狂轰滥炸,连他的床铺也炸碎了,但他幸免于难,他更加刻苦求学。

1946-1947年江爱良在北平中法大学数理系任助教,1947-1948年在华北气象台任技士、技正,1948-1950年任南京气象研究所助理员。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地理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中。

江爱良曾兼任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理事和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并在多种国际学术团体中任职。

1982年在橡胶北移课题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集体奖中,江爱良被评为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黄淮海农田防护林”、“中国柑橘冻害防御”、“西双版纳橡胶树越冬气候”等项目曾分别获云南省、林业部、农业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江爱良著述甚丰,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10余篇在国际学术书刊中发表,不乏真知灼见的学术力作,深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赞誉。

技术成就

在橡胶树寒害和北移方面,江爱良考虑到生态环境和生理因素提出橡胶树寒害的两种基本类型(平流和辐射型)和四种亚类型(霜冻、烂脚、短期风寒和长期阴冷型)。不同类型受害的气象指标不同,在选择避寒小环境和防寒栽培措施方面也不相同。这种类型的划分,在世界上有关植物低温冷害方面,尚属首次提出。

提出植胶区防护林构造和防风效应,通过在小网格林带中和在风障保护下种植橡胶幼树,证明在华南草原上定植橡胶幼树,只要能防风,幼树便能迅速生长。合理设计的林带网,定值后3~5年,可达6~10米高,具有明显的防风和保护胶树的作用。并不是过去认为种植防护林带要一二十年后才有明显效果。在林带设计上,提出面积为50~60米×150米(0.75~0.9公顷)的小网格,可作为植胶区的林带网格,这种设计为许多植胶区农场所采用并证明有效;认为同样的占地面积,小网格林带的防风效果要比大网格林带好;并且在室内的风洞试验得到验证。通过实地观测,指出林带的防风作用可大大减轻冬季橡胶树的寒害。为华南橡胶安全成功种植,提出了有效措施。

在柑橘冻害方面,划分出晴冻型和雨淞型等几种冻害类型。对于雨淞型冻害,他和有关同志在海拔1200多米南岳衡山的顶丘经过3个冬季室外和室内控温观测,终于弄清冻害发生的机理和冻害气象指标,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在柑橘避冻区划方面,根据地理气候学原理按外围地形确定划分方法,划分为难进易出、易出难进等四类型,这种按冷空气出入滞留难易程度划分,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在柑橘小区域区划方面,将衡山县划分为5个等级的冻害区;温州蜜柑安全越冬,甜橙轻冻区、温州蜜柑适栽区、温州蜜柑轻冻区,温州蜜柑中冻区和温州蜜柑重冻区。这种划分的气象指标和省一级(也是全国一级)的划分原则相衔接,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县份,仅有省的区划是不够的,有必要进行县一级的区划,以求生产上的安全栽培,从而使柑橘冻害防御区划具有可操作性。

在农业地形气候学方面,提出地形避寒的原理和方法,即大、中、小地形三个层次的地形避寒。大尺度以纬度、高度的大尺度地形因子为基本因素考虑。中尺度以植胶地段外围地形,即根据地形对于北方寒潮冷平流的影响,以及在夜晚辐射对于局地辐射冷却冷空气径流的影响,将外围地形划分为:难进易出,易进易出,难进难出和易进难出四种类型,实践证明这四种外围地形内的橡胶树受寒害的类型和轻重是大不相同的。小地形植胶地段指处在上、中、下坡或是南、北坡等。大地形的不足,有时可以选择较好的中、小地形弥补,这样可大大提高橡胶树的越冬安全度。同时指出在中国热带北缘地区了解寒害类型,选择好中、小环境避寒地形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抗逆品种和适当的栽培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橡胶树的越冬安全。

