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雪鸡
释义

藏雪鸡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从帕米尔高原至密许米山及整个西藏高原。

中文学名:藏雪鸡

拉丁学名:TetraogaIlus tibetanus

别称:西藏雪雷鸡,淡腹雪鸡,雪鸡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亚科:鹑亚科

属:雪鸡属

物种信息

中文学名:藏雪鸡

中文目名:鸡形目

中文科名:雉科

中文属名:雪鸡属

同物异名:Tetrasogallus tibetanus Gould, 1853,

中文俗名:西藏雪雷鸡 淡腹雪鸡 雪鸡恐姆

拉丁文目名:GALLIFORMES

拉丁文科名:Phasianidae

拉丁文属名:Tetraogallus

拉丁文种名: tibetan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ould, 1853

英文俗名:Tibetan Snowcock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形态特征

体形大小与家鸡相似,下体白,故称淡腹雪鸡,头、颈褐灰,翅有一大白斑,上体全部土褐,大部呈黑褐色虫蠹状斑;前额和上胸各有暗色环带,下胸和腹杂以黑色纵纹。雄性成鸟前额、眼先及耳羽土棕色,眼先棕色比较深,背和腰土棕色,上背棕色较淡,成一淡色环带,下达至胸侧,尾上覆羽灰棕,尾羽深棕,均略缀以黑色斑点,两翅的覆羽与背同,但各羽两侧缘部白或棕白、形成显著的纵纹。初级飞羽和覆棕褐色,飞羽外翈部边缘和覆羽外翈均杂以黑褐色虫蠹状点斑,各羽端部有白缘,向外至外翈几全变白,成一大白斑,颏、喉及前颈均白色,颏带土棕,前颈有一灰褐色带环,上胸与背同,亦形成带环状,下胸以下为乳白色,羽毛两边黑色,因而使胸与腹均呈白色而具黑纹,尾下覆羽白,内翈略黑,雌性成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跗跖无距。

幼鸟上体与成鸟相似,眉以下稍沾棕,喉为沾土棕的白色,后胸以下为沾黄的白色,两胁个别羽毛一边具黑色纵纹。藏雪鸡虹膜褐色到红褐色,嘴角紫色,基部以及掩盖鼻孔之腊膜为橙红色,眼围和眼睑石板蓝色,跗跖与距暗橙红色或深红色。虹膜-深褐;嘴-黄色;脚-红色。叫声:繁殖鸟日夜重复嘶叫,声似gu-gu-gu-gu。

分布

藏雪鸡在国外见于与中国相邻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甘肃、青海和云南西北部等地。由于头顶、后颈与背部上体羽色的深浅程度不同,共分化为6个亚种,在中国境内都有分布。各亚种上述部位羽色的变异由浅至深依次为:疆南亚种、指名亚种、青海亚种、藏南亚种、四川亚种。

指名亚种(tibetanus)分布在新疆西南部和西藏中、西部一带

疆南亚种(tschimenensis)分布在新疆南部的和田、若羌一带,也可能达到青海的西部

藏南亚种(aquilonifer)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青海亚种(przewalskii )分布在西藏东北部、青海、甘肃、新疆东南部和四川北部的红原、阿坝、若尔盖等地

四川亚种(henrici)分布于四川西部的北川、宝兴、汶川、康定、德格等县

云南亚种(yunnanensis)是中国学者于1987年发表的新亚种,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中甸、德钦和西藏东南部的昌都、左贡一带。

生活习性

藏雪鸡属于高山种类,大多出没在终年积雪,人迹罕见的高山裸岩地带,是高山动物的代表种类,与高山植物雪莲相伴,是名符其实的登山健将。

藏雪鸡一般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6000米左右的森林上线至雪线之间的高山灌丛、苔原和裸岩地带,靠近分布区边缘的种群冬季可以下降到2000米,甚至1200-1500米处越冬。有季节性垂直迁移性。

常在裸露岩石的稀疏灌丛和高山苔原草甸等处活动,也常在雪线附近觅食。从不进入森林和厚密的大片灌丛地区。喜爱结群,多呈3-5只的小群活动。在密度高的地区,可以见到10—20只,甚至多达近百只的大群。白天活动,从天明一直到黄昏,常从山腰向上行走觅食,直到山顶。中午前后在岩石旁休息,梳理羽毛。

性情胆怯而机警,很远发现危险就立即逃离。翅强,善飞,但在遇敌害时往往奔走逃避,不得已时才鼓翼起飞,逃跑时,摇摇摆摆,略似雁行走姿势,尾特别直,显出白色的尾下覆羽,觅食时不设“岗哨”,但在白天休息时,则由老鸟站高的岩石上“放哨”,发现敌害就发出长而大的鸣听声。

在山坡岩石上奔走时非常灵活。飞行和滑翔的能力也较强,飞行沉重而急速,能从一个山头飞到另一个山头,或连续飞过几个山头,飞行时常伴随着“嘎,嘎”的叫声。

藏雪鸡善于行走和滑翔,对高山的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在积雪三十厘米的地带与盘羊、岩羊等高山有蹄类动物混杂活动,翻食野羊踏过的路径下的植物,啄食植物的球茎、块根、草叶和小动物等,有时下到牧民帐篷附近觅食。藏雪鸡的食性以植物性由主,兼食少量昆虫。食物包括莎草、针茅、藏玄参、早熟禾、雪莲、珠芽蓼、蒲公英、异燕麦等高山植物。

