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建湖海南中学
释义

建湖海南初级中学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钟庄镇。

基本信息

海南初级中学始建于1925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1424平方米,建筑面积4212.24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级, 525名学生, 89名在编教职工(含成人中心校7人,年老退养、挂企、交流等共13人),有市教坛新秀1人,县名教师、教学能手7人。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不断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按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建造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 多媒体教室1个,舞蹈音乐美术教室1个。学校图书馆拥有图书1.6万余册,生均30余册,报刊杂志86种,设有学生阅览室1个,可供40人同时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学生用机90台,生机比为6:1。设有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宽带网络接口连到每个教室和办公室。学校建有煤渣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标准的水泥篮球场2个, 水泥排球场2个。校园建筑错落有致,教学、运动、生活区域分布合理。

在学校办学硬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学校与时俱进,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用智慧构建和谐校园,用质量提升办学形象。多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学校连续多年在建湖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中获综合奖,连续五年获得建湖县文明单位称号,学校被授予盐城市“德育先进校”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文明”校园。

我们将抓住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契机,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对师生以“静、净、敬、竞、进”为精神文化目标,,狠抓教育管理,扎扎实实加强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启动学校整体搬迁工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

光辉历史

海南中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与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建校到现在,已近九十周年.

海南中学虽几经兴衰,几易其名,历尽沧桑,但它已为本身的爱国史、 战斗史作了翔实的记载,为党和人民的革命、建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九二五年,清光绪丁酋科举人孙大鹏字海南,献出土地五顷、楼房一座,独资捐办私立海南中学。 (《盐城县志》)

始创的海中,设在钟家庄举人府厅堂东侧,校门朝东,门额上方嵌着用磨砖雕刻的“盐城县私立海南中学校”十个大字,进门有长廊通向南北两幢楼。南楼为教室,北楼是图书、资料室和教师办公处, 门上方悬挂着“乐育英才”的横匾。南北楼之间的一块空地作操场。校园内花木扶疏,池塘凉亭映衬,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确是读书的好地方。

是年九月四日,举行首次开学大典,盐城县劝学所派员参加,宋泽夫、 陈曙东、夏嵩等知名人士前来致贺。学校初设两个班,共有学生六十多人,孙大鹏自任校长,聘请当时才高资深者任教。课程设有国文、数学、理化、动植物等, 以后又增设了音乐、美术等。 由于校长、教师教学认真,学生勤奋自励,教学有一定质量。

一九二六年春,北伐战争开始,学校组织了话剧社,排演了《八十三天皇帝梦》、《打倒列强》等节目, 向民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北伐军抵盐城前夕,孙大鹏校长还组织师生前往欢迎。

一九二八年农历四月十三日,孙大鹏校长病故,终年七十。这位崇拜孙中山思想、热心办学的老校长, 学识渊博,擅长书法,诗文造诣颇深。辛亥苹命后,他从浙江弃官归籍,致力于国民教育。在主持校政期间,教学严谨, 治校有方, 身体力行、事必躬亲,在海中师生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大鹏校长逝世后, 由次子幼南主持校政.

一九三一年,苏北洪水泛滥,学田淹没,校舍倒塌,学校被迫停办。

“七七”事变后,盐城沦陷。为给乡里造就人才,孙大鹏后裔幼南、昉初、旭初、天庇、建侯、德渊、公毅等人计议复校。此主张得到陈曙东、鲍益庵等知名人士的赞助,很快成立校董会,着手筹办复校有关事宜。孙氏后裔效仿先祖,除捐出原校产外,还献出一些私产作为办学活动资金。聘李仰同担任复校后的校长,徐谐平为教务主任,唐太初、 朱兆国先后为总务主任, 陈宗慧、李瘦云、郝立成、孟庆余、孟景虞、高沛甘、 孙耀东、 陶益吾等十多位大专毕业生为教员,于一九三九年春,正式复校上课,设三个班级,学生百余人。

当年冬, 师生开展募捐支前活动,组织几个小组、分头到粱垛、 湖垛一带筹集捐款,支援前线抗日。

一九四O年十月,新四军和八路军会师盐城,建立盐阜抗日民主政权。不久, 中共盐城县委派共产党员方炳文到钟家庄一带开展民运工作,他经常到学校宣传,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接着,盐城青年服务团的同志也先后到海中,帮助学校成立了首后学生救国联合会。在青年服务团的指导下,学校组织了歌咏队,话剧社,在校内外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从此,揭开海中历史新篇章。

