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季兰韵 |
释义 | 季兰韵(1793—1848)清代女诗人。字湘娟,江苏常熟人。同邑屈宙甫之妻。屈宙甫书诗画学皆工,季兰韵博涉经史,亦工诗画,一时闺阁有徐淑秦嘉之目。二十四岁时,屈颂满过世,过继族中一子以传香火,自此守寡抚孤以终。著有《楚畹阁集》十二卷。 生平简介季兰韵出身书香世家,祖父季学锦,乾隆三十四年(1769)会试,殿试后,其卷本被列为一甲第三,但因引见不到,被降为三甲之末。曾任翰林院检讨、河东盐运使、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等官职,并参与四库全书的修篆。季学锦卒于嘉庆三年(1798),时在台湾为官,此时季兰韵年方六岁。季兰韵十二三岁时,开始初学女红缝纫,直到十六岁时,随为官的父亲前往楚北途中,喜爱名山大川景色,因此兴起吟咏念头,始向父亲学诗。季兰韵在八岁时,与同为常熟人的屈颂满定亲。嘉庆十七年(1812),季兰韵的父亲离开人世。嘉庆十九年(1814)服完父丧后,与屈颂满在该年的十月二十二日完婚。 屈颂满,字子谦,号宙甫,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屈宝钧字竹田,任广东肇庆府通判,为人乐善好施。精于书画鉴赏,家中收藏甚多宋元明人真迹。屈宝钧之妹屈秉筠,工诗,为随园女弟子,与席佩兰齐名。屈颂满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出生,长季兰韵一岁,长身玉立,风骨清劲,工诗擅画,好古琴,为人至孝。其父屈保钧病时,曾割下手臂之肉,向天祈求,父亲也因此病愈。屈颂满和季兰韵两人均是家学渊源,幼受庭训,成婚后,夫唱妇随,一时闺阁有徐淑秦嘉之目。嘉庆二十年(1815)冬,季兰韵见到一幅赵承旨题管夫人墨竹图,十分喜爱,但最后仍无法将之纳入家中收藏,因此感到非常惋惜。屈颂满安慰她说:“即或购得。亦如云烟过眼。今展对数日。已了翰墨缘矣。”并亲笔画了一幅墨竹图赠给妻子,企图稍稍弥补她的遗憾。在《楚畹阁集》中,季兰韵曾数次提到此事。 虽然情深意重,两人相伴的美好时光却非常短暂。嘉庆二十一年(1816)二月十五日,屈颂满因病过世,得年仅二十五岁。自生病至离世,前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季兰韵为人称羡的美满婚困,仅维持了短短一年多。她一度企图寻短,但未成功。她痛定思痛,写下一时士林传诵的《祭夫屈颂满文》,与《悼外》诗四十二首,字字血泪。 屈颂满在病危时,曾叮咛妻子好好侍奉父亲,并设法延续家中香火。他过世後,季兰韵与屈家族人讨论过继子嗣之事,最後决定过继屈颂满的堂兄屈惟豫第三子为後嗣,孩子取名屈承柱,生於嘉庆五十二年(1817)。孩子的生母吴庆仪,成为季兰韵一位重要的闺中伴侣。在诗篇中季兰韵屡屡提及吴庆仪对自己的深情厚意,如:相关尔最能怜我,自问侬还有负伊”,并如此描述两人间的友情:莫把当年锺郝比。闺中管鲍少人知”。 屈颂满病逝之後,季兰韵就过著漫长的寡居生活。她新婚仅两个月时,婆婆叶琬仪就撒手人寰。屈颂满过世前後,他的两位小妹屈凝、屈敏也相继离世。对於痛失爱侣的季兰韵而言,夫家人口单薄,更让她感到孤单。在《悼外》诗中,她便曾对早逝的丈夫发出这样的感叹:“君自双携娇妹去,孤栖我更胜泉台。”“荣辱本随夫,未亡谁悯恻。节序判炎凉,人情分冷热。”没有丈夫可倚靠,家中生计也成困难,嘉庆二十四年(1819),季兰韵年二十七,这年她写下了《鬻衣》一诗,透露出家境的困窘,必须典当衣物换取金钱。三十三岁时,在《寒词寄墨香》中曾提到“艰难只为贫”。三十七岁时她写道:“心惊债券又添新”,足见生活已是入不敷出,得靠借贷度日。三十八岁又提到“匣中资已尽,意外需偏多”。可见在寡居的时子里,生活始终是不宽裕的。 嘉庆二十四年(1819),季兰韵将屈颂满留下的作品整理成册,称为《墨花仙馆遗稿》,并请邑中文人为之题咏。常熟文人孙原湘曾题诗道出了季兰韵的心情:一城横隔如秋河。瑶缄相投若织棱。神仙嘉耦鬼不许。鹣鹣折翼啼湘女。妾书纳君棺。殉书如殉身。君书伴妾奁。对书如对人。一宇一心肝,一展一泪血。纸足竹所为。竹枯泪不灭。他年君书殉我棺,人书俱死妾志完。