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鼎 |
释义 | 1 东汉尚书令◎ 东汉官员曹鼎,字景节,东汉沛国谯县人。汉丞相、魏武帝曹操从叔(伯),魏名将曹洪的伯父、曹休的祖父。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洪传》裴注引《魏书》曰“(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 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对安徽亳州南郊的曹操宗族墓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发现了曹鼎墓,并发现刻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等文字的墓砖,参照《三国志-曹休传》的记载可知,曹鼎正是曹休的祖父。并且根据这一发现,也更正了三国志中记载的错误,曹休并不是曹操族子,而是曹操的从子,曹休的父亲是曹操的从祖兄弟。 ◎ 其它另《后汉书·党锢列传·蔡衍传》又载“(蔡衍)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常侍腾之弟也。”则曹鼎为曹操叔爷,与此说不同,或为两人。 明代有位叫曹鼎的典吏,一次抓获一名绝色女贼,押解回县衙已来不及。于是两人便同宿于一座破庙中。是夜,女贼为逃脱惩罚,多次用色相诱惑曹鼎放她。面对诱惑,曹鼎也一时心旌摇荡,欲望难耐。为防自己被色诱,心知“出格”后果的曹鼎生出一计,用纸写上“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警示。贴了揭,揭了贴,最终没有出现“一念之差”,躲过一“劫”。 2 革命烈士曹鼎,1907年出生于山东寿县,童年在家乡随张树侯先生读书,深受民主思想熏陶。1922年到芜湖安徽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后转入南京新民中学,接触了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31年10月,在颍上与凤台交界处的黄家坝附近牺牲。 中文名:曹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寿县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31年10月 职业:军人 ◎ 革命烈士姓 名:曹鼎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安徽寿县 出生年月:1907年 牺牲日期:1931年10月 ◎ 个人生平童年在家乡随张树侯先生读书,深受民主思想熏陶。1922年到芜湖安徽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后转入南京新民中学,接触了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25年毕业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国民小学担任教员,以教书为掩护,经常在颍上、霍邱及寿县等地向农民宣传反封建剥削的道理。1926年5月,他受党的派遣,奔赴武汉,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在汉口成立中共寿县、凤台临时县委,他负责县委军事工作。不久,回到家乡,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共瓦埠区委员会(代号“燕生”),他担任区委书记。1929年6月,被选为中共寿县县委书记。与县委其他同志分头传达县委决议,掀起农民运动高潮,不断壮大农会组织,使全县农民协会由9个发展到近百个,人数发展到1000余人。1931年3月,中共中央巡视员方运炽来寿县指导工作,在瓦埠上奠寺召开县委负责干部会议,并成立暴动行动委员会,他担任行动委员会书记,后将行动委员会改为游击大队,下设3个中队,他任大队政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暴动。暴动队伍虽然涌向瓦埠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暴动归于失败,他随部分队员分散潜入地下。1931年7月,根据中共长淮特委指示,建立寿县红军游击大队,由他任游击大队大队长。首先在菱角嘴发动扒粮斗争。击毙地主李惠涛兄弟,缴枪7支。1931年10月,由于敌人反扑,遂决定将游击大队开进大别山,与鄂豫皖苏区红军会合。部队经寿县东乡黑泥洼,转向凤台白塘庙,到达颍上与凤台交界处的黄家坝,一路上张贴标语,进行宣传活动。但由于岗哨不严,被一名逃亡地主追上,勾结反动武装红枪会1000多人,从西北方向袭击游击队。他组织突围,从下午至黄昏,激战3小时,在冲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时,已身中数弹,但他咬紧牙关,继续战斗,因伤重而扑倒在地。敌人见他倒地,便疯狂地冲杀过来。不料他猛然站起,用驳壳枪向冲来的敌人射去,敌人应声倒下,他也流尽了最后一滴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