夜幕降临,它们便隐身岩石底下过夜。由于其自身的保护色,遇有危险时原地伏身不动,很难被发现。巢很隐蔽,置于裸岩裂缝的草丛中,很简陋,呈盘状,内铺干草、苔藓、兽毛和自身腹羽。

繁殖

每年4-5月间进入繁殖期,此时雄鸟变得极为活跃,频频发出急速、高亢的求偶鸣叫,并伴随有扑扑的振翅声,尤以清晨频繁。群体也逐渐分散、配对。配偶为单配制,雄鸟为了争夺领域和配偶,常在岩石上相互啄斗,以胸相撞,直到将另一方击败。求偶时雄鸟的身体前倾,尾上翘并呈扇形展开,颈朝前伸,追逐雌鸟。

交尾后开始筑巢,通常营巢在峭壁岩石下的石缝、洞穴中,巢边有灌木、杂草丛遮蔽。巢甚简陋,里面仅垫有少许干草、羊毛和羽毛等。巢的大小为直径40-47厘米,深8-10厘米。

每窝产卵4-7枚,最高可达13枚,每1-2天产一卵,10-15天产齐,产齐后才开始孵卵。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灰褐色、淡黄白色、橄榄褐色和皮黄色等,上面布有土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尖端较多,钝端较为稀少。卵的平均大小为57.4—68×40.3—45毫米,平均重量为52.3—56.4克。

孵卵过程全由雌鸟承担,雄鸟则在巢区内警戒和护卫,当有来犯者时,雄鸟不断高声鸣叫,引诱来犯者离开巢区。雌鸟除每天外出一次,觅食约半小时外,其余时间均在巢中孵化。藏雪鸡在不同的地区孵化期的长短有所不同,在西藏为27天,在新疆为26天,在甘肃则为19-22天。

最早在6月初就有雏鸟孵出。刚孵出时体重为75克,全身披有黑麻黄色的绒羽,嘴黑色,腿淡黄色。出壳后1天即可在地上行走,第3天就能随雌鸟觅食,晚上随亲鸟在避风处过夜,出壳2周以后就可以飞行了。

生存现况

由于藏族同胞一直将藏雪鸡视为“神鸟”,藏雪鸡其经济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较高。国际濒危动物名册上列藏雪鸡为一级濒危物种;中国已把它定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西藏总数约有20万只,最高密度为每公顷0.06只左右;在青海的总数更是多达100多万只,典型栖息地的密度为每公顷0.27只;而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等地的密度略低,为每公顷0.01只左右。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藏雪鸡的数量也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交通发达和人口较多的地区。

濒危因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藏雪鸡肉滋补强壮、镇静解毒。因此被利用。

藏雪鸡的主要天敌:猞猁、狐、雕、秃鹫,也有持抢的盗猎者。

药用价值

药用部分:砂胃的内壁,药材名叫“鸡内金”,又叫“鸡黄皮”、“肫皮”。此外,凤凰衣、肉、蛋、蛋壳、胆、肝、血等都可入药。 采收加工:杀鸡时,将砂胃内表黄色薄皮趁热剥下,剥时先不要下水洗,剥下之后,洗净鸡屎和砂粒,晒干。本品易被虫蛀、易碎,要用木箱装,放在干燥处贮存。 炮制:①生内金: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晒干,捣碎。②炒内金:将生内金放入锅内用微火炒到鼓起稍变黄色时,喷洒米醋,取出晾干;或用砂炒松,研末用。③焦内金:将生内金放人锅内,用强火炒到焦黄色,喷洒米醋(每1000克用醋150毫升),晾干。完整的鸡内金是不规则的椭圆形,直径约7厘米,稍卷曲,黄色或黄绿色,表面有皱纹,质硬脆,易破碎。以片大而厚、色黄绿微带金黄、无破碎、洁净、无虫蛀和无霉变的为佳。 性味: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理脾胃,消水肿,去积、止痢和止遗尿。主治胸腹饱闷、食积不消、暖气腹鸣、反胃呕吐、泻痢、尿频、遗精。 用法: (1)治反胃呕吐:鸡内金30克,烧存性,研末,每次3克,用酒调服。 (2)治小儿疽积:①鸡内金配糯米炒焦研末,用米汤冲服,每次1.5克。②鸡内金5个,放在锅内炒干,研末,加糖分三次服。 (3)治积食不消、肚子胀满:①炒鸡内金3—5个,配莱碾子6克,香附子9克,麦芽15克,苍术9克,水煎服。②炒内金60克,研末,每天二次,每次6克,开水送月匠。 (4)治慢性腹泻:鸡内金6克,炒白术9克,木香4.5克,水煎服。 (5)治小儿遗尿:鸡内金3克,炒黄,研末吞服,或配桑螵峭9克,水煎服。(6)治慢性肠炎、泄泻、肚子胀、胃口不好:炒鸡内金、炒白术各9克,研末,每天二次,每次6克,饭前开水送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