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苍山牧云 |
释义 | 苍山牧云,当代儒家,后儒学奠基人。原名潘成稷,字泓西,号九州。生于皖北怀远县,现居四川成都市。新诗路世界华文联盟发起人,创建西部国学院。 中文名:苍山牧云 别名:潘成稷 民族:汉族 出生地:皖北怀远县 职业:学者 人物简介笔 名:苍山牧云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苍山牧云,当代学者、大陆新儒家代表之一,后儒学奠基人。辞赋、 国学专家。原名潘成稷,字泓西,号九州。生于皖北怀远县,现居四川成都市,任CYTZ集团副总裁。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经济师,编审,一级作家。新诗路(即新诗路世界华文联盟组织简称“诗盟”)和中国赋都两大文化运动发起人(政协提案《成都文化新名片:“中国赋都”_》),中华骈文运动干将之一,巴蜀赋派第二代之代表人物。创建西部国学院,筹建中国辞赋研究学会,中国辞赋骈文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四川省校友会秘书长。 中国诗赋学会副主席、中国诗赋学会网站监审,中国骈体文(网站)学会顾问、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特约顾问。世界华人少年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韵文学会、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江苏商会、四川省安徽商会、四川省福建商会、四川省潘氏商会文化、四川省潘氏文化研究会顾问,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作协《天府诗苑》杂志社常务副主编,《辞赋天府》杂志、《当代辞赋》杂志出品人。“新诗路*漂系列”专著《萱晖文存》(包括《后儒学》三卷,《苍山牧云辞赋选集》1-12卷,收录辞赋586篇,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 出版发行),由“新诗路世界华文联盟”出品,约600万字。 生平简历 早期苍山牧云84年加入《春蕾》文学社,86年在《幼芽》上发表处女作《灯》(现代诗歌),先后求学于安徽、江苏,师承路元奎、季德明、吴永坤、程千帆等先生读书。88年创作第一篇文赋《苍山牧云谦卑赋》,迄今创作散赋作品陆佰多篇。止97年5月前,共出版作品专辑《大浪淘沙》、《月落西桥》等诗词、散文集六部。98年夏入川,99创建“新诗路世界华文联盟”。截止2009年5月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0个中文(渉文学)网站,开设了“新诗路”作品专栏,其辐射范围广而深远,直接影响着世界对新华文的探索和思考。 2002年冬,苍山牧云建立第一个博客(网名:红尘诗僧,一度被评为“中文十大诗文博客”)并陆续在网上撰表作品(迄今发表作品一千多篇),并先后担任“猫扑”(诗词歌赋)、“若雨中文”(文学)等中文网站版主。2006年8月博客搬至“博客屋” (网名:牧云僧人),并成为该网站诗词歌赋板块的领军人物。至2009年10月其属博客、专栏、论坛综合点击率,已突破二个亿人次,搜狗收索“苍山牧云”词条达1500多万条。2007年-2009年,苍山牧云整理出版《新诗路*漂》系列作品及《苍山牧云辞赋选集》十三部,同时着手策划“国学兴国*建国六十周年首届辞赋发展论坛暨苍山牧云辞赋作品交流研讨会”。这一时期的苍山牧云较为激进,积极入世济人的思想还让他加入了民盟。