一九四一年春,我盐城县长贺希明同志,曾与“新旅”、 “青服团”的左林、邱强、蔡琨等同志一道到海中,对师生作过形势报告。

此时,学校按照抗日民主教育的要求,重新设置课程,废除旧公民课,增设政治课,开始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

四月十三日,部分教师参加盐城县中学教师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本校也相应成立了教救分会组织。

五月四日,全体师生参加了新四军军部在盐城召开的“五四”纪念大会,聆听了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当时化名为胡服)同志的报告;五日, 听取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同志的演讲;六日,参加盐城县中学生文娱会演,演出了自编话剧《枪毙汪精卫》,受到军部领导同志的赞扬。

六月,李仰同校长出席苏北文化协会在盐城召开的茶话会,听取了刘少奇、 陈毅两同志的政治报告,并带回会上赠送的《矛盾论》、 《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

七月初,盐城青工队在芦沟寺主办中学生夏令营,我校师生前往参加。不久, 日伪对盐阜区进行“大扫荡”,夏令营中途解散,学校处于停顿状态。

九月十八日,建阳县成立,我校的校名亦改称为“建阳县私立海南中学”。

一九四二年“四、 四”儿童节,本校召开庆祝大会,募捐鸡蛋、草鞋、子弹壳及现金,献给抗日将士。

八月十一日,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贯彻盐阜区行政公署文教处第一次教育行政会议精神,为适应战争环境,采取集中教学、分散教学、游击教学,掩蔽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坚持敌后办学。 .

十二月, 日本侵略军又大举扫荡。为防止敌人利用海中校舍作据点,根据上级部署和群众要求,将校舍拆除,学校暂时停办。

一九四三年春,上级为了培养抗日救国人才,决定复办海中,更名为“建阳县私立海南中学”。委唐采庭为校长,朱波为生活指导部主任,主持学校工作。

三月正式复课,设五个班,有学生二百余人,学制为三年。校部设在孙幼南住宅,教室和宿舍借用民房,教学条件相当差,借用群众的大门作黑板, 架起木板当学桌,利用土坯做凳子。 没有固定教材,教师选用报刊上的文章, 刻印讲义, 发给学生作课本。教学内容除了政治、 文化科学知识外,还注重战时教育, 既教书又育人, 强调为抗日支前,为根据地生产、 生活服务。 师生们吃粗粮、 睡地铺,甘愿分担战时困难, 勤奋工作, 刻苦学习,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此时,在学校周围十多里外, 敌伪据点林立, 师生们在敌人“眉毛底下”坚持办学。 日间站岗放哨, 晚间和衣而睡, 学校生活军事化。特别重视夜间紧急集合的训练,如摸黑打背包,指定地点集中,迅速疏散转移等,保证做到快,静、 齐。遇到敌情严重时,就“跳圈子”,积极参加反“扫荡”斗争。

一九四四年三月初,举行建阳县海南中学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邀请各界代表参加。其活动内容是:上实验课, 由周伯骅、李俭吾分别主讲国文、算术;总结敌后办学经验, 由朱波主编《海中一年》专刊,油印数百册,发至各机关、 学校,进行交流。会间还搞文体表演,与部队进行蓝球友谊赛,新四军三师参谋部、政治部与八旅旅部,分别向本校赠送了锦旗、篮球。

同年秋,朱波同志生病, 由陈林同志继任生活指导部主任。这年,学校还召开两次欢送大会,欢送郑东、唐桐、刘兆龙等同学参军参干。

一九四五年二月中旬,校长唐采庭和生活指导部主任陈林出席行署召开的第三次文教扩大会议。 白桃同志主持会议,黄克诚、曹荻秋等同志到会讲了话,指出今后的教育重点,是抓好在职干部的学习。会上表扬了我校为县委代培训地方干部的做法,同时还交流了我校在教学中坚持做到群众化、劳动化、战斗化的经验。

是年“五四”青年节,为了庆祝阜宁城解放,庆祝全区中学生联救会成立,盐阜区在阜宁县风谷村召开有部队、地方干部、群众、学生代表参加的庆祝大会。本校也派师生代表参加。会间,举办了中学生体育、歌咏、墙报比赛,海中夺得总分第一名。

八月十四日, 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我校师生到湖垛集会,欢庆胜利。当时,任生活指导部主任的为仇泊同志。

