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苍岭镇 |
释义 | 1 重庆市酉阳县苍岭镇苍岭镇为地名,我国同名乡镇主要有:重庆市酉阳县苍岭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现辖行政村8个,60个组,总人口建镇时16141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苍岭镇,该镇位于楚雄市东部,辖区面积344.484平方公里,总人口32484人。 ◎ 基本镇情苍岭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成立于2001年7月,由隶属原苍岭区工委的岭口乡、苍岭乡、大河口乡、苍岭区工委(含苍岭区农机站、农技站、水管站)撤销组建而成。面积138平方公里,2001年辖行政村20个,142个组;2004年经撤村并组,现辖行政村8个,60个组。总人口建镇时16141人,截止2007年底为5115户,16971人(其中非农1121人,男:9036人,女:7935人)。分村情况为:苍岭村9个组1511户3922人,太河村8个组656户2250 人,苍坝村7个组578户2108人,秋河村6个组412户1477 人,岭口村10个组590户2194人,小店村7个组471户1794人,大河口村6个组463户1666人,南溪村7个组434户1649人。 ◎ 镇内单位辖区内有中心校(小学)3所,教委直属中学1所,设有教育办公室1个。县上延伸部门有烟草站、派出所、信用社、邮政局、粮贸公司、财险、寿险、个私协会、镇卫生院、国土资源所、司法所等部门。 ◎ 自然资源温泉:境内山峦起伏、沟壑交错、植被良好、物种丰富、山水合一、交相辉映。穿境而过的阿蓬江不仅赋予了苍岭鬼斧神工的美景:美丽的神龟峡、神奇的仙人碑、神秘的十丘田、热情的温泉……,如诗如画,宛如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水电资源:还蕴藏着巨大的水电资源,已建成的大河口、梯子洞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1万千瓦,正为国家能源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资源:苍岭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境内草山、草坡及林地,垂直分布明显,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不仅有红椿、银杏、火桂等珍稀植物;还有生漆、油茶、核桃等经济作物,另有锦鸡、香獐、果子狸、猴子、琏鱼、桂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活跃在山间水中。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类众多。主要有硫铁矿、铝土矿、重晶石等地下矿藏资源,硫铁矿的储量达700万吨、铝土矿储量达600万吨以上。硫铁矿的开发已被定为全县12个开放性开采点之一, ◎ 经济发展今天的苍岭,特色农业、特色水产养殖已具雏形,庭院经济、库区经济、商贸经济初见成效,工业经济开始起步,万担烤烟生产基地、万头商品猪出栏基地、万亩工业林及商品林基地渐成规模。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24万元,实现镇级财税收入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88元。 ◎ 未来展望在3——5年内,把苍岭建设成酉西片区的 “新兴工业镇、特色农业镇、精品旅游镇、边贸中心镇”,具体实施了“工业驱动、农业带动、旅游拉动、边贸推动”的“西部追赶”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酉阳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认真盘点全镇工业底细后,谋划了3年内工业项目目标,提出了“项目招商、服务稳商”的发展思路,明确了“重点带动、全面发展”的工作方针,力争在3年内,引进规模工业企业3家,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工业经济的突破发展。 (二)做优做强农业经济 继续加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建设,巩固三大基地,强化三大品牌,使群众获得易得利益,带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在烤烟生产上,确保烤烟生产常年保持4000亩,10000担,700万产值,140——150万元的税收。在畜牧生产上,3年内,实现畜禽存栏12万头(只),产值4000万元。在林业生产上,认真管护好天然林8.57万亩,杨树0.8万亩,退耕还林5200亩、常年植树造林1万亩。 (三)做特做精旅游经济 精心包装,强化招商,吸引外资,全力打造乡村休闲游、周末休闲游品牌,融入 “重庆——小南海——桃花源——凤凰——张家界”精品旅游线路,使该镇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提档升级。 建成一批高档次的农家乐,包装推荐一批特色农产品,如苍岭老腊肉、大河口黄辣丁等,让游客“进得来、耍得好、留得住”。把苍岭由旅游资源富镇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镇,以此带动苍岭地区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把旅游建成苍岭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做活做响边贸经济 苍岭集镇市场是酉西片区最活跃的商贸市场之一,全镇个体工商户已达330户, 3年内,将谱写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步曲”,拉开做活做响边贸经济的序幕。 改善交通环境:3年内,迅速完成油彭路、两天路2条主干道建设;加快何家沟——小店、对窝桩——老岭口、机械连——苍坝沟、苍岭——大河口4条支干道的“黑化”工程;新建大河口——小店、苍坝——正槽、苍坝——大干3条村通路,使全镇公路通组率达100%,基本实现境内交通网络化,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难题。 改造水电设施:稳步推进8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快速实施集镇供水管网改造,按常住人口4000人,流动人口4000人的规模新建2个供水主水池,保障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加快大河口库区农网改造速度,全面实现境内生产生活用电城乡同网同价。 加快集镇建设:以实施大河口避险搬迁、高山易地移民、生态移民工程为契机,加大集镇建设步伐。修建商贸市场、畜牧市场,改善集镇功能,提高城镇化率,吸引周边区县、乡镇客商来苍经商,完善“一圈两射、三横两纵”的集镇布局,逐步建成酉西边贸中心,搭建经济腾飞的平台,助推苍岭经济跨越发展。 