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辅 |
释义 | 曹辅(1069—1127)北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字载德。元符进士。 中文名:曹辅 外文名:无 生活朝代:北宋 表字:载德 官职:监察御史 生平事迹政和二年(1112)复举词学兼茂科。累官秘书省正字,宣和元年(1119年)谏徽宗勿微行游幸,忤王黼,编管郴州。靖康元年(1126),召为监察御史,旋进签书枢密院事,反对用术士郭京守汴京。金兵围营。张邦昌请金释归。旋奉命赴南京(今河南商丘南)见康王赵构。赵构即位,仍居旧职。 徽宗多微行,辅上疏切谏,贬官郴州六年,怡然不介意。靖康中,累官签书。高宗即位仍旧职,未几卒。 主要作品著有《籁鸣集》等。 【曹辅位卑不忘忧国】 见山堂 宋徽宗宣和元年,曹辅任秘书省正字。当时,徽宗厌恶上朝理政,经常微服出行游乐,国家出现衰败迹象。徽宗身边大臣如蔡京、蔡攸、王黼、童贯之流,不但不予劝止,而且有的大加鼓动,使徽宗愈加疏于国政,耽于游乐。 曹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毅然上疏进谏:“陛下厌倦在正式宫殿居住,时常乘小轿去街市远郊,尽情游乐而后返。臣没想到陛下身负祖宗和国家的重托,玩安忽危,一至于此。”徽宗接到奏疏后,出示给宰相大臣,令将曹辅召到政事堂审问。余深说:“曹辅,你是个卑微小官,怎么能议论国家大事?”曹辅反驳说:“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王黼等人装聋作哑,俱言不知徽宗私出游乐之事。曹辅义愤填膺,指责他们身为宰相,执掌国政,居然不知道天子私出这种连街头百姓都知道的事情。王黼勃然大怒,即令属官向曹辅录口供,曹辅提笔写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王黼主张严厉处罚曹辅,徽宗下诏遣送曹辅至郴州接受编管。 曹辅上疏进谏之前,深知自己会因此获罪,遂将家事托付给儿子曹绅。及受贬黜,心情坦然地离京上路(《续资治通鉴》第九十三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曹辅的苦心进谏,最终没能使昏庸荒唐的宋徽宗止佚游、勤国政,但他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宁遭贬黜亦苦谏的精神,堪称高风亮节,为后人所景仰。 曹辅上书徽宗,《宋史》记为: 陛下厌(注:《马湖曹谱》无“陛下”二字,“厌”误为“燕”。)居后宫, 时乘小舆,出入尘陌之中,郊埛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涂之言始犹有忌, (注:《马湖曹谱》为“惑”字),今乃谈以为常……。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 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於此。夫君王与民,本以人合,合则为腹心, 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於斯须,甚可畏也。 徽宗阅疏后,大怒: 出示宰臣,令达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注: 《马湖曹谱》为“深责之曰:尔乃小官,何敢妄议论朝大事!”)辅对曰:(注: 有“此事”两字。同上。)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注:《马湖曹 谱》为“官职虽有大小之殊。”),爱君之心,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顾左丞张 邦昌,右丞李邦彦(注:《马湖曹谱》均无“少宰”、“左丞”之官名,“右丞 李邦彦”为王安昌。)曰:“有是事乎?”(注:《马湖曹谱》为“诚有此事否?”) 皆应以不知。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 不知(注:《马湖曹谱》无此四字。),焉用彼相。” 【费县颜鲁公新庙记(宋·曹辅)】 唐鲁郡颜文忠公有庙在琅邪之费,距县治东北五十里,曰诸满村。室宇庳陋, 岁月将圮,祀典弗著,神不顾享。元?六年,洪农杨君元永为邑之二年也,建言于 州曰:“按祭法,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则祀之。 方鲁公守平原时,禄山逆状未萌,公能迹其端。及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 与其从兄常山太守杲卿首倡大顺,河北诸郡倚之以为金城,可谓能捍大患矣。其后 为奸臣所挤,临大节挺然不屈,竟殒贼手,可谓以死勤事矣。今庙宇不能芘风雨, 愿闻诸朝,少加崇葺,俾有司得岁时奉祠。”知军州事安定梁侯颜深下车未久,起 废更弊,州既以治。睹是举也而乐之,即具以闻。