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族音乐
释义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人口为3870068人(1982年 统计)。信奉 嘛教(属大乘佛教)。藏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个方言区。卫藏方 言区包括西藏全境(除昌都地区外);康方言区包括四 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安 多方言区包括青海海南、黄南、海西、海北、果洛等州, 四川阿坝州,甘肃甘南州。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 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 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音乐概述

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 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 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 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 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 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器乐等5类。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 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 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 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 传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央移谱 民歌 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 歌、颂经调等。

山歌

卫藏地区称“拉噜”、康地区称“噜”、安 多地区称“勒”,是在山野间自由演唱的歌曲。山歌音 域宽广,节拍、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 高原特色。安多地区的山歌当地亦称为酒曲。牧歌流行 于牧区,与山歌音乐特点相近。山歌、牧歌有多种曲调, 结构多为上下句体,常用羽、徵、商、宫五声(或六声) 调式。甘孜山歌《阿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劳动歌

藏语称“勒谐”,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 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有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 密配合,如打青稞、挖土、打墙等;有的节奏较为自由, 如放牧、犁地、挤奶等。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 和等形式。

爱情歌

包括情歌 情茶歌等 情歌安多地区称“拉 伊”,卫藏地区称“嘎噜”。情歌音乐有的较深情,有 的较开阔自由,接近山歌风格。情茶歌藏语称“克加”, 流传于云南中甸等地,是在青年男女们聚会、饮茶以表 达爱情时唱的歌,包括招呼歌、进门歌、对歌、感谢歌、 告别歌等。

风俗歌

包括酒歌、猜情对歌、婚礼歌、箭歌、告 别歌等。

①酒歌。藏语称“羌谐”,流传于藏区各地,在节庆 聚会敬酒时唱。安多地区的“则柔”,甘南地区的“格 儿”,都属酒歌一类。各地酒歌的演唱形式不同,有的 边舞边唱,有的只唱不舞。音乐开朗热情,多为宫调式。如下例:

②猜情对歌。卫藏地区称“次加”、康地区称“叶 莫”或“戈莫”,安多地区称“谐莫”等,是藏族青年相 聚娱乐或作占卦游戏时所唱的歌,流传广泛。四川藏族 区青年游戏时常以戒指作为卜卦的信物,因此亦称“箍 箍卦”。猜情对歌的音乐轻松活泼,常用五拍子与四拍 子的混合拍,以宫、羽、徵调式为常见。

③婚礼歌。各地的婚礼歌及演唱形式不同,大致包 括接亲歌、离家歌、途中歌、迎亲歌等。其中有的旋律 悠长,有的欢快带有舞曲性质。

④箭歌。藏语称“达谐”,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地 区,亦称“工布箭歌”,春夏之际,在林卡耍坝子时演 唱,是射手们夸耀弓箭及射箭技术所唱的歌。唱时伴以 舞蹈动作。音乐中常用附点音、三连音和切分音,清新 明快。

⑤告别歌。流行于四川丹巴等地,在送别贵客、亲 友时由中、老年妇女演唱。歌曲诚挚动人,多用包含变 宫音与清羽音的七声羽调式。 颂经调 亦称六字真言歌。藏语称“玛乃”,是信 佛群众在寺院朝拜神佛时唱的,各地有不同曲调。 此外,儿歌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跳跃活泼。苦歌, 藏语称“觉噜”,音乐速度徐缓,旋律哀伤凄婉。札木 聂(六弦琴)弹唱,主要流行于西藏日喀则、林芝,以 及甘肃甘南等地。音乐较清新活泼,略带舞曲特色,多 用羽调式。其他还有催眠歌、问答歌、诙谐歌等。

歌舞音乐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歌 舞曲的唱词内容广泛,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赞 美妇女的容貌服饰,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 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从50年代起,群众又编唱了许 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词。

果谐

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意为圆圈歌舞,流传 广泛,萨迦地区称“索”,工布地区称“波”或“波强”, 藏北牧区、康地区、安多地区称“卓”或“果卓”(俗 称锅庄)。果谐多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和宗教仪式上 演唱,参加者相互拉手扶肩,边唱边舞,不用乐器伴奏。西藏地区果谐的音乐朴素、热情,结构简练,一般由慢 歌段和快板段两部分组成,后者是前者旋律的简化和紧 缩,以脚顿地为节,作为乐曲的前奏、间奏及结尾。以 拍为主,但在前奏、间奏、结尾中常出现变化节拍。多 数乐曲以五声调式为基础,个别乐曲为六声、七声音阶; 常用宫、羽、徵调式。康地区流传的卓,有的在慢歌段 前加散板领唱,扩大成三部结构;慢歌段中多运用三连 音、五连音、切分音、附点音及装饰音,音乐浑厚深沉, 快歌段旋律简练,节奏鲜明,音乐矫健而富于动力。四 川的嘉戎藏族地区流行的锅庄,分大锅庄、小锅庄两种, 常用七声羽、角调式。除自然音外,旋律中常出现变奏 或清羽音,音乐风格独特。

堆谐

为西藏西部地方的歌舞。堆是高地的意思,指 雅鲁藏布江流域由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堆谐在 拉萨地区极为盛行,最初只用札木聂伴奏,后发展为小 型乐队伴奏。堆谐的结构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 段、结尾组成,慢歌段音乐优美开朗,快歌段采用紧拉 慢唱的手法,使音乐欢快紧凑。堆谐的前奏、间奏与结 尾的曲调基本固定,但慢、快歌段的旋律各不相同。多 用宫调式,亦有羽、商调式,曲中常出现宫、羽调式交 替,结尾处由主调向下属调转调成为堆谐特有的终止式。