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苍岭镇◎ 镇情概况苍岭镇位于楚雄市东部,距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鹿城18公里。安楚高速公路、320国道、广(通)楚(雄)公路、广(通)大(理)铁路穿境而过。辖西云、云甸、黄草、苍岭、李家、智明、竹园、石涧8个村委会,166个村民小组,222个自然村。辖区面积344.4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66亩,其中水田24885亩,旱地7481亩。平均海拔1790米,年平均气温15.2℃,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全镇总户数7649户,总人口32484人,其中女性16100人,占49.56%,非农业人口1169人,占3.6%,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彝、回、苗、白等多个民族,其中:汉族27026人,占全镇人口的83.2%,彝族4497人,占13.84 %,回族798人,占2.46%,其它民族163人,占0.5%。 ◎ 地理位置苍岭镇位于楚雄市东部,处于东经101°-102°、北纬24°-26°位置,东邻禄丰,南连鹿城,西与东瓜接壤,北与牟定、广通毗邻,东西横距24公里,南北纵距15公里。 ◎ 行政区划辖西云、云甸、黄草、苍岭、李家、智明、竹园、石涧8个村委会,166个村小组,222个自然村。 ◎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苍岭镇全境地势中南部高,东北西部低,呈波状起伏,多丘陵盆地。境内山脉西云、云甸、饱满街一片东西走向,腰站街一片呈南北走向,全镇最高点在西云平掌山,海拔2244米,最低点在云甸彭家庄,海拔1560米,平均海拔1790米。 主要河流:河流分属金沙江、元江水系,饱满街和腰站街坝子属金沙江水系,云甸和西云属元江水系。 气候特点: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2℃,平均降雨量900毫米。 ◎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壤有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土、冲积土四个土类。境内矿藏主要有沙、石。 森林资源:云南松大面积分布、珍贵树种主要有樟木、香果树、红豆等,食用菌品种繁多。 生物资源:有一定数量的野生中草药和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 农业资源:盛产水稻、烤烟,畜牧业较为发达,是省、州、市商品牛羊综示区,优质水稻繁种基地。“饱满街米”在全州享有盛誉。 在黄草村委会发现数量众多的恐龙足印化石,其中蜥脚恐龙足印数量居全国之首。西云布里塔庙为全国最为完整的彝族土主庙。 ◎ 经济发展2007年,中共苍岭镇委员会、苍岭镇人民政府在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稳粮、固烟、兴牧、活商、强基和调结构”的经济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4415万元,比2006年的47316万元增长15%;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354万元,比2006年的23147万元增长22.5%,其中工业总产值8232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22万元,增长27.9%;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2484万元,比2006年的11876万元增长5.1%;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5838万元,比2006年的40710万元增长12.6%;完成财政自收收入316.2万元,比2006年的262.8万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71元,比2006年的2734元增长16%。 种植经济持续发展。全年种植大小春粮食作物50056亩,粮食产量达1911.6万公斤,增长10.5%;种植经济作物11621亩(不含烤烟),实现产值1485.6万元,增长10.5%;种植烤烟6128亩,收购烟叶88万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74万公斤,出口备货14万公斤),指令性均价13.56元,比上年增加1.49元;发展种植优质稻15000亩,水稻制繁种5000亩,蔬菜4987亩,反季西瓜370亩,人工食用菌12.3万平方米,推广种植优质核桃3000亩;引进了林鑫、正祺等人工食用菌龙头企业。 养殖经济稳步增长。畜禽品种改良及疫病防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适度规模养殖得到发展,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全镇生猪出栏34001头,大牲畜出栏6981头,肉羊出栏9862只,家禽出栏15.76万只,禽蛋产量410吨,肉类总产量4350吨,牛奶产量1069吨;畜牧业总产值达5208万元,增长7.5%。推广库塘养鱼3258亩,稻田养鱼1500亩,渔业总产量450吨,产值450万元,增长4.2%;实现蚕茧产量20吨,产值45万元。 工商经济稳步发展。加工经济增速加快。加工企业发展到129户,完成现价工业产值3126万元,同比增长13%;矿业经济健康发展。16户矿山企业实现产值5384万元,同比增长14%。非公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1211户,从业人员2415人,营业收入42376万元,上缴税金295万元,同比增长5.7%。 采集经济促农增收。农民群众采集松脂、野生菌、山茅野菜等野生作物收入达17万元。劳务输出成效明显。输出务工人员4696人,创劳务收入716.6万元。扶贫工作有新突破。投入资金30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2个,发放小额信贷扶持资金100万元。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暂行规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改善服务,落实土地等扶持措施。全年引进楚雄州珩宇有限公司开办石场1个(收购方家河石场),总投资500万元;引进楚雄平山香料厂开办无烟碳厂1个,总投资68万元;引进正祺和林鑫人工食用菌种植企业2家,总投资160万元;引进大棚西瓜种植企业1家,总投资60万元。 ◎ 基础设施完成良种基地建设工程1件,总投资85万元;长治工程1件,总投资130万元;人畜饮水工程4件,总投资27.6万元;小坝塘扩建、清淤4件,总投资21万