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假小喙菊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假小喙菊 种拉丁名:Paramicrorhynchus procumbens (Roxb.) Kirp. 种别名 :栓果菊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假小喙菊属 属拉丁名:Paramicrorhynchus 国内分布:分布甘肃(金塔)、新疆(托克逊、尉犁)。生于盐碱地、草甸、草原、河滩及灌溉地。 国外分布:地中海地区、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有分布。估计在我国西藏及云南可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命名来源:[F1.URSS 29: 237. 1964] 中国植物志:80(1):301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亚科中文名:舌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一年生细弱小草本。自根端发出少数或多数铺散或直立的茎,茎长6—30厘米,纤细,基部直径约1毫米,不等2叉状分枝,被尘状短柔毛或无毛,含少数茎叶或裸露而无茎叶。基生叶莲座状,羽状浅裂、深裂或半裂,全形匙形或倒披针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顶裂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顶端钝,侧裂片3—4对,椭圆形或三角形,顶端圆形或钝,全部裂片边缘有白色胼胝体状的弯曲刺尖;茎叶少而小,披针形,无柄,边缘有刺尖,或无茎叶;全部叶两面无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含15—20(30)枚舌状小花。总苞圆柱状,长1厘米,宽约3毫米;总苞片3—5层,不明显覆瓦状排列,中层及外层小,宽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4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内层长。披针形,长l厘米,宽2毫米,顶端急尖,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边缘白色宽膜质。舌状小花黄色。瘦果异形,长2—3毫米,宽约1毫米,外层瘦果圆柱状,灰白或褐色,不压扁,有10条大小不等的纵肋,肋上有横皱纹及微齿,顶端急尖成细喙,喙极易脱落,短,内层瘦果黄色,倒圆锥状楔形,有6条纵肋,肋上无横皱纹亦无微齿,顶端急尖成短细喙,喙极易脱落。全部瘦果喙顶有冠毛;冠毛白色,长8—9毫米,细,微锯齿状。花果期6—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