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沧州书场 |
释义 | 沧州书场位于上海南京路成都北路,1943年开业,创始人陈子祯。 沧州书场是书场从附属于茶馆到成为“独立书场”的开始。也是当时上海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式书场”。书场位于(原盛宣怀所有的)花园洋房的二楼,空气清新,闹中取静。休息室中挂有楹联:“忠孝节义无非榜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墙上张挂10余位评弹艺人大幅照片。场内设白帆布靠椅430只。张调”创始人张鉴庭在此唱红;民国35年姚荫梅在此演唱《啼笑因缘》风靡沪上。夏荷生,沈俭安,“开青龙”,张鉴庭,姚荫梅在这里成为“响挡”。为保持坐庄听众不辍,率先实行月票制,七折优待,其他书场纷纷仿效。成为上海书场执牛耳者,不但吸引了大批听客,评弹艺人也纷纷投效。 新中国首部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就是在1952年4月诞生在沧州书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改评弹长篇的演出形式,每天一回,要连续演出几个月才可演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是创造了一种由三回书组成,一个晚会时间演完的形式,后被称之为“中篇评弹”。这个作品于1952年4月在上海沧州书场首演,其新内容和新形式在听众中引起轰动,连演近300场,听众达30万人次,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1953年又在此首演新作《海上英雄》,亦久演不衰。 沧州书场在爱好评弹艺术的人群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解放后,由于大批舞厅改为书场,“仙乐”,“西藏”等位子均达千余,再加上文化政策上的“极左”,渐渐“沧州”没落了。沧州书场至“文革”前夕,被关闭。沧州书场遗址现今是“长征医院”的一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