主要贡献是诗歌与辞赋创作二个部分,他是通过27本白话诗集(专集24册,其中选集《苍山牧云白话诗经选辑》分上中下三册),10本古体诗集奠定他在新白话主义及新古典主义两方面成就的,尤其是《漂-诗路辞赋》(上中下三卷)基本奠定了他辞赋界“赋骨”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创作经验为他在诗学、辞赋诸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源,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说:“如果没有如此浩繁涉猎广博的创作经历,他是建立不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的”, 创作本身之于理论的提升可见关联之切,让人受益之深。中期 早在87年,苍山牧云就提出“无韵诗”概念(即古诗、词观),92年撰写“散赋”理论研究论文(即辞赋观),2000年提出并撰文对《关于汉字改革之若干点思考》论文(即文字观),2002年对传统国学典籍新编提出“删编文史之糟粕,弘扬国学之经典;辩证客观之继承,光大传统之文化”(即国学观)的整理原则。此“四观”系统构成了苍山牧云“新古典自然主义”理论体系,它是构建“新诗路”的二大核心理论基础之一。苍山牧云“新诗路”另一理论基础是“新白话文自然主义”,其主要包括苍山牧云93年撰写的《速读时代创作特征》(即阅读创作观:从阅读的角度思考写作,提倡简约精悍小品文创作,要求作品必须在10秒内,就要出现一个阅读兴趣点,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热情);95年撰写的《新白话文的语言特征素描》(即创作语境观:要求作家的语言应赋有灵动跳跃、色彩丰富、繁丽活泼三大特点);99年撰写的《新白话文的朴素理想构想》(即创作使命观:倡导作家的灵魂里应供奉着自然的人性及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普世价值,而不是神性、宗教、党派功利性的文学主张)三大观点。 苍山牧云思想趋于温和,并终其一生保持了这种宽容的、温情的治学态度。尤其要提到的是“三徽”(即《走进徽州》,《徽州赋》、《大徽商赋》三篇)的发表不仅给中国徽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新风,也让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的徽学专家看到了希望,他因此也被徽派学者珍视为“徽学之花”。当代研究学者普遍认为这是苍山牧云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与标志,因为“三徽”热完全超出他的意料,从而也点燃了他在与敦煌学,西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区域学——徽学说上的研究激情,甚至可以说激发了他的学术野心,这为以后他的 “后儒学”开创,铺平了坦途。 二零一零年秋冬之交,苍山牧云在孙家正、郑欣淼 ① 、王文章②、王铁等人的鼓动、帮助下筹建中国国学院西部分院(即“西部国学院”的前身,下分后儒学、国术、国技、徽学四个所),“西部国学院”以建设“后儒家”为核心,兼顾徽学研究,从此这位“徽学之花”便全身心地扑在传统文化的梳理、删编、修剪和“致时以用”的发展上。评价早年苍山牧云沉醉于诗词、散文,且涉猎广博,现代诗受泰戈尔、米斯特拉尔、聂鲁达影响严重,散文则有德富芦花、普鲁斯特、纪伯伦等大家的风格,受路元奎、程千帆等影响还创作了大量的古诗词作品。