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窝子乡 |
释义 | 简介姜窝子古称膈鱼潭,位于县城南部的宝汉公路线上。距县城9公里,实际距离14公里。1958年后名武关河人民公社,驻地白花沟口。1973年,人民公社机关驻地迁至姜窝子。1981年12月,更名为姜窝子人民公社。1996年全乡1588人。 姜窝子沿宝汉公路向南2公里处为武关驿,是上西河与褒河的交汇处。此地山谷狭窄,河流阻挡,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天然关隘,是古褒斜栈道之要塞,古称“武休关”,为汉中北部重要关隘,宋元时在此多次发生战争。 境内地势狭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辖3村11组,10个自然村,有耕地2467亩。其中水田857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1985年粮食总产63万公斤。 50年代初,姜窝子村只有20多户人家。因距县城较近,又是去南河乡的必经渡口,1980年后,工商业发展较快,已开辟了农贸市场。供销社、邮电所、收购站、放映站、医院、文化站、铁业社、粮站及集体、个体小商贩摊点分设于公路两旁,是乡内较为繁荣的地方。从姜窝子东与南河相接,原有公路直通上南河林场,因大桥于1981年水毁,改修为铁索桥,过桥可通上南河。 1983年,在此创办留坝县高级职业中学1所。1990年8月,学校迁往县城北。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1996年,乡(镇)机构调整,组建武关驿镇,辖铁佛殿、南河、姜窝子(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