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寄许松龄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寄许松龄

【创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石涛

【文学体裁】七言诗

作品原文

寄许松龄

男儿堕地贵奇气,生不逢辰语难吐。

四十无闻五十过,草衣木食何章句?

敢云知己在孤竹,未是千峰不肯住。

肉身大士谪仙才,三章今见君再来。

妙语琳琅清到骨,摩空高韵奋风雷。

感君命驾心悠然,至今林壑光鲜妍。

猿鸟傍人吹月白,珠丝结网任风牵。

空山啸发声振天,群灵知有机闗息。

吾门道大若何支?千佛出世空气力。

以水洗水清净身,以心合心非无人。

几回亲见光明顶,忽自化为萤光嗔。

不知老病随痴顽,大千一瞬情境闲。

写来尺幅谢东山,有人着屐绝追攀。

锺陵红树白云外,天印飞泉响到轩。

除却荆关无笔意,绘成我法一家言。 

作品简析

1695年(康熙乙亥七月到丙子三月),石涛大部分时间都客居在仪征许园的读书学道处,与许松龄的交往很密切。写此诗时,时年五十四岁。汪世清先生云:这是一首向好友倾吐心曲的诗,开头两句便写得奇峰突起,引人入胜。堂堂男子,生不逢辰,难言之隐不言而喻。既向好友提出,总可以一吐内心的积愫。可是作者忽而欲言又止,笔锋一转,便跳到“四十无闻五十过”,而“生不逢辰”的那段悲惨身世终于还没有吐露出来。随即把话短扯到好友身上,称赞他的“妙语琳琅”和“摩空高韵”。“感君命驾心悠然”,似乎要诉说真情了,但说出的不是过去的境遇,而是眼下的心情。既知“以心合心非无人”,而在知心的好友面前,却只是在看到光明的时候,慨叹自己发出只是微弱的萤光。于是在自叹“不知老病随痴顽,大千一瞬情境闲”之后,在准备“写来尺幅谢东山”的时候,却忽然又想起南京的锺陵红树和天印飞泉。最后便以“绘成我法一家言”的自我安慰而把诗篇匆匆结束,实际上满腔幽愤,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

总之,读了这首诗,可以觉察到,这时石涛的心境似乎已深深陷于矛盾之中。这年石涛已五十四岁了。一位惨遭国破家亡的胜国王孙,长期以来,“自匿其姓氏,不愿人知”(李驎《大涤子传》“李子曰”中语。)那段悲惨身世永远埋藏心底,就会饮恨终生;但是出家这么多年,一旦透露俗缘未净,就会令人耻笑;如果自认是朱家的后代,那就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怀疑。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情感波澜,正是作者在身世问题上顾虑重重,举棋不定的具体反映。 

作者简介

石涛:(1630一1724),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