太常议典礼以上春官氏曰:“宜 如请。”公之远祖青、徐二州刺史盛始自鲁居于琅邪之临沂孝悌里,故今子孙之在 琅邪者众。其十一世孙安上者言县谓庙地僻左荒棘,跨岭谷绝河涧者六七而后至。 祈自出缗钱买地 河之东,以徙置之,庶几子子孙孙与其邦人奔走承祀弗懈。是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庙成,杨君以书抵京师,曰:“史氏称颜公英烈言言,如严霜烈 日,可畏而仰,其信然。今庙碑将立,无文以刻之,惧不足以表忠义、劝来世,夫 子其毋辞焉。”余考颜氏,盖出于邾武公之后。武公字颜,其子友别封 ,为小邾 子,遂以颜为氏。孔子之门人达者七十有二,而颜氏有其八。回以殆庶几得“复” 之“初九,不远复,无祗悔”之义。以为门人之冠。其后衣冠不绝,间出闻人。然 则公之知义、明信、道笃,其渊源有自来矣。夫人之于死生之变亦大矣,而君子处 之裕然得其所者,盖有以权其义之轻重而已。若夫义有重于生,则不必幸其生;生 有重于义,则不必致其死。故曰:“非死之难,处死之难。”若鲁公者,学行内外 充衍闳肆,以发见于事业,非独一时奋不顾死以取名。故前抗禄山之师,后拒希烈 之命,不惑于死生之际,而以明君臣之大义,可谓真知轻重大丈夫者哉! 百世之下 闻其风者,虽乱臣逆夫,将消缩摧沮,不复牙孽于其心矣。杨君欲发明公之义烈以 昭后世,不诿于文学之士,而猥以见属,岂以余为知言哉?乃为志其事而系之以铭。 铭曰: 屹屹鲁公,刚实积中。学奥问博,涵演扩充。孝友施家,发为公忠。直道以行, 孰顾我躬!谗口 ,往齿其锋。禄山一呼,逆焰炽天。炎于昆岗,沸于百川。 杯 水舆薪,势且莫抗。屹屹鲁公,忠诚是仗。大义凛然,奋裾首倡。一清土门,数斩 伪将。十有七州,同日顺向。力穷功隳,英声独畅。屹屹鲁公,不戒于刚。婉娈 嫉,假手虎狼。公在 顽,得困之义。有严分守,卒遂吾志。屹屹鲁公,风于百世。 太山之 ,鲁庙翼翼,孰作新之?守令其职。 祀 芬,子孙是食。惟庙暨孙, 有 圮有息。屹屹鲁公,与山无极。 (北京图书馆宋拓《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浅释 】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首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作者形象的将佳茗比作佳人。这次考试要求学生们详解这首诗,这是一道较难的题,实际上是要求写一篇诗词鉴赏的文章。这里将我的理解写出,算是参考答案。 北宋好茶的文人极多,苏东坡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北宋诗词巨匠,也是北宋最著名的茶人之一。 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了北宋贡茶院福建壑源刚制出的新茶,并写了一首诗。诗人步原韵和诗一首,以表谢意。曹辅的原诗没有流传开,东坡这首诗却成了咏茶的名篇 全诗给人们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飘渺的仙山上,洁白的流云悠然飘过,山上灵草幻化的仙子用白云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丽质天成。在月明之夜乘一阵清风,来到西子湖畔,投奔自己的知己——玉川子(诗人自喻),她的到来带来了武林(杭州)的春天。我对她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她容颜娇艳,更因为她蕙质兰心、冰雪聪明。我兴之所至写下这首小诗。你千万不要嘲笑我,在我的心里,从来佳茗似佳人。 全诗句句写佳人,同时又是句句写佳茗: 在高入云端的茶山上,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言山之高,上多云雾。因而茶叶品质好。) 清洁的泉水将采摘下来的茶芽轻轻清洗,以保证新茶气味的芬芳。圆如明月的茶饼在春风陶醉的夜晚来到诗人家,诗人饮后不觉像唐代诗人卢仝那样清风生两腋,从而感到武林的春意。此茶不仅制作精美,油润光泽,更是产地正宗,品质优良。我写下此诗你千万不要嘲笑,因为佳茗与佳人都是容貌艳丽,蕙质兰心。 诗中的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他写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他赢得了茶中“亚圣”的称号。明月,指团茶。武林是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心肠,此指茶的内质。膏油是指在茶饼面上涂一层膏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作法。 特别要指出的是“不是膏油首面新”的“不是”两字意思是“不只是”。 全诗用词典雅,拟人描写精采,画面感强,意境优美,确是咏茶诗中的佳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