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苍台 |
释义 | 自然地理苍台镇 (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苍台镇) 苍台镇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位于唐河县城西南41公里,东临龙潭镇,西隔唐河与新野相望,北连郭滩镇,南与湖北襄阳、枣阳毗邻,素有“二省四县交界处”之说。辖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6.7万亩耕地,4.6万人,有宋湾村、三皇镇村、后湾村、陈排湾村、丁湾村、常寨村、苍台村、朱李湾村、栗湖赵村、于湾村、郭庄村、赵桥村、五里陈村、郜河村、高彭村、谢家庄村、丁岗村、邵庄村、康庄村、闫庄村20个村委,一个县属林场,一个镇直农科所。 唐河流经该镇10个行政村,长23.6公里,自古水运便利,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业发达,科技含量高,农业资源丰富,品质优良,2001年农业产值达16000万元,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麦、花生生产基地和高产开发乡镇之一。畜牧业上,形成了以养良种獭兔、波尔山羊、樱桃谷鸭和生猪为主的养殖基地。 社会经济苍白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条,近年来共投资200万元完善街道配套设施,美化了镇容。街东工业区,水上公园框架形成,2001年投资60余万元在镇东疆石河修拦河大坝一座,该坝集蓄水灌溉、旅游于一体,拓宽了镇域面积,改善了镇区环境。苍台集镇商贾云集,形成服装、布匹、副食批发、蔬菜肉蛋、畜禽交易等专业市场,商户600家,从业人员2230人,日上市容流量1一1.4万人次,年商品零售额达到1000万元,是豫南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 交通苍台镇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桐河4条二级油路,交通四通八达。通信事业日新月异,目前全镇有两座信号塔,程控电话1500部,手机560部;有电视差转台两座,21个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发展苍台工业发展迅速,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1.7亿元。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面粉加工和肉类皮毛业加工比较发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农业资源为主的加工工业体系,年产优质面粉56万吨.2001年该镇借东西合作的东风,加大招滴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上饴糖、羽毛粉饲料、面粉、pvc制管四个项目,创建4个加工厂,当年实现利税120万元。2002年,又新上年产6000吨生产能力的精制挂面厂一个,年加工能力20万只香酥兔、香酥鸭项目各一个。尚湖村的黑陶工艺历史悠久,有一干多年历史,黑陶工艺精湛,品种多,具有极尚的观赏和珍藏价值。产品远销豫鄂两省,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苍台镇以良好的环境,优惠的引资政策,诚招天下客。苍台真诚地愿与外地客商一道,共同发展,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历史文化苍台镇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清朝属苍台保,中华民国属龙潭区苍台镇,1950年改龙潭区苍台乡,1956年属苍台中心乡,1968年属苍台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8年撤乡设镇。该镇谢家庄村为古邑封地,是世界谢氏的发源地。苍台镇现有文化站一个,文物馆一处,保存文物100多件,其中谢邑文件40多件,图书馆(室)3个,藏书5万余册,文物和景点有谢邑遗址、千年古桑和八百年古柏林各一处;世界谢氏宗亲会于1986年、1993年两次前来寻根问祖,出资200多万元建谢氏小学一处;1926年烈士闫普润在闫庄村成立全县第一个党支部;丁湾西南为因1938年国民党抗日将领钟毅师长殉难处,当地政府筹资兴建钟毅中、小学各一所,以示纪念。 军事武装据苍台镇镇志资料可知: 民国初期陈排湾寨内设有自卫武装,并有罐枪、老白龙(火炮)、土枪、洋枪、大刀和长矛等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苍台成立了抗战自卫队,队长由郭光坤担任,有500余人,步枪三百余支,手枪六支。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陈排湾村陈国藩私人设立枪炮厂一所,日产“汉阳枪”一支。