秋季,杨村补习团与上冈中学合并,划入海中,为上冈分校,杨学贤任分校主任。处于战争年代, 党政军迫切需要人才。 因此,上级规定,从秋季起,学校学制由三年的年级制改为二年的队制,分一、 二、 三、 四队,每队半年, 两年毕业。有时,还可以跳队,或提前毕业。这时一、二队各两个班,三、 四队各一个班,加上分校两个班,共有学生四百余人。这样的学校规模,在当时盐阜地区是在数的。为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给各队配备一名政治辅导员。

本学期,采用行署文教处统编的全套中学教材(油印本)即语文、数学、 自然科学常识.社会发展史、解放区建设等, 由学校翻印,分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上, 由仇泊同志负责组织教改试验,如文科试行单元教学,有一定效果,行署文教处曾予肯定。

这年冬,有些人因签定了《双十协定》而对国民党反动派抱有幻想,放松了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警惕和斗争。县委在这关键时刻,召开了县参政人员茶话会,特邀海中部分师生列席,讨论当时政治形势。我校师生在会上踊跃发言,列举了铁的事实,揭露蒋介石假谈判、真内战的阴谋,受到县委领导同志的好评。

年底,华东军区司令部四中队来我校挑选学员,在政治辅导员董德钊带领下,陆华、方明、杨忠、 吕远等十多名同学应召参军。

一九四六年二月.在湖垛设立分校,两个教学班,有学生七十多人,周伯骅任分校主任,孙世安任指导员。此时,上冈分校与海中分开办理,改为盐阜区第二高级中学。

为适应当时战争环境,学校在尖墩、张墩、高作等处设教学点,进行分散教学。遇有敌情, 师生就背起背包,带上小凳“跑反”, 走到那里学到那里,有时得跟敌人周旋几十里。

八月,唐采庭校长调离本校,赵敬之接任校长,游颖任生活指导部副主任。

不久,蒋介石公开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学校本着“一切为着前线,一切服从自卫战争”的精神,不仅主动帮助地方干部组织后勤民工,而且还组织部分师生跟随后勤大军开赴前线,做宣传鼓动工作, 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战争。

十二月中旬,本校还派部分同学参加分区战地服务团, 同时组织在校师生加强战时训练。有天夜里,学校组织一次拉练演习,半夜从学校出发,摸黑行军到高作一带,往返二十几华里,全校师生无一掉队。

一九四七年春; 国民党派重兵围剿苏北解放区,我解放大军奉命作战略转移。学校党组织到县总队领了一批枪支,成立武装队, 坚持原地斗争,协同民兵作战, 晚上持枪站岗,保卫地方,保卫学校。

三月,五分区教育处长孙兰, 到我校视察工作,赞扬了海中游击教学所采取的“敌来我转,敌退我回、分散教学、教武结合,以武卫教”等措施。

五月, 师生开展“告诉话”和“一封信”的活动,每一师生用“告诉话”的方法, 向群众进行政治宣传;用写“一封信”的形式,对国民党官兵进行政策攻心,劝其弃暗投明。

六月,教师赵象岑在县委支持下,从敌占区搞来无线电零件, 安装了一台收音机。在当时敌人封锁、通讯联络中断的情况下,有了这台收音机, 能及时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和我军在各大战场上的胜利报道,对鼓舞军心,安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县委特地为赵老师记功一次。

根据战时需要,这年暑假毕业班提前两个月毕业,大部分学生由学校保送参军。 当年《盐阜日报》还报道“海中三十二名应届生光荣参军”的消息。

八月上旬,唐采庭调回海中继任校长,赵敬之调出另行分配。

是月二十一日,赵敬之校长在串场河封锁线不幸遇敌壮烈牺牲。 中共建阳县委书记树海登门向烈士家属及其子女慰问,行署文教处副处长顾崇实在海中礼堂主持追悼大会,县、 区机关团体和全专区各中学都派师生代表参加。老区民主教育的开拓者、革命教育家赵敬之烈士, 已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一日被中共中央党史办公室列入全国需立传的著名烈士名单。

