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丹姓 |
释义 | 曹丹曹丹、漕丹,读音作cáo dān,满语为Caodan Hala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之际蒙古察哈尔部曹丹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曹丹氏,亦称漕丹氏,是明、清之际蒙古察哈尔部的附属分支部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称Caodan Hala,分居阿尔达额尔苏、布尔噶苏台(今河北承德)、萨喇穆鲁(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区。蒙古族、满族曹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常氏、曹氏、漕氏等。 郡望堂号郡望 察哈尔: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宋、元两朝时期称察哈尔路,归属察哈尔万户所辖,其时地域包括河北、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区,主体地域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建省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治所在张家口(时称张家口厅,原名张垣)。张自忠将军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在清朝时期,察哈尔不是一个省,而是叫“张垣特区”。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察哈尔改为察哈尔特别区,有六个旗和十一个县,即张北、多伦、沽源、商都、宝昌、康保、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 察哈尔成为一个省,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划入绥远省,并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划入以下十县:宣化、赤城、万全、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全部的旗隶属于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省自1937~1945年被日寇占领并成为德穆楚克栋鲁普领导的日控制区蒙疆的一部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冯玉祥将军和吉鸿昌将军在张家口成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1952年,察哈尔省废设,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也有部分地区划入北京市和河北省。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清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奉清高宗弘历之赦编纂,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竣于乾隆九年(1744),书中辑录了除清代皇室爱新觉罗氏以外的满洲姓氏,记其归顺爱新觉罗氏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情况,全书共录姓氏1114个,每姓氏中勋业最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亦简记之,称为“附载”。立传着2240人,附载者4938人,共7178人。无论是立传者还是附载者,其子孙有业绩者亦附记于后,加上这些子孙,全书记录清乾隆以前的八旗人物超过二万人。因此,该书不仅是一部了解满洲姓氏及八旗的书,也是一部了解清初任务的书,是研究明末清初东北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满族族源,以及研究清史,查找清代任务的重要资料。是各图书馆及教学科研人员所必备的工具书。此书自修成以来,只乾隆时宫内武英殿刻印过一次。 姓氏相关满族姓氏转变为汉姓的过程满族的姓氏在满语里面是HALA(哈拉),意思就是姓氏,而且表示是有血缘的集团;另外一个是MOKUN(莫昆),意思是家族,表示的是姓氏的分支。民族姓氏的来源与沿革,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现在几乎没有满族人使用满族姓氏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家族的姓氏了,这对民族学的研究会起到阻碍作用,对满族人自己来说也是极大的遗憾。 同一个哈拉的人都是父辈直系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同一个莫昆的人是有亲缘关系但不是父辈直系下来的人。今天,或许我们不再需要用哈拉和莫昆来进行区别了;但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过区分亲缘关系的判断依据。最为可惜的是,我们不再使用能够代表我们自己民族、自己身份以及自己家庭关系的姓氏名称来称呼自己了。我们需要判断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总要翻阅厚厚的家谱。 满族姓氏为什么变成汉姓了呢?清雍正年间,国家励精图治,满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已经能够更加和睦的相处了。 这时候,汉族名字风行的程度超呼想象,朝廷内员的满族大臣也有风靡汉姓的潮流。因为汉姓的简短和单一性更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于是满族人从八旗贵胄开始最先流行改汉姓。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意欲阻挠满洲大臣以及贵族改满姓为汉姓,但是屡禁不止,后来就暂停了对满洲人改汉姓的限制,成了默许的行为。 当时改汉姓只是一个苗头,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雍正年间虽然还是奉行国语(满语)骑射,但是问鼎中原之后,清朝统治阶级以及八旗贵胄对汉文化的大量吸收,以及用儒家文化来弱化思想的统治转变,证明了清朝初期加速封建化的作为对满族遗失民族特点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满族在清朝时期养尊处优的政治地位以及文化从龙思想都更加推波助澜地锐化了这一矛盾。 