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郭庄郭鼎新购置手轧绞车打包机一台,建棉花打包厂。民国二十七年春,南阳联防司令别廷芳清乡,陈文定等二十七人被枪杀。十月,由于叛徒霍凌云出卖,地下党员郭鼎新等三人被别廷芳部下枪毙于苍台。 卫寨苍台乡在解放前为防匪盗及对日作战,在农村筑卫寨12座。 (一)苍台寨(在陈排湾以南14里):修筑于清嘉庆年间,为纯土结构,高约五米'宽约2.5米,周长二千三百米。该寨于1935年农历腊月初二晚被"张团"、"杨团"土匪攻破,抢劫商民财物不计其数。 (二)于湾寨(在陈排湾以南26里):修筑于清咸丰年间,为纯木结构,高约四米六,宽约二米,周长约二千米,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秋,被魏国柱杆匪围攻五十七天之久,由于寨内人民协力同心,英勇奋战,终未攻克。但庄稼荒芜,秋粮未收,民不聊生;后瘟疫流行,当地人民贫病、饥饿交加,死去大半,青壮年逃生在外不能安居乐业。 (三)常寨(在陈排湾以南5里):修筑于清咸丰年间,始为纯土结构,后在多次重修中由于包段到户,有些段落则为砖土结构,即砖包皮。该寨于清咸丰十一年秋,被姜老太(姜太林)捻军攻破,在对击中双方伤亡严重。村民牲畜、财产、生命深受其害。 民国十八年(1929年)农历三月十八日,老王太杆匪又攻破该寨,村民常焕策、陈丙会均被匪徒割去双耳。众匪在村内为非作歹,百姓深受其害。 民国二十年(1931年)农历五月初四,魏国柱杆匪又攻破该寨,在村内盘踞两个多月,烧杀抢劫,夏粮无收,民不聊生,死亡者甚众。今前寨东门外一堰坑中几乎填满尸体,池水血红,后人称之"万人坑",流传至今。 (四)尚湖寨(在陈排湾东北3里):修筑于清初。因该寨为闫庄富户的吊庄,深受闫家支持,修了内外两道寨,外寨纯土结构,高约四米,宽约二米,周长一千八百米。内寨为砖土结构即砖包皮,高约四米六,宽约一米八,周长约一千一百米。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被捻军攻破。由于村民奋战,对击中双方均有大量伤亡。破寨后,百姓伤亡甚惨。仅闫监斗的亲四家就死四十八人,事后用两辆大牛车装人尸,像装麦个子装满两车,运闫庄埋葬。附近百姓被杀绝户不少。 (五)陈排湾寨:又名天保寨。修筑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始为土寨。清末民国初,改修为砖土结构,间有纯砖段。高约四米八,宽约二米,周长二千一百五十米。由于该村富户较多,防御、设备较好,加上寨主对村民组织严密,所以该村屡经姜老太、白浪军、马金科、李长青等出名杆匪攻而未克。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姜老太率部也未攻克。当地流传民谣一首:"姜老太胡作怪,破罢尚湖破常寨;尚湖常寨不中用,陈排湾的好打手"。 (六)宋湾寨(在陈排湾以北4里):修筑于清初。纯土结构,高约四米八,宽约二米,周长二千米。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马金科、王老太、李长友三股杆匪攻破,杀死百姓二三百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李长友杆匪(东北方向人)以认祖为名,诱破而入,驻扎十几天,烧杀抢劫,百姓死亡达八百余人,牲畜死亡不计其数。后因崔二旦杆匪大闹东北,李长友匪首才率众匪去东北,此地才得以平静。 民国九年,匪首周老七率匪在我乡前后陈排湾、三皇镇等地烧毁房屋数十间,抢走民财甚多。 另外六个寨:郭庄、李湖赵、闫庄、小河谢、高彭、鹁鸽刘均无发生兵匪事件。 苍台各村迁民小考村名 迁至苍台年代 原居地 备注 三里侯 嘉庆年间 湖东庄 清代 王滩 明洪武二年 山西洪洞县宇琢村 由新野龙潭王祠堂改迁 陈李沟 清代 郭庄 明初 江南江宁府上元县 始祖郭鼐 南孙庄 明洪武二年 山东郓城 因村北有北孙庄 宋湾 明初 山西洪洞县 由宋、李、张三姓迁此,号称“三李、两张、五宋家” 闫庄 明末 枣阳杨垱大闫庄 由闫国政迁来,明初闫姓始祖迁杨垱 前王庄 明洪武二年 山西洪洞县 原名栗树王 鹁鸽刘 明初 山东济南府 刘姓弟兄三人 谢庄 周朝 古谢邑 原名谢家庄、老鸹窝谢 常寨 明洪武二年 四川 第六代发家 后王庄 明初 山西洪洞县 先迁叶桥,洪武中期改迁于此,居堰角原名堰角王 黑龙庙常 明洪武二年 四川省 由常寨迁来 寺后常 明洪武二年 四川省 由常寨迁来 卢庄 唐代 五里陈 明洪武二年 山西洪洞县 始祖陈德步履遥途始迁王滩位置 小河张 清代咸丰年间 新野张菜园 始祖张洪 高彭 明代中期 郭赵 清顺治年间 叶集 明初 三皇镇 清初 陈排湾 丁湾 明初 山西洪洞县 先到丁岗建村明末西迁成为丁湾 郜河 明初 山西洪洞县 初名郜庄 朱李湾 薛湖 汉代 胡邹 清初 南阳大古场 初名胡庄,后邹姓迁入人丁兴旺要求改名,官府调解命名 赵桥 清光绪年间 廖岗 明初 小聂集 明代 湖北枣阳大聂集 郑李康庄 明洪武二年 山西洪洞县 1975年三村合并改名郑李庄 前于湾 明代嘉靖年间 前后陈排湾 明洪武二年 江南江宁府上元县 始祖陈鼎 由此表看出苍台迁民的时间大多为明朝初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