逆温层的存在地域和维持时间,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有利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特种经济作物。江爱良经过多年考察认为西双版纳深厚的冬季逆温层的存在,是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发现逆温层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又称坡地暖带并与植被倒置现象紧密联系。在西双版纳的晴朗夜晚,虽在同一山坡却同时存在二种逆温现象,即大逆温和小逆温。大逆温是指以100米为单位山坡各测点(离开坡面1.5米高度的)气温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别量级约为每100米0.5~3.0℃,而小逆温是指离地面1.5米高度处气温和离地面0.01、0.2和0.5米高度处的气温差别,这种差别可达每1.3米1.0~3.5℃(如果折合成相同的单位则为每100米80~280℃。可见小逆温的强度要比大逆温强几十至一百多倍)。在坡向上南坡的逆温现象不明显,而北坡一日大多时刻近地面0.02~0.50米处气温明显比1.5米处要低。对于大逆温,在西双版纳某些谷地可选择离谷底160~400米高度处作为橡胶树安全越冬地带。对于小逆温,在西双版纳,尽量选择那些向阳的山坡(南坡、西南坡)作为植胶安全地段。小逆温的提出在国内尚属首次。据多年实测资料论证了景洪坡地暖带相对高度为100~460米,可利用于植胶。发现在云南各地和四川西南部(如安宁河谷)普遍出现强烈逆温,是值得利用的资源。

在多年考察观测基础上,江爱良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了中国水稻、小麦、橡胶、柑橘、芒果等作物随海拔高度分布和种植上限;分析认为西藏高原热源效应等是分布上限很高的原因,同时发现与植被倒置现象和深厚的逆温层相联系;是可资利用的宝贵农业气候资源。发现中国某些经济作物和种植物种分布远远高于世界上同类山区,其生物气象学意义目前尚难加以评价,对于生物多样性保存和生物气候资源利用的启迪性价值更是不可低估的。

上述几方面研究发展了地形气候学理论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在农业生态学研究方面,江爱良提出在华北平原,按一定宽度(50米以上)和一定结构营造的混交林带,各种树种不但可以互相促进生长,而且可以有效地招引益鸟,有效地控制害虫,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早提出生态农业可作为持续农业或持久农业模式,对华北平原农林混作(又叫混林农业,Agrofrestry)的调查研究,认为一定结构的混林农业可较好改造中低产田和重盐碱地,同时发挥生态效益,也可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江爱良从事较晚,但他在研究中国季风气候降水方面,提出由于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热源作用,中国的降水气候属于较稳定的季风气候,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基本格局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像非洲20世纪70-80年代的持续干旱,在中国一般不会出现。

对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江爱良根据40年来气温资料的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是20世纪变暖最明显的10年,中国大体也如此。北京及华北平原10月和11月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明显比前3个(10年)年要暖和些,再加上机械化程度提高和新品种培育应用,使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变得安全可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提高。通过降水和温度资料的统计分析,看不出中国西北干旱区有变干和变暖的趋势。40年来中国亚热带某些地区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有变得更低的趋势,对喜温的蔬菜、果树和行道树造成频繁的冻害,需要考虑避害的措施。

提出在黄土高原发展草业和畜牧业,既可实现水土保持又利于发展经济,取得生态效益;实施草粮轮(间、混)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提出在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有计划地退耕还草还林是必要措施。

简历

1921年10月21日 出生于福建福州市。

1939-1944年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学士。

1944-1946年 在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读学士。

1946-1947年 任北平中法大学数理系助教。

1947-1948年 任华北气象台技士、技正。

1948-1950年 任南京气象研究所助理员。

1950-1957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

1957-1984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研、副研。

1984年至今 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研、研究员。

主要论著

1 江爱良.华南冬季降温的基本特征.地理学报,1959,25(1):47~66

2 江爱良.论我国热带亚热带气候带的划分.地理学报,1960,26(2):104~109

3 江爱良.华南植胶区防护林气象效能的试验考察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4 江爱良.西双版纳坡地冬季夜间冷却过程与橡胶树寒害关系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85,6(12):1~12

5 江爱良.柑橘的生态气候和我国亚热带山区的柑橘栽培问题,生态学报.1981,1(3):197~206

6 江爱良.论我国水稻种植上限.地理科学,1982,2(4):291~301.

7 江爱良.云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气候和植物.自然资源,1987(2):32~37

8 江爱良.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和土地承载力.自然资源,1990,1(5):36~40

9 江爱良.全球性生态问题与森林气候生态效益.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6(3):7~1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