在这期间,先后在本校任教的教师有:郑建南、刘漪亭、孙耀东、郝立成、赵象岑、李一甲、刘里千、刘钧、孟庆余、顾鲁竹、汤耀东、李俭吾、朱扶辰、谢聘三、潘维周、苏亦安、王善之、蔡仲勋、姚石农、彭大同、成汇、朱心白、朱恒如、 陈明西、唐则尧、余龙跃、宋飞、杨幼樵等;上级委派先后担任指导员的有:周庆、游颖、 田林、冯智、唐椿、孙世安等;先后担任总务主任的有:周伯骅、朱心白、李石天、汤耀东等;先后担任政治辅导员的有:唐椿、孙世安、符文清、钟原、赵月波、洪炎、董德钊等。

四三年复校后,建立党的组织,组建了全县教育系统最早的海中党支部,直属县委领导。党员除上级调来担任校长、生活指导部主任、指导员外,大部分是在学生中新发展的。如郑东、季伟、唐桐、刘兆龙、孙世安、王山鸿、唐椿,钟原、陶吉芳、 陶涛等同志。后来也在教师中发展了党员,如周伯骅、赵象岑等同志。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朱波、 田林、游颖、冯智、唐椿等同志。

复课不久,学校迅速恢复学救会组织,选举了干部,在学校领导下, 负责组织全校学生的学习、 生活、体育、文娱、勤工助学、宣传支前等各项工作。

海南中学虽是一所普通中学,但在战争期间, 已成为全县教育中心,不仅是一所干部学校, 同时又是一支宣传队,工作队和生产队。

海中是一所干部学校。学校为了适应战争需要,肩负输送人才和培训干部的重任。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方针、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后来独立工作创造条件。从民主政权建立起,学校将“公民课”改为“时政课”,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集体听时政报告。 四三年再次复校后,学校增设了《青年修养》课,由生活指导部主任朱波主讲,其内容是《青年与世界观》、《青年与人生观》、《青年与革命》等,使学生逐步提高政治觉悟,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一批批学生走上了战场和到敌后去工作, 而出去的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都比较好,实际工作能力都比较强。如当时有一批学生去三师搞无线电收发报的机要工作,干得很有成绩, 曾受到黄克诚师长的夸奖。同时,学校还多次协助县委举办在职干部培训班,为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作出了贡献。

海中师生又是一支宣传队,是县委一支重要的宣传骨干力量。 四三年秋,配合动员参军、减租减息等中心任务,海中剧团曾离校三个月, 到全县各区(有的离敌据点很近)宣传,演出了《红鼻子参军》、 《模范父亲》、 《照减不误》等节目,影响颇大,盐阜地委授予绣有“参动歌声遍建阳”的锦旗一面。 四四年海中师生积极参加反“扫荡”斗争,贴标语、散传单、办黑板报、演活报剧等。 师生们还创造了用贝壳组字的办法,把宣传内容用贝壳嵌在交通路口,既醒目又耐久。特别是剧团在校长唐采庭、教师顾鲁竹、赵象岑的带领下,演出淮剧、 活报剧,还排演了大型京剧《三打祝家庄》,不仅在县里演,还到分区演;不仅在后方演还到边沿区演。 日寇投降前夕,剧团到盐城附近的张家庄演出、 写标语,夜间也不休息,用土话筒向敌人喊话,规劝伪军弃暗投明。

海中师生又是一支工作队。紧密配合中心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抗战锄*、土地改革、征收公粮、慰问军队、护理伤员、组织后勤支前和动员参军等政治任务到来, 学校除大力宣传外,还派出师生到附近区、 乡、村协助工作。四四年三月,行署通报表扬了“海中师生参加打坝和宣传”的事迹,号召全区各学校学习。四五年学校采取按班包村的办法.春天为民兵上课,夏天组织乘凉晚会,冬天办冬学扫盲。在解放战争中, 师生经常去边缘区写标语,还到敌占区挖断公路,毁坏桥梁,割断电话线,有力地配合地方武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海中师生又是一支生产队。在当时大生产运动中,全体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大搞勤工助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种莱、养猪、磨豆腐、捞鱼虾,改善生活。 师生轮流参加纺纱织布、拉砻舂米、加工军粮来增加收入,补助清寒学生的膳食费,在农忙时,帮助附近群众拉犁踏车,割麦栽秧,施肥薅草,深受群众欢迎。 师生们还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搭起了—座简易大礼堂, 白天作教室、饭堂, 晚上做宿舍,克服了战时的困难,创造了必要的办学条件。

