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外文书名: 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平装:334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302189978 条形码:9787302189978 商品尺寸: 22.8 x 16.8 x 2 cm 商品重量: 699 g ASIN:B002AQTPZI 内容简介《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介绍了自1980年以来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变化,包括民族特征的演变和海外建筑思潮对中国的影响,这些特点体现在老一辈和年轻建筑师的身上,通过建筑师的思考和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整理。通过《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读者可以体验到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中国建筑的深刻影响。 编辑推荐《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英文版自2006年面世,在海外广受赞誉。现中文版添加了近几年的新落成建筑、以及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最新建筑作品图片,丰富了我国建筑发展的观念和视角,为建筑学生、学者、设计师和文化爱好者必读。 媒体推荐“此书关注了本土建筑师和民间的设计,也探究在海内外各种事件影响下中国建筑实践的发展。最为有趣的是分析了传统和过去如何影响了中国崛起的一代年轻建筑师。” ——《建筑实录》月刊(ArchitecturaIRecord)美国 “本书十分重要,令人称奇,写得优美而明晰。” ——世界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弗兰普敦(KennethFrampton)美国 “关于中国新建筑的出版物实在是太少了,这本极其有趣和包容大量信息的书将广受欢迎。其原创性的研究值得称赞,文字和插图对这一领域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 ——建筑历史学家珍妮弗。泰勒(JenniferTaylor)澳大利亚 “对中国当代建筑罕见和综合的历史分析。作者25年来经历和目击了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开发,对涌现的中国建筑景观呈献出详细和深刻的论述。” ——著名建筑家隈研吾(KengoKuma)日本 “本书对于许多亚洲建筑师将极为有用,可以帮助他们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之林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建筑,而用不着为某些西方建筑师强加在其身上的民族建筑形式费心。”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杨经文(KenYeang)马来西亚 作者简介薛求理,博士,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在中国和美国从事建筑设计和教育,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等学校任职,目前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设计过住宅、剧院、教学楼、商场、酒店、度假村、纪念馆和科技园等多种建筑形式,并承担在香港和内地的政府和私人项目顾问等。 1999年出版中英双语著作 《中国建筑实践》,2001年出版文集《思考建筑》,2006年推出英文著作《建造革命》。该书在海外广受好评。2007年出版 《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他的百余篇论文发表在亚欧美各洲的重要媒体上。其设计和论文在海内外多次获奖。 目录中文版致谢 前言 第一篇 文化的转变 第一章 当代中国建筑的评价标准 第二章 “民族形式”和中国特征:负担还是机遇. 第三章 海外建筑的冲击 第二篇 城市与居所 第四章 生存策略:北京、上海和广州 第五章 城市设计:更好生活的手段 第六章 形式追随政策:中国住宅的演变 第三篇 建筑师与创作 第七章 中国建筑师群像 第八章 实验建筑:崛起的一代 第九章 建造革命的背后:私人建筑实践 尾声 世纪的中国建筑 附录 中国建筑大事记:1980——2008年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