与流沙河、魏明伦、武志刚、隆梅雪川、周晓明(锡东刀客)、周五郎等交往密切。但随着阅历的加深渐渐觉得“诗词歌赋皆小技也”,开始注意到徽学,并以此入手重新检视了儒学。从“日日解新儒,从此不无聊”,到有所得“伸我一双手,拯尔出溺流”,便是这一时期的生动的写照。 苍山牧云得奖未计,其在辞赋(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漂-诗路辞赋》(上中下三卷)基础上,整理出版《苍山牧云辞赋选集》1-12卷,该书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先生(原南京大学校长)题写书名,收录其辞赋作品586篇。其中刻碑42块),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辞赋界誉之为“赋骨”【与巴蜀鬼才魏明伦,重庆陈恩田并称“巴蜀辞赋三大家”】,诗歌界称之“诗丐”,当代文坛谓之“文坛更夫”。出版及规划专著有《新诗路*萱晖文存》共两部五十二卷册(其中古体诗,词,歌,赋十四卷册;现代文学体裁三十八卷册,包括《后儒学》三卷),与人合著除外。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会长,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闵智亭院长称之“以道入儒,儒之新途”。著名诗人流沙河说他“堪经学之谬误,集理学之大成”。当代学者钟树粱说他“学融天下,儒贯今古”。刘晓波说“为信仰崩塌的现实竖起一座丰碑”。 社会评价 “ (苍山牧云)现代诗不如散文,散文不如古诗词,古诗词不如辞赋,辞赋犹精。” ——程千帆 “程舟侧畔,桃李能言!” ——饶宗颐 “此子(苍山牧云)若能持之以恒,磨砺砥进二三十年后当有小成。” ——钱钟书 “苍山小友言虽拉杂,然能于而立之年自成一家,亦属不易。” ——季羡林 “(苍山牧云)诗文戾气太重,当习老庄之学而化解之……” ——姚奠中 “程门麟儿,江南有望!” ——施蛰存 “潘帅小相如,霍老愧不如”—— 霍松林 “辞赋奇胎,江淮大才。” ——余光中 文涵浩气,诗透曦辉; ——余坦勋(流沙河) “(你)诗词思如九天之来潮,兼无形式之羁绊,颇近太白之风骨。” ——贺新辉 “潘家有此佳儿,犹林氏(指清林之望、林介弼叔侄,怀远人)复生!” ——刘钦贤(怀远乡贤,《淮风》总编) “你以古文写意手法入赋,别开生面,我打算选几篇收录在《礼记选译》里。” ——周振甫 “作品(指作者《酒赋》一文)明快清丽,颇得汉魏风骨传” ——钱仲联 “繁丽的社会风光,在你的笔下热情奔放!” ——高放 “纤柔华丽或有不及(雪川),精深峻丽则有过之” ——敢峰 “文章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表达出高贵的情感。” ——金启华 “时序的流变,节候的变化,人事的升迁离合,在笔下如鱼得水,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谓出类拔萃了” ——张岱年 “建安风骨,赋都文侯。”—— 马识途 “在风格上,铁骨融峻拔于一炉,接席枚乘而无愧色”—— 韩秋白 “当代辞赋刚刚复兴,保护好第二代辞赋人,才会有第三代、第四代,这个事才能做好”。 ——周汝昌 “ 徽客寄蜀,才逼子云,情穷相如。”——杜道生 “阁下之宏图理想、胸襟雅量,加上阁下之才貌品相,无所不能。”——文怀沙 “模山范水之笔力,上承汉唐,下开新篇” ——刁长庆(四川毛泽东诗词学会。成都市毛泽东诗词学会创始人会长) “刘家扬雄本属汉,如今司马改姓潘。”——魏明伦 “江南文风,缀点巴蜀神韵。”——白航 “当代辞赋之界标,当以希望能你的文章为拐点。”