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仓禀实而知礼节 |
释义 | 概述拼音(仓廪实而知礼节)cang lin shi er zhi li jie 下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含义字面意思是:只要仓库里有充足的东西,人就能知道礼貌,丰衣足食人就知道荣誉和耻辱。 从物质经济和思想文化相互关系角度的理解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而这句话显然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了,从这方面来说这句话是不完善的。 三、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一定反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这句话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四、物质基础不是决定人思想素质的唯一因素,人的生活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状况等也会影响人的素质及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仓禀实则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 出处一说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二说另有说此训出自孟子,未考。 作者介绍生平管仲(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著作管仲的言论著作见于《国语 ·齐语》和《汉书·艺文志》,另有《管子》一书传世。《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传记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政治主张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著名论点:“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阐发了其民本思想和富民政策。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