那么满族姓氏是如何按照习惯变成汉姓的呢?这个学问很深,有的是按照字面的读音而直接变换,也就是俗称的音译,有的是按照哈拉和莫昆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有的是依据满族以地为氏(姓氏)的习惯来变更,有的则完全就是根据八旗满洲的氏族通谱或者家族被赐姓来择定的。 满族姓氏变成汉姓的确是满族的一大遗憾,不过遗憾也可以弥补。在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一定又会出现保留着民族特色,使用满族姓氏的后裔。这一批人如果能够使用民族姓氏,那么民族意识会比我们更高更强。满族的民族姓氏又会被重新挖掘和研究。 满族的信仰古代满族信仰萨满教,神职人员分为管祭祀的家萨满和跳神的萨满。以后,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一般满族家中供有观世音、关公、楚霸王神位,还喜欢供一个“锁头妈妈”,用麻线栓一支箭在门头,一年祭三、四次,祭时一般在晚上把箭头拿下来,摸黑磕头,祈求“锁头妈妈”保祜一家平安。 早期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是“巫”的意思,是多神论。萨满教信奉世界为三层,上层为“天堂”,诸神所居:中层为人类所居;下层为“地狱”,鬼神所居。人类的祸福是诸神赐给的。 猎人离家外出捕猎,要祷告诸神。祷告猎神,求得能多捕获一些猎物;祷告路神,求得在密山中不迷路;祷告福神,求得在山里少受痛苦。 早期满族人敬的神多达一百多种,大多是女神,只有几个是男神。经常出现的男神是猎神。各种神都有偶像,有的是泥塑的,有的是木制的,也有用布缝的。猎神身材魁梧,佩带弓箭,嘴边还有两缕小胡,形象逼真。 猎人祭神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先竖起一个杆子,再用土堆起一个高两米的土台子,猎人排到台前,推选一位有威望的长者,在土台上钉牲祭祀,祷告诸神,然后奔向山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各民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受着社会与经济的变迁,这种教在许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惟有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活动仪式。 满族先人对自然的崇拜是同狩猎生活和采集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衣食都取之于野兽,人们把狩猎所获取的野兽,视为主宰野兽的“神灵”的恩赐,因而加以崇拜。 满族的先人当时还不理解人类的起源,认为某种动物与他们的氏族有着血缘联系,于是视作自己的祖先,因而对它加以崇拜,这叫作图腾崇拜。 满族的先人,随着灵魂观念的发展,逐渐形成对死者及周年的悼念活动。于是有了自己的祖先的“神”。 人们既然创造了这些被崇拜的神,必然把自己的安危与福祸寄托在这些神的身上。于是逐渐形成祈求“神灵”的各种祭祀活动。这便产生了交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萨满。 萨满教信仰的“神”有几十种,其中属于自然崇拜的“神”有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火神。还有来源于众多动物名目的神。所有这些“神”,都有自己的偶体和偶像。比如“熊神”是以一张熊皮为其偶体。有的削木为偶,有的以石为偶,有的把被崇拜的“神”绘制在纸上或布上。 这些偶像还不是真正的“神”,只能做为象征而存在,要通过这些偶像与真正的“神”打交道,需要能通“神”的萨满。可见萨满是古代社会中作为现实世界和超自然的世界之间的交往者。 萨满非世袭,上一代萨满死后相隔数年后,产生出下一代萨满。新萨满被认为是上一代萨满的“神灵”选择的。因而婴儿出生时未脱胞者、神经错乱者、久病不愈者,被认为是当萨满的征兆。学习当萨满者,要学会祭神的祷词,熟悉萨满宗教活动的内容。最后考试时,跳得神智不清,才被认定这是萨满“神灵”已附体,这才取得进行宗教活动的资格。 萨满必须有“神帽”、“神衣”、“神鼓”等一套用具。 “神帽”以铜条或铁条为帽架,帽顶前侧有一只铜制的鹰,后侧是两根铜制鹿角,角叉的多少表明萨满的品级。“神衣”是紧身对襟长袍,一般用鹿皮制作,周身上下缀有铜镜、小镜、腰铃等。下身后侧是飘带。“神鼓”以板条做鼓边,用山羊皮、小牛皮或狍皮做鼓面。此外还有神刀、神杖等用具。萨满跳起”神来,有节奏地敲“神鼓”,大小铜镜和腰铃相击作响,飘带四飞,俨然如沙场上的勇士,用以显示“神灵”的威严。 萨满的宗教活动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声称“消除灾祸,保佑人的安全”,为祭家消除灾祸。第二,声称“为病人祭神驱鬼”,这是萨满经常性的宗教活动。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果认为是“外来的鬼”致病时,在大门外或村边上生起篝火,萨满在篝火边“跳神”,并做象征性的射击,表示“驱鬼”。如果认为是触犯某一种神致病时,便杀猪、杀牛或杀羊进行祭礼,由萨满主持献祭,“请求神的宽恕”。遇到病危的患者,认为其“灵魂”已经离开肉体,到了“阴间世界”,便在夜间祭祀,萨满的“神”到“阴间”把病人的“魂”带回来附还于肉体。据说不管你患了何种病,病情多么严重,萨满都可以用不同的办法给你治好。第三,声称能“祈求生产丰收”。不同地区的生产活动方式不同,祈求生产丰收的宗教活动的形式也不同。狩猎的人长期捕获不着野兽时便供祭萨满的“神”。祭祀时先用柳条做成鹿、猪等模型,萨满披挂上阵,做拉弓射箭的模样,于是鹿、猪模型纷纷射倒,这时猎人便可以上山,据说马上便能获得大批猎物。如果遇到旱灾、虫灾或水灾。萨满当然也有办法,他们又披挂起来,去祭祀“河神”、“虫神”,于是便风调雨顺,害虫绝迹,牲畜兴旺,五谷丰登。 萨满向每一种“神”祈祷,都有不同的祷词。祷词中有各种“神”出身历史、丰功伟绩以及这位神仙的性情爱好等,从而使每一种神都有了各自不同的“高大形象”。祭祀不同的“神”都有不同的祭祀方式。有的“神”在白天供祭,有的“神”必须在夜间供祭,有的“神”需在室内供祭,有的“神”必须在野外供祭,有的“神”喜欢猪、羊、牛等家畜,有的“神”则喜欢飞禽或鱼类。供品一定要适合“神”的不同口味,供错了不但不灵,还会引起“神”的愤怒,带来灾难。萨满的宗教活动不仅使萨满教的内容更加复杂化。而且使各种“神”的形象也定型化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