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济南市志·第四册
释义

《济南市志·第四册》保持了整部《济南市志》在编纂体例、行文、规范、时间断限上的一贯原则,志书主体包括商业卷与农业卷。 济南自古以来便是一座商贸发达的都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20世纪初已成为鲁、豫、晋三省的货物集散地和华北的重要市场。泰康食物公司、瑞蚨祥绸布店、宏济堂药店、大观园商场等一批知名商号均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30年代末至济南解放的十余年间,由于日本侵略和社会连续动荡,商业市场呈现一派萧条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济南城乡市场日益兴旺。市区内的大观园商场、人民商场、百货大楼、第一百货商店、第二百货商店和舜井、朝山、顺河等商业街,以及各类农贸市场,已形成纵横交织的商业网,方便了人民生活。济南还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鲁菜的主要发源地,聚丰德、燕喜堂、汇泉楼等历史悠久的名店均以自己独特的名点、名菜享誉省内外。 截至1985年, 全市共有商业批发机构377个,从业人员9070人;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网点42579个, 为1949年的1.12倍; 零售业服务人员149498人, 为1949年的2.88倍;平均千人占有商业零售网点11.1个、占有商业零售服务人员39人。全市有综合与专业集贸市场271处,年贸易成交额约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1%,其中市区集贸市场与小商品市场40处, 商品交易额6071万元。 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3.47亿元。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商业商品经营利润由上年亏损750万元转为盈利1437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4445元,比上年提高7.4%。商品销售毛利率为7.9%,比上年增加1.5%。 济南农业已有近万年的历史。早在八九千年前的西河类型文化时期,远古居民的经济生活便已进入农业经济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得长期束缚当地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得以破除,农民积极性显著提高。198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1.22万千克, 每公顷产量3765千克;棉花总产量972.5万千克,每公顷产量817.5千克;花生总产量2822万千克,每公顷产量2400千克。畜牧业生产增幅较大,产值1.8亿元。 建立了一批商品鱼基地,渔业产量达1553吨。蔬菜品种丰富,细菜比重增加,蔬菜总产量5.65亿千克。 全市共有各型水库198座, 塘坝798座,总库容6.11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6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6.4万千瓦,全市机耕作业面积为15.96万公顷。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强大支柱和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全市共有乡镇企业10925家,实现总产值12.36亿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类专业户、重点户不断增多,商品生产的发展与扩大,促使农民在资金、劳力、技术方面,组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体,进一步推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4: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