一九四七年暑假,五地委在西左召开全地区中学教师“三查三整”会议。会后全分区学校大调整,把原“区立中学”设在北郑庄的初中部,与海中合并, 改为“建阳县中学”。唐采庭继任校长、莫晓峰任副校长兼生活指导部主任,周伯骅任生活指导部副主任, 张根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朱心白任总务主任。此时,在冈西张家墩设立分校,两个教学班,学生近百人,杨学贤任分校主任,唐椿任指导员。

一九四八年一月,张允然调至本校任生活指导部副主任,接替张根任党支部书记。

二月,全体干部、教师参加五地委在阮赵庄又一次召开的“三查三整”会议。后因国民党军队侵犯湖垛,会议中途解散。

三月,五地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决定把叶挺县(即盐城县)的泽夫中学与建阳中学联办,改校名为“叶挺建阳联立中学” (简称叶建联中)并在蒋湖庄设立分校,校总部设在海南中学旧址。唐采庭调出,王启宇任校长,宋我真任副校长,张允然任生活指导科科长兼党总支书记,周伯骅。崔希唐任教务科正副科长,杨学贤任生产科科长,孙世安、王克任指导员。此时冈西分校撤销。

为了改革国文教学,更好地适应战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从四八年春开始, 陈明西等老师试行以体裁为单元分段选讲,把读写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颇得师生好评。

五月, 师生积极投入红五月的学习、 生产竞赛。据《盐阜大众》民国三十七年五月五日报道:叶建联中一百五十名师生帮助附近贫苦农民拉犁薅草, 顾鲁竹、 陈明西等老师抢先下田拉犁,干群反映很好。

从二月份起,取消原定文教人员粮贴部分,校长、教师均改为供给制,按行政人员标准发给粮草、菜金、津贴、优待供给等。七月,根据专署发出通知精神,鉴于本学期教师实行供给制待遇以来,一般教师困难多端,家庭负担重,故取消供给制,恢复原来薪米制。

同年秋,五分区创办区立师范学校,叶建联中在建制上撤销。我校划为区立师范学校的初中部。这时, 区师共有五十多名教职工, 四百七十多名学生,是盐阜区建政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所师范学校。李继南、孙达伍分任正副校长, 张允然、周伯骅任正副教导主任, 张允然兼党总支书记, 薛华吾任生产部主任,孙顾行任事务部助理,杨学贤任初中部主任,张根任初中部指导员。 当时,盐阜区境内的广大城乡先后解放,教学环境日趋安定。学校根据上级部署精神,积极推行新型正规化方针,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据《盐阜大众》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九日报道:分区师范学校召开纪念“一二·九”大会,教导主任张允然报告“一二·九”历史意义,各分队组织讨论,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精神,决心为人民服务。

十二月三十日,五分区在东益市召开中等学校学生代表会议,成立五分区学联筹委会。初中部指导员张根和高啸寰同学被选进筹委会。张根调出为驻会委员。周俊接任初中部指导员。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日,在五分区中学生代表会上,建立五分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我初中部参加会议的代表高啸寰、唐实等光荣入团。十日, 民主选举高啸寰为出席华东学联大会代表。

三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成立南下宣传工作队, 由余龙跃老师带队, 队员有杨正鸾、吴华、陆永厚、 吕爱民、谭吉等同学,跟随大军渡江,奔赴苏州、常熟等地开辟工作。

四月,学校建立青年团组织。陈德中,周俊先后任团总支书记。

五月二十五日,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改为盐城行政区。本校亦改称盐城行政区区立师范。

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学校集会庆祝。四日,全体师生又步行到湖垛,参加了建阳县人民政府召开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在县委书记王大林、县长陆逵报告后,我校老师杨幼樵代表民主人士在大会上发言;教导主任张允然代表师生上台宣读了给中央人民政府的贺电。会后,参加了庆祝游行。

十月中旬, 苏北行署在泰州召开的苏北:教育会议上,展览了我校四十年代由董仰吾、唐晋侯等人刻印的讲义, 由于内容丰富, 字迹工整,装订美观,受到与会者的赞赏。

年底,学校公开党组织, 由党总支书记张允然主持召开全校公开党组织的大会,并用大红纸将党员名单张榜公布。

从四七年秋至建国时止, 除原来部分老师继续在本校任教外,又调进葛葵、 张伯涵、周柱亚,周之骧、 薛涛、刘宗维、 陈栖山、王文灿、蒋欣木、 彭飞等;担任辅导员的有符文清、徐明、 陈德中。韩亚兰等。

