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书的乐趣
释义

《藏书的乐趣》,本书堪称一部藏书文化史。作者兴趣盎然地介绍了他多年的藏书经验,引领你寻访世界各地的旧书店、史上最著名的藏书室及图书馆建筑;教你如何与同道切磋,如何与书商交往;本书百科全书式地全面叙述及回答了收藏图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版权信息

作 者: (德)卢修斯 著,陈瑛 译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5-1

字 数: 150000

版 次: 1

页 数: 23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108029089

分类: 图书 >> 文化 >> 文化评述

定价:¥34.00

作者简介

乌尔夫·D·冯·卢修斯,Wulf D. von Lucius是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图书出版界的行家里手,藏书家。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藏书

第二章 从书架到收藏

第三章 书,不仅仅是文字

第四章 藏书撷要

第五章 寻踪觅迹

第六章 旧书的价格

第七章 收藏的生活与工作

第八章 不承担的义务

第九章 同道切磋

第十章 书迷万里行

第十一章 从前活在世上的人都去哪儿了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藏书

“不问从哪儿来,不问到哪儿去,我只惊讶我怎么这么快乐。”天使般快乐的漫游者所吟唱的这些轻松(也许只是看似轻松)的诗句必定博得许多收藏家的共鸣,他们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对收藏的动机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做出解释。确实,最重要的是让收藏成为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不要过于瞻前顾后,更不要劳心费力地试图去为一件别人反正不熟悉、不理解的事情进行辩护。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收藏家和非收藏家没完没了地苦苦追究收藏的意义和动机。各种文献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解释和分析,有人慷慨激昂地高唱赞歌,也有人以怀疑的眼光对收藏活动提出了道德批判。本书既不可能一一罗列所有这些意见和看法,更不可能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评估,然后得出某种结论来。

但是如果一个收藏家对正反两面的意见都稍加研究,然后细细斟酌他自己的收藏动机和立场,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几乎每个收藏家的动机都不止一个,而是由各种不同的动机组成了一个混合体。单个动机在混合体中的分量对比就构成了这个收藏家的独家特色。而且,这个动机混合体在收藏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和挪移,比如一个收藏家收藏了三十年后,可能突然改变初衷,从别的动机出发,采取别的标准继续他的收藏活动,甚至在一开始对他特别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到后来变成了他自己批判和排斥的对象,这种情况也不罕见。

美国记者尼古拉斯.A.巴斯班斯(Nicholas A.Basbanes)几年前曾写过一本讲藏书家的书(重点是美国的藏书家),写得非常引人入胜,书名也很可爱:《文质彬彬的疯狂》。如果允许我现在就预先透露结论,那么我要说,对于几乎每一个收藏家都适用的真正的关键词也许就是:傻得可爱(那些身陷其中的人还傻得不亦乐乎)。

为了在一开始就对收藏活动中情感因素的魅力有所认识,让我们来看看瓦尔特·本雅明(Waiter Benjamin)是如何评说收藏动机的,他在一篇小随笔《我清理我的藏书室》中说道:

……反正我下面的这些话,意在说明某些浅显明白的道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您了解藏书家与他的藏书的关系,了解收藏本身,而不仅仅是了解藏品……每一种激情都近于骚动,而藏书的激情则近于回忆的骚动,但我想说的还不止这些。在我眼前,过去的岁月被染上了偶然和命运的色彩,而在那些我已司空见惯的乱书堆中,也正有这种色彩在熠熠生辉。藏书家所拥有的无非是混乱,他们对这种混乱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视之为秩序。您肯定听说过有人因为失书而抑郁成疾,有人为了得书而成为罪犯,在这些情形中,每一种秩序都不过是悬浮于深渊之上的暂时状态。“唯一确切知道的,”阿纳托尔·弗朗斯曾说,“就是书籍的出版年月和开本大小。”说真的,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能与藏书室的杂乱无章相抗衡,那就只有井井有条的藏书室目录了。

于是,藏书家的生命线就紧绷在混乱与秩序这一对辩证关系的极点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因素,比如藏书家与他的占有物之间不可思议的关系——这个后面还会提到——在这种关系中,物对于人的价值首先不在于它的功能,也就是它的实用性,而在于人可以将它看成它自己命运的活动舞台,从而研究它,爱护它。最让藏书家陶醉的事情就是把一件件藏品关进禁区,让它们在最后的惊悸——被俘的惊悸——烟消云散之后,呆呆地站在里面发愣,他的一切回忆、思想和意识就是他的财产的基石、底座、框架和锁闩。对于真正的藏书家来说,他的每一件财物的产生年代、产地、工艺和前任主人都能汇集成一部引人入胜的百科全书,所有这些因素构成的整体就是藏品的命运……重建旧世界——这是藏书家寻求新藏品的最深层的动力。

瓦尔特·本雅明这些玄妙的思想可以让我们做好情绪上的准备,下面我们就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方式展开关于收藏动机的讨论。

每一个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猎人和采集者的概念,那是人类最早的存在形式。很多人都在思考,在现代社会文明的收藏方式中是不是还有这种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早期人类的原始本能在微微发光。反对这种说法的理由首先在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对于决定生活方式的收藏活动并不理解或不太理解,再说,性情中带上原始人烙印的也并不一定非得是藏书家。但是,对于不少藏书家来说,猎取和猎取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就像猫捉老鼠——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在苦苦寻觅了很久之后,意外收获的时刻往往是极为难忘的,以至于——瓦尔特·本雅明也提到这一点——这份感情牢牢地固结在猎物上,决定了猎物的价值。关于收藏中的原始冲动的因素,让我们就这样点到为止,下面我们来对别的收藏动机进行归纳整理。

很多收藏家的首要动机是喜爱美好的事物。阿路易斯·哈恩(AloisHahn)在一篇名为《收藏家社会学》(1984)的文章中说道,收藏家往往对艺术有强烈的亲和性,藏书家肯定也不例外。对于他们来说,书不仅仅是文本或知识载体,而且还是艺术品,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三章中详细讨论。很多人认为,把书籍当成艺术品看待,一如洛可可的银器或青春艺术风格的玻璃杯,对书籍的外表和内容一视同仁,甚至把外表看得更重,这有失书籍的身份。1965年曾有过一次令人难忘的展览,展出的是大藏书家汉斯.菲尔斯滕贝格(Hans Fiirstenberg)收藏的法语书籍,展览的主题就是“书籍作为艺术品”,在第三章中将对这个命题做出论证。

收藏的第二个重要动机是抢救与保存。收藏行动表达的是怀念和崇敬之情,其对象是我们文化中的有形遗产,是那些曾经辉煌的东西,如果没有收藏家,它们最终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本雅明谓之“重建旧世界”。但是,要想在收藏实物的过程中通过“抢救工作”把过去“如实”地保存下来,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就像史家撰史一样,也不过是一种构想,不论收藏家怎么努力,不让自己的好恶左右他的收藏行动,他自己一手缔造的那个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还是难免要带上主观色彩,这既表现在他选择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藏品的过程中,也表现在他阐释他的选择的意义的时候,本雅明指的也许就是这样的主观再造。

即便不可能通过收藏如实地再现过去,深藏其中的那种动力还是有其重大的文化意义乃至社会意义:无数的文化物质遗产,如果不是古往今来的收藏家在它们濒临灭绝的紧急关头收藏和保存它们,它们早就失传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6: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