——刘君惠(四川学者,大学教授) “一师同门,相学见长。” ——王淡芳(四川学者,大学教授) “物体甚是工致,析理入骨三分”——袁弟锐(四川学者,大学教授) “前世文胆,今生赋骨。” ——李国瑜(四川学者,大学教授) “感于物而情动,托于意而志扬。” ——何开四(四川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 “惊奇之文,神奇之人。” ——徐康(四川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 “衣钵有托已,闲堂磕然亦当含笑九泉也。” ——赵本夫 “(苍山牧云)以散文体入赋,试图踏出一条当代辞赋的新诗路,就不要在乎结果如何。” ——丁芒 “才令巴山色乱,赋使蜀水增辉 ”—— 梅隆雪川 个人作品: 一、白话类 《新诗路*白话诗经》三十八卷 1、 诗集:十六卷 《漂-诗路情话》 爱情卷) 《漂-诗路物语》(哲思卷) 《漂-诗路红尘》(漂流卷) 《漂-诗路沧桑》 流浪卷) 《漂-诗路前沿》(时政卷) 《漂-诗路漂泊》(打工卷) 《漂-诗路乡愁》(思乡卷) 《漂-诗路私语》(温情卷) 《漂-诗路花语》(哲思卷) 《漂-诗路号角》(咏志卷) 《漂-诗路清音》(杂思卷) 《漂-别了南京》(史诗卷) 《漂-诗路残句》(断章卷) 《苍山牧云白话诗经诗选》(上中下三卷) 2、童话、寓言类 两卷 《漂-诗路夜莺》(童话卷) 《漂-诗路驿站》(寓言卷) 3、散文、随笔类 五卷 《漂-月泊秦淮》(散文卷) 《漂-月落西桥》(散文卷) 《漂-月挂西窗》(散文卷) 《漂-诗路札记》(随笔卷) 《漂-诗路师语》(随笔卷)与千梦难寻合著 4、小说类 两卷 《漂-诗路夜话》(小小说卷) 《漂-安都传》(长篇小说卷) 5、学术类 八卷 《漂-诗画图谱》(诗学、辞赋学、文学研究文集) 《字略文伐》(文字、文学、文化、文明四论) 《徽堑》(徽学卷) 《儒学系考》 《后儒论》 《后儒学》(国学三卷) 6、其他类 五卷 《漂-诗路蒺藜》(杂文卷) 《漂-诗路行吟》(哲学卷) 《漂-诗路荧屏》(影评卷) 《漂-诗路评点》(我写别人) 《漂-点评诗路》(别人写我)走进*苍山牧云 二、古体类 《新诗路*大浪淘沙》 十四卷 1、古诗词类 八卷 《漂-诗路牧云》(旅游卷) 《漂-诗路花雨》(禅诗卷) 《漂-诗路兰药》(唱和卷) 《漂-诗路春秋》(人物卷) 《漂-诗路古意》(花笺卷) 《漂-诗路天府》(云游卷) 《漂-诗路偶成》(无题卷) 《漂-诗路史话》(读书卷) 2、辞赋类 三卷 《漂-诗路辞赋》 (上中下 三卷) 3、其他类 三卷 《苍山牧云文言小品》(杂碎集) 《苍山牧云诗词选》(选辑集) 《苍山牧云辞赋选》(选辑集) 相关作品选自《漂-诗路情话》 二首 一、今生-秦淮河 你满满的美丽 激起我漫漫地追求 你浅浅的一个微笑 点燃我一生的温柔 云和水的相恋 有着说不尽的情惆 青春招惹了添乱的红豆 相思便走不出生命的尽头 那迷离缥缈的笛声 似慢慢隐去的晨柳 那袅袅荡开的艳波 纠缠着漂泊的兰舟 遗落在梦中的清音 依偎着迷惘的离愁 美得让人心痛的姑娘呦 兰草一样的倩影 童话般的消瘦 微醉蹒跚的月影 浮上昔日淡淡的小楼 隐隐约约的纱窗里 你托着粉嫩的娇羞 你软软款曲的秀发 白皙纤纤的素手 你臃倦幽幽的怨尤 脆薄似浅睡的春愁 美得令人心碎的姑娘呦 我为你虚弱成一杯微醺的醉酒 你满满的美丽 化作江南的清愁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今生我还没有爱够 二、你不再来 你顺着风的方向飘去 你沿着雨的脚步走来 我浅浅的生命里 已不见昔日的云彩 爱情走不出雨季 岁月不会有空白 晨雾悠悠的桃林里 呼唤我的名字 手摇红帽的女孩 春蚕在繁花中睡去 芳香从长夜里醒来 柳影婆娑的月光下 