建政以来,我校在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依*他们办学,放手让他们工作。先后有一百几十名老师在我校工作过,有四十多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五O年春, 学校经过调整, 区立师范的师范部迁至淮安, 改名为“苏北淮安师范”; 区立师范的师训班迁至上冈办理; 区立师范的初中部仍在原址, 改名为“建阳县初级中学”。李继南任校长,杨学贤任教导主任,薛华吾任总务主任。学校成立了教育工会,周俊任工会主席。

当年“五四”青年节,我校代表队参加了盐城专区中学生文体比赛活动。本校表演了一百二十人组成的团体操, 夺取全专区冠军;在盐城体育场上演的话剧《刘胡兰》,亦获得全专区第一名;篮球、歌咏、演讲分别夺得第二、三、四名,整个文体比赛夺取团体总分第一。

八月,建阳初级中学迁往上冈。

一九五一年二月,建阳初级中学又迁到湖垛,改名为“建阳县湖垛初级中学”杨学贤任校长,谢聘三任教导主任,朱扶辰任总务主任。

此时,根据专署意见,湖垛中学还抽出部分师资,支援扩办盐城师范。苏北行署教育处长李俊民,在一次评价海中时指出:“海南中学在盐阜淮来说,还具有工作母机的作用, 淮安师范、 盐城师范、上冈中学、湖垛中学等,无不是海中派生出来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不久,教导主任谢聘三被选任为建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一九五一年春,建阳、射阳两县为了培训师资,在原海中校址开办建射联立初师速成班,简称建射联师。 当年秋,两县各自分开办理。校名又改为建湖速师,直至五三年秋停办。建阳县文教科长马旭良兼任建射联师校长, 宋正瑄、王秀文任建湖速师正副校长,葛学高任教导主任,孙顾行任总务主任。在办速师阶段,共培训师资六百余人。先后在这里任教的教师有杨豪、周策余,乔守权、黄德政、戴立斋、冯簎、刘以春、左仲翔、周柱亚、孙木丹、孙家仲、陆慕与、沈汉青、戴遐杰、祁建华、陆彦伯、 吕绍样、巴其梅、陶抗等。

一九五六年秋,为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在海中附近的钟家庄河南创办了梁垛初级中学。

一九六八年九月,在海中原址开办了农业中学。曹一清任校长。至七一年八月,学生毕业,学校停办。

一九七三年九月,复办初中,校名为“建湖县陈村初级中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领导、教师受到冲击,校产教具遭到破坏,教学秩序混乱。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做了大量的拔乱反正工作,及时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彻底平反了冤、假、错案,恢复了规童制度,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质量迅速得到回升。

从七三年秋至七七年,担任本校负责人的有葛家盛、 薛国儒、 钟兆琪、 曾如昭。七八年恢复校长职称至今,在本校任校长、 副校长的有钟兆琪、 范明东、 曾风呜、洪加光、 曾海涛、 陈治昌:任教导主任的有陆正祥、陆必勇、孙良宏、吴文彦等。

一九八O年,我校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工作出现了崭新局面。在县、 乡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大胆地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了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定编聘请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简称“三制” ),把教育改革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实行“三制”以后, 学校的校风、教风、 学风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八一年和八二年,学生的巩固率、 合格率、升学率跃居全县前列。体育卫生成绩也较显著。学生体育达标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八二年五月,县体委、卫生局。文教局在这里联合召开体育卫生现场会。八三年在全县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八四、 八五年获得总分第一名,还为省、市少体校输送了三名体育新苗。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连续几年被县、 乡评为文明单位,荣获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在完成学校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后,又把改革的重点放到教学领域,迈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步伐。从八四年秋开始,初一班试行“三一分岔法”,即学生学完初中基础课程后,增加一年职业技术课的教育,学制四年。计划到九O年,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既与本地各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新的教育体系。

一九八四年五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原来的校名海南初级中学。

八十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她成了盐、阜、淮地区培育干部的摇篮、输送人才的基地。毕业生现在遍布祖国四面八方,有的服务于党政军领导部门,肩负要职;有的成了科学家、研究员、教授、工程师、特级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有的在国外成了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四海竞芬芳”。

在战争年代,我校有的领导、老师、校友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足为我们楷模,铭刻于校史,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在这祖国振兴、 中华腾飞的时代,我们决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继承和发扬海中的优良传统,为祖国“四化”建设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