下例是堆谐曲调的片断:弦子 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 康、卫藏地区。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 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巴塘弦子 以曲调优美,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弦子的音乐 极富歌唱性,结构简练,多为羽调式,徵、商调式次之, 乐曲中常出现调式交替。歌曲以6个音节为一句,以4句 为一首;多数曲调可自由填唱新词。

囊玛

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囊玛的音乐基本上由 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 3部分组成。歌 曲部分的音乐典雅优美,演唱时伴以简单舞蹈动作;舞 曲部分热情活泼,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引 子的曲调基本固定;舞蹈部分各曲大同小异,多数为商 调式,个别乐曲结束于羽、宫调式;歌曲部分的曲调各 不相同,有些歌曲中有近关系转调;伴奏形式与堆谐相 同。

谐钦

流传于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 区的古老仪式歌舞形式,多在隆重节日或仪式时演唱。谐钦一般由带有标题的歌舞曲多首组成,首尾乐曲分别 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歌舞 曲由慢板及快板,或由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音乐古 朴热情。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

热巴谐

流行于康巴地区的流浪艺人表演的歌舞。包括鼓铃舞、杂耍、歌舞剧、木棒舞、鹿舞、刀舞、热 巴弦子等多种表演形式。热巴弦子音乐与民间流行的弦 子相同,鼓铃舞音乐包括散板的男声领唱及慢板齐唱,音 乐热情优美,富于魅力。 此外,还有流行于西藏地区的卓谐(鼓舞),流行 于云南中甸地区的雄冲、卓见,流行于甘南地区的多底 舞、嘎巴舞等。

说唱音乐

藏族说唱音乐有仲谐、折嘎、 嘛玛尼 等数种,多由民间艺人和僧人演唱。

仲谐

意为讲故事的歌,有说有唱,流传甚广,内容 多为长篇民间故事或叙事诗,如《格萨尔王传》、《藏 岭·尼麦贡觉》等。唱腔数量甚多,大多具有朗诵性特 点,结构多为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重复。

折嘎

是贫苦流浪艺人乞讨时,或游方僧人化缘时 表演的一种说唱音乐。多用牛角胡琴伴奏,自拉自唱。有的艺人只用木棒做道具,一面说唱,一面表演动作。唱 词有的讲述故事,有的即兴编词,多为颂赞主人的吉利 话。音乐简单朴素,具说唱特点。

嘛玛尼

是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演唱者多为尼 姑或民间艺人,他们张挂起描绘佛经故事的轴画,向群众说唱画中故事。

戏曲音乐──藏戏

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 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 4个剧种, 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西 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西藏藏戏历史 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在桑 寺落 成典礼上,艺人们将藏族民间舞与佛经故事结合成为一 种哑剧式的跳神仪式。过去藏戏在广场演出,伴奏只用 鼓与镲,以人声为演员帮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藏戏被搬上舞台,并对唱腔、乐队等进行了改革,丰富 了藏戏音乐的表现力。 西藏藏戏的传统结构共分3部分,第1部分“顿”,为 开场白;第2部分“堆”,是正戏;第3部分“扎西”,是 祝福吉祥如意的结尾歌舞。藏戏传统唱腔均为节奏自由 的散板,分为“达仁”(长调)、“达通”(短调)、“挡 鲁”(反调)、“觉鲁”(悲调)、“谐木朗达”(民歌 型唱腔)5种,另有民歌、舞曲若干。其中,长调、短调 在各个剧目中因人定曲,唱腔以人物命名,各有区别,不 能任意换用。唱腔多达数十种,有些旋律大同小异。反 调、悲调和民歌型唱腔等是通用唱腔,任何剧目和人物 均可使用。唱词多为7~9字为一句,每两句为1段。“雄 玛朗达”的头尾是唱段,中间是朗诵性韵白,唱词字数 较自由,根据需要掌握。

西藏藏戏音乐与谐钦(大型歌舞)及后藏民歌有密 切联系。藏戏唱腔中极有特色的“真固”唱法(一种装 饰性花腔)源于酒歌和后藏民歌。藏戏的人声帮腔,主 要是重复唱腔乐句的结尾部分。藏戏唱腔的音域一般在 八度以内,女声以真声演唱,音区多在 ~ 之间;男 声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音区较高,常在 ~ 之间; 男女声演唱都侧重运用脑后音的唱法,行腔高亢嘹亮。

器乐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 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 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 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 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其中的札木聂、牛 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 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 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 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 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 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 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 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 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 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 约3米,下端有大 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 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建国后藏族音乐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58年西藏进 行民主改革以后,藏族音乐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各地区已 先后成立群众艺术馆及专业文艺演出单位,如西藏自治 区歌舞团、西藏藏剧团、青海省民族歌舞团及各省(区) 所属州(专区)、县一级的文工团、队等,在创作、演出、 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著名 藏戏艺人有扎西顿珠(已故)、阿玛次仁等;《格萨尔 王传》说唱艺人有仲克扎巴玉梅等;民间歌手有阿麦惹 (已故)、穷布珍(已故)、安妮等。歌唱家才旦卓玛, 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指挥家俄珠多吉等,是建 国后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汉族作曲家罗念一等 长期扎根高原,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可贵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