看着脚尖 剪手赋诗的女孩 和光同尘的缄默 春风化雨的表白 波光云影的黄昏里 摇着手指 捏着手绢的女孩 梦在孤独中回旋升起 柔情从羞色里徐徐绽开 二十岁生日的烛光里 戴着大手套的女孩 你不再来 我的爱 浓浓的牵挂 漫漫地等待 今生为你 把相思洒向青春的祭台 选自【新诗路】《漂-诗路物语》(哲思卷) 二首 一、母亲的眼泪是咸的 一 一个海岛 一块陆地 彼此孤独着 似乎没有联系 海是距离 水也是距离 但是海水是咸的 如同母亲的眼泪 台湾富饶的崛起 是大陆延伸的呼吸 二 这边是台风 那边是暴雨 就这样被苦难牵系着 从未曾忘记 风也凄迷 雨也凄迷 但风雨是孪生的 像一个母亲的儿女 孤悬海外的宝岛啊 是挂在祖国腮边的泪滴 二、睡 一 孩子晾干臭脚丫 老人放下酒杯 月亮溜下柳梢 倒进夜的怀里 我趴在床上 向梦中游去 二 辗转反侧 人也是脱去鳞甲游弋在床上的鱼嘛 以风沐浴 鸟也是融化于无垠蓝天浴场上的鱼嘛 鱼跪在水里 是眺望比水更蔚蓝的梦嘛 选自【新诗路】 《漂-诗路红尘》(漂流卷)两首 一 上学的大路 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羊肠小道 披着燕尾服的黑喜鹊 在暮色中的电线上一排排蹲着 童年的乡村遥远了 却经常在梦中被我清晰地触摸到 二 坝子上的树被砍得精光 泥沙淤平了河底 船儿只好改道 水鸟也开始了迁徙 门前的清沟河终于干涸了 鱼儿还欢腾地游在我童年的清波里 选自《漂-诗路沧桑》 两首 一代人 在允许流浪的时代 人们纷纷出走 像牧羊人打开羊圈 农民农民工和形形色色的盲流 甚至连乞丐也获得了 出门乞讨的自由 他们走出乡土走进城镇 学习融入 用生命构筑都市文化的基座 用笨拙的头脑粗糙的手掌 托起一座座城市文明的发展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有的人 在外面转了一圈 又回到原来的土地上 有的人 再也没有回来 二 *无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 没有灯光 毫无目的的人们 在岁月中逃亡 曙光凋零在白夜 痛苦没有方向 呻吟在黑暗中的灵魂 用泪水化解忧伤 次序绞死了梦想 现实坑杀着希望 人的尊严被脱光剥尽 复活 没有指望 统治者的脚下 再也没有了固定的土壤 怀揣尖刀的人们 正在仇恨中流 选自【新诗路】《漂-诗路春秋》(读书卷)四首 读《水浒传》 草莽沆瀣举宋江,愚忠焉能振朝纲。 大旗飘飘行天道,招安禄位岂久长? 读《西游记》 历遭诱毁度千劫,假以师徒寓万象。 红尘食色隐君子,世间经书含艳香。 读《红楼梦》 怡红裙钗上翠楼,潇湘宝黛看玉钩。 府第连云平地起,富贵通天何需求。 咫尺风月铁坎外,金陵王孙大梦休。 半曲艳词红尘醒,一堆春心哭石头。 《三国志》·蜀 悲悯刘备是孤枭,多智诸葛近似妖。 关公两刀震华夏,张飞三声喝断桥。 魏延生死背二主,草芥降臣病马超。 黄忠张弓射天下,不及子龙一功曹。 选自【新诗路】《漂-诗路花雨》(禅诗卷)四首 禅诗两首 一 美誉生前种,彩虹雨后开。 知己不图报,恩深骨中埋。 二 净手理经卷,虔心向佛门。 明月淘夜色,甘露洗俗尘。 诗书寄情智,丹青系墨根。 浮云有长短,懒得与人争。 问道偶成 二首 一 世相嘴脸皆勘破,情场儿女多无聊。 从今不问江湖事,红尘一笔全注销。 二 儿女由来皆挂名,血缘何及财帛亲。 江湖恩怨费计较,俗事功名误修行。 选自 《漂-诗路辞赋》 六篇 【苍山牧云辞赋、碑铭、馆记诸等赏析选】 苍山牧云文言文 简介序 苍山牧云者,有潘氏,荥阳季孙之苗裔也。夫潘者,舜之裔妫姓、契之裔子姓、楚之裔芈姓,苍山系出文王一支,毕公之后。先族久立庙堂,为能臣。禹有潘琳,铸九州之神鼎;楚有潘崇,称太师于王庭;燕有潘兢,镇边之大才;汉有潘乾,开中牟之一脉。晋有潘岳,陆海潘江;宋有潘美,配享庙堂;清有世恩,三朝宰相,皆以谋略才名闻名于当世也。苍山牧云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诞于皖北珠城,属山东一脉,复因其祖母为鲁之苍山人氏,故以笔名而念之!斯为序。 正文 其人也,品正善良、个性昂扬;博览群书、文史晓彰;健步趟四海,轻舟犁五湖;才高七斗、志纳昆仑;颂咏百家,半腹经纶;深谙天文地理之经纬,境达变古用今之能事。 智勇遥临壮士前,风流岂甘落人后,其性亦倜傥。倡“新诗路-漂“文学之流派,首创华文新诗路,开有韵无律之诗风;奠基后儒之学,提案中国赋都。擅创想思维,启“漂“系列之先河,为打工文化之前驱。褒之有余,献之不足。或云“更夫“、“诗丐“、“赋骨“,久而受之。 其谋也,策划独裁、霸道扬铿;技法诡秘、目高群伦;挥毫有神算、梦幻笔生花。通《周易》,知《孙子》,用'三十六计'。能为撒豆成兵、点石成金;变无生有、空穴来风之事,纵偷天换日、李代桃疆、移花接木、瞒天过海、借市生财、假道取虢亦不在话下。主张:资源优化、贤圣相哺;开元破零、整合乾坤;借时力造时局而趁之,韬略以致远、战术致原创,数字策动、天地人和。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其态亦从容。仰其风骨也,饱经苍桑、穷达超然;物喜己悲、耗智献知。长视学之才,动如攻于九天之上,冥如藏于九穴之中。反应石破天惊如流星破夜,创意神游八荒似天马行空。心宇浩瀚、气度绝尘;修身浩然、四海纵横;举止雅贵、出语惊人。席上挥毫,政论扬文宇;卷左泼墨,造化激壮思。 洞穿商势如海、战势如潮之态势,其目如炬。其察也,穷尽日月风华、天地物理之气象,独步千古、妙文天下;独孤求败、盖世无双;劫波终平垂清誉,每临大事静气沉;才气如虎、心吞六合;犀利卓峻、遒劲雄浑。 胆大如斗、一指擎天,其心亦壮丽也。观其勇,诚具江中斩蛟、云中射雕之勇;西天揽月、东海戏龙之势;备沉稳厚重统摄大局之谋略。前比古人尽逝,后拟晚生未出!命比天高、心比唇红;铁脸天下、傲骨铮铮;君临鼎器、孤枭雄风;自为自在、笑傲江湖。 苍山牧云辞赋欣赏 《祭姊文稿》 吾姊无名,幼曰金花,成唤爱玲,长余四岁。姊豆蔻初年,丽姿至秀,内慧典雅;人丰俊美,色妍菁华。容姿靓于俗目,艳绝不没乡野;玉姝难以至髻,韶华犹待字人。及尚胡氏生甥二男一女。依齿龄,曰文明、丹丹(女)、明珠。余职金陵时幸得有见,既归,垢病邻里嘴角唇齿间,恨夫怯懦无能,遂引鸩自毙,时年虚二十又六。心历致哀,非辞赋不能载之。封稿以存心,告慰亡姊之幽灵。希不为父母、兄妹、子女复念也!赖此铭记,勒于心墓之碑。 余诞之时,祖辈奶婆翁公尽皆仙逝,以姊为依,常执余之手,以羸弱之躯负弟于肩背,终年不弃如故。夫一日,父母叔伯皆劳作田陇间,遗余于襁褓之内。须臾风狂雨骤、电激雷急,姊狗洞得入室中,抱余以臂手,移险就全于坍塌窗坯之下。待母雨淋淋破门而归,见姊弟哭笑,且喜且戚、嘘唏不已!及余初成,恍惚常扯姊襟,跟从不辍。因其故,堂齿间唯吾于姊至亲、至近也。 姊既殁葬毕,母携幼子(春)含悲至金陵,吾始知情由。殆干人情不谙世故,服烈药自决于人寰耳。吾悲从中来,泣不能声,凄绝久之!囊冢庙有千重,长眠于九泉而不惊;旦夕有呈棺殓,焚于灵台而不痛者,概不及至亲无以痛彻骨髓也,斯后每逢佳节哽咽难以下箸者,十之八九为之故也。每触感及此,颇叹吾姊弱髻早嫁之不幸,阅尽世俗已心寒,褪却铅华而意冷,绝尘而去,空留三两嗷嗷小儿,孤悬人世苍茫间无依靠者,哀之切切!!旬闻胡氏未几即延新妇至堂前,悲夫!殁已空寂寂,生者续妻室,常为姊殉以决绝不值也! 夫,人亡妻可续弦,唯吾族悲兮失姊难继!亲薨兮恨绝之,泣辛悲以掩面兮,泪有血丝!有岁二十年亦终不肯信吾姊已归去矣,每忆之魂惊魄骇、心胆俱裂碎,今赋文焚之,以祭吾姊在天之灵!死亲如割肉兮,叹亡灵无以救心也!残天之疼彻兮,逝而不可复活也!然宇冥孤寒,今姊在天堂安好否?弟涕涕兮恸之痛之!! 茶论 赋 序 四川省福建省会属《四川闽商》每以卷首之语延余作序。五年一届,会长期满,换届前夕,刊物以川闽茶文化之异同为专题复聘余撰文,本意以《茶赋》代,终不满意。乃作《茶论赋》作伐,为序。 正文 逍遥子与苍山牧云坐而论茶,问之曰:“君知茶否?”答曰:“愿闻”。 逍遥子曰:“《九经》、《班马字类》皆无‘茶’字,实无‘茶’乎”?答曰:“《九经》亦无‘灯’字,古以‘烛’为灯。古无‘茶’字,非真无‘茶’也”。 逍遥子问:“茶有几级”?答曰:“三,一为明前新芽,二为雨后细叶,三为秋中残片”。 逍遥子问:“水有品乎”?答曰:“亦三。取无根之水,上品为露;取有根之水,下品为泉;取空灵之水,中品为雨”。逍遥子问:“三者之外,另有善水乎”?答曰:“除此三者,皆不可为荣。温水洗尘,煮水冲淋;凉水输寒气,沸水激香酊。所谓龙行御风雨,茶遇水有神。水为茶之母,茶因水重生。水结仙缘,茶通禅性。唯好水蒸茶,方能成金汤佳酿,奉高人雅会也”。 逍遥子问:“水有几煮”?答曰:“煮有三熟,即温水不熟以洗尘,熟水不沸以煎汁,沸水不废以续水”。 逍遥子问:“茶有几泡”?答曰:“茶有三泡,一泡洗,二泡净,三泡清”。 逍遥子问:“鉴有法否”?答曰:“鉴有三法,目观其色而辨纹理,其一也;口含其汤而辨浓淡,其二也;舌卧化津而辨优劣,其三也”。 逍遥子问:“饮有法否”?答曰:“饮亦有三法,谓细品以补心益气,浅啜以养性净喉,大盏以润肺泻热”。 逍遥子问:“茶有味乎”?答曰:“茶有三味,一味沧桑,原生而浓烈;二味饱满,丰盈而甘甜;三味天高云淡,意近而心远”。 逍遥子问:“士有不饮乎”?答曰:“君子有五不饮也,身体不适而不饮,心情不佳而不饮,环境不雅而不饮,电闪雷鸣而不饮,孤盏无友而不饮,此五者皆为士不饮也”。 逍遥子曰:“善”!乃强难之曰: “茶有性乎?”答曰:“甘则补而苦则泻,茶性如人情,近浓远淡,久泡味薄”。 逍遥子曰:“茶既有性,其有岁乎?” 答曰:“陆羽《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又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知其岁,约五千年也!” 逍遥子曰:“茶既有岁,其有姓乎?” 答曰:“茶分六姓,曰青绿黄白红与黑,枝散四方”。 逍遥子曰:“茶既有姓,量有后乎?” 答曰:“颇有”。 逍遥子曰:“为谁?” 答曰:“茶人”。 逍遥子叹曰:“善极”!终无所问。苍山牧云起而揖询之曰:“仙翁既以茶下问,定有深究。余素闻‘北无名茶南无醋’何也?且茶本清心良药,而今世人引以为攀华斗奢之资,或为茶道所累终不能饮,量已非茶之初衷也。世风何致若此?愿仙翁教我”。 逍遥子报赧不能答。 跋:百草为药,独茶能成国饮,何也?概茶能以色香、汤汁而悦于人耳。夫人之爱茶,目迷其色而赏之,鼻喜其香而臭之,口爱其汁而尝之,舌贪其汤而饮之。复经历代文人之鼓吹,商贾权贵之附会,品茗渐有名流神情,雅会精神。然外名重者,内质必轻也,以致有为茶道繁累不能成饮之弊。 中华世纪坛论 近观诸公挟八股之余势,文饰中华世纪坛,欲成百世之功。其文可谓墨含风雨之滢润,笔吐汉星之华章。弦外意犹三皇五帝无以配其德,唐风汉韵无以描其态之状,文风侍从、溢于言表。然,夫为文者耻于名气论高下,实为民心代言、血性当之也,岂可为授玉碟而媚社稷,陷当局而乱视听乎?作此赋! 曩青云上浮西北而帝都现、王气凝滞,吾中华光辉始如日之升,大国气象似黄河九曲滚滚西下;厚土地陷东南而陆海沉、碧波流光,海域江天、万顷锦涛迎紫气东来。至始皇列九州而衡量天下于域中,汉武奋勇而彰显炎黄于界外,非风流贤达者何绍基逑、光大汉家先民之基业,吾神州不为鬼神仰止也。 遥想抚育吾儿女之历代先朝故国,华夏荣辱五千岁,龙祖帝风六百年,神龙驭四海,凡生死天下辈,亦恒有设神鼎以镇宗庙、祭列祖于大郊者,尚不及今日之喜功也。昔仁而德者,逢天灾而祈天地,遇人祸而祷鬼神,盖莫如康熙躬亲者,犹尚未铸坛颂德、建鼎封神也。颇思江山有太岁,天外有神祉,宜顺天意而应民心,唯恐幽秘冥冥不解其德而独夫之,耽惧天谴荣华而不敢自专也!故而能为政勤勉、心怀天下,虽披肝胆耿耿以对日月光辉未敢有分毫懈怠也,盖当今之世抑或例外乎? 相与典籍,此间之中国盛世故也,然为富者不惜资本、一掷千金浮华无度于内,神器无踪漂泊流亡、陈列海外列强不招于外者,盖律法松弛失密而为非不逮,国力羸弱无能与异域番邦争衡耳!君子宜当戒虚华以励心智,敛娇姿以健神髓;卧薪藏胆,饱黎民、安社稷,抑权贵以谢桑梓;爱子弟、尊师长,富教育以壮国色;立法度、树正气,轻权重法、裂资源分百姓以襄平等;遁潮流、惩墨吏,深植民主以顺天心;尚文化经济学以襄国策,伐仕途官本位之分封余孽而还政于民。再假以和平五十载大治,广播宏泽推恩宇宙,为千秋万代计!待英名悬于玉帛,浩气存盈史书,华夏盛世之时方作赋颂之不迟也! 廉洁赋 序并跋 序 青天鉴日月,污吏招鬼魂。以廉举晋,荐大汉之良将;因洁奖掖,褒武帝之纯臣。一品清廉称宰相,武乡侯别无生产;六出祁山忠国事,诸葛亮死而后已。三过其门而不入,禹甸使九州怀化;一日握发而吐脯,尧天令四夷归附。茅舍当衙,晏夫子布衣栈车;门无私谒,王忠肃甄明任能。史有拒金辞鱼之美谈兮,高风源于亮节;册录惩贪肃正之盛誉兮,奋烈自留嘉声。君可知,宋有包文拯,明遗海刚峰。君可晓,前学焦裕禄,后习孔繁森。君不见,挥泪斩马谡,薄一波痛杀张子善,前师不远;君不闻,疾恶如仇雠,毛泽东刀劈刘青山,如在今朝。为官能不清廉乎?兼酬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徐波副书记、任俊年副书记、四川省纪委预防腐败局专职副局长刘光辉博士等之邀,作此赋。 正文 夫阴以曲胜,阳宜直行。政者,正道也,唯直行而后可;官者,阳谋也,非正身而不为。仕者,士也,入仕为官,申正义,为庶民请愿;士者,仕也,宦海沉浮,清宿怨,代国家分忧。水饮于廉泉,夫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求伞于万民之口,不失廉洁之风骨;阴息于善木,夫善士不坠青云之志,铸碑於千秋之石,何掩名士之风流。诚为公田祈雨露,固守一尘不染之清白,廉明可入清史册;心向家国弃私恩,抒发冰清玉洁之情怀,懿范当化九州人。 天地有正气,日月无私恩;莲因洁而生,人以廉而正。夫廉耻者,廉失守而耻至;廉洁者,廉中正而洁生。心污内惧,墨吏即为民贼;无欲则刚,刚正乃称公仆。徇私而误国,待制度携天良尽丧,鬼魅临夜,听乡谈以肉跳;枉法以陷民,伺党性共品格俱崩,警笛入梦,闻巷议而心惊。富虽敌国,叹和珅之嶙峋,惴惴而忧心;狡兔三窟,悲严嵩之熬刑,冷汗以沾巾。进士及第,为民谋福,本求名垂于经史;权倾朝野,深陷囹圄,孰料刻辱于丹青。倘颤颤以顿悟,何来铁窗之苦耶?若自律而修身,岂有牢狱之灾乎?今观览两袖清风,载誉四海之俊杰身价;仰慕一身正气,直道而行之名臣家声。乃作歌赞之曰: 冷月满江无渔色,荷花半池有莲名。 两袖清风谁堪惧?一身正气天下行 跋 权为民之福杖,廉乃官之仪表,治国当审载舟之理;官乃民之家人,廉为宦之官声,安民应怀民本之思。方正如印,官以民为衣食,厚德载物;天下为公,民呼官为父母,上善若水。民者,国之经也,旗色似血,求国泰必先安民;吏者,国之纬也,执政为民,欲治国定当治吏。治吏之策,公生明,明则自清,安其禄以履其职;廉生威,威则自信,正其位而定其心。立奉公、守法、廉明之三德;祛官僚、贪墨、腐败之三病。为官则政声卓然,民权而共有;为民则匹夫担当,公权以民享。倘若此,岂止万民之幸耶?国运之兴耶?社稷之福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