两书互展重泉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季兰韵集词集《楚畹阁集》和《墨花仙馆遗稿》正式共同出版,称《墨花仙馆合刻》。《楚辞·离骚》中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晦。”後世因以“楚畹”一词泛称兰圃。季兰韵以此为集名,将自己的名字嵌於其中。 季兰韵有一妹季宜兰,卒于道光十四年(1834)九月二十四岁,得年仅三十九岁。其中一女景筠,与季兰韵之子屈承柱完婚。在妹妹去世后,季兰韵诗作逐渐减少,开始学佛,以求斩断烦恼,道光二十年(1840),季兰韵四十八岁时,她写下《绝笔》一诗以誓停笔决心:慧剑绝烦恼。逍遥由绝起。我绝贪嗔心,从绝痴爱始。食可绝荤腥。衣可绝罗绮。惟嫌绝笔难。绝笔情无喜。不绝藉书怀。偶绝重复尔。年年思绝之,欲绝未绝耳。但知绝无聊,岂悟绝甚美。近觉绝亦佳,真愿绝笔矣。一朝能绝笔,情绝如止水。寤寐绝无怀,笔绝如心死。据此,心意已绝,从此再无作品。在这过程中,她过继的族子屈承柱先她过世,季兰韵与媳妇共同抚养其遗孤。道光二十八年(1848),屈承柱的亲身母亲吴庆仪过世的同一年,季兰韵也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代表作品诗作《月夜怀宜兰》 我有同胞人,远隔天一方。相思不相见,辗转多悲伤。 昨夕入我梦。颜瘦如秋棠。各诉离别苦。珠泪沾衣裳。 今夕添我忆,情绪殊茫茫。能照远方人,惟此明月光。 前梦不可续,夜半空傍徨。 《送珧书归后感成》 聚时不知乐,离合总随缘。别后偏愁绝,思之尽惘然。 梦如潮有信,心厌月重圆。孤况应相似,怜君更自怜。 词作【调笑令·春夜与墨香听雨】 春雨春雨。却好洗将愁去。常时声滴庭隅。 搅得离人梦无。无梦无梦。欢喜今宵听共。 【清平乐· 春日遣怀】 春愁难遣。摇颺东风软。午梦醒来帘不卷。底事新添慵懒。 难消脉脉闲情。昼长弄笔窗楹。却被雪衣娘子,花前细听吟声。 【高阳台· 见杨花感悼仙客】 旧梦隋堤,新愁初砌,和烟细扑帘旌。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声声慢· 春宵风雨珧病未来用漱玉调】 萧萧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与脃笛。写韵红楼,天样一般遥隔。 前宵记曾聚首,转添侬者番伤别。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断肠时节。 此际离愁如织。灯焰小,惺忪欲眠难得。病耗传来,试问有谁怜惜。 东风又吹冷雨,打窗纱助我凄咽。此况味,两地里青鬓易白。 【醉花阴· 送春日大雪寄珧书】 苦雨声中春已去。春去无寻处。雨惯阻人归,问雨如何难阻春归路。 惜别惜春愁莫诉。并作新词句。不识到明年,相送春时可是人如故。 拥髻闲听终日雨。添得愁如许。泪眼已流干,不信天心更比侬心苦。 遥想画楼人独处。此际生离绪。慰语莫悲酸,须有相逢时节情偿补。 【壶中天· 题钱叔美隐湖偕隐图】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鸥波亭馆,一样同圆聚。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貂裘换酒· 悼鸳鸯绣囊】 残绣鸳鸯谱。未模糊针痕线迹,助侬凄楚。记得当年红窗暇,悄听画眉人语。 将一幅吴绫裁取。谁料罡风摧比翼,忍愁丝怨缕都抛置。未了事,向伊诉。 茫茫碧海骖鸾去。问天孙织残云锦,甚时重补。依旧空箱深深锁,添了啼痕几许。 但消瘦连番愁绪。夜雨孤灯重展处,寄相思谱作销魂句。人去也,恨千古。 【蝶恋花· 暮春花下】 才说春来春便去。百转思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春春不语。匆匆究欲归何处。 花谢花开能几许。过了清明,渐渐飞红雨。花却笑人心不悟。青春毕竟谁能驻。 【唐多令· 苦雨】 细雨羃寒烟。怀人昼似年。倦抛书且自闲眠。已自工愁愁未了,又遇此,作愁天。 剩冷恋吴绵。孤红瘦可怜。泪珠浓弹碎云笺。玉笛一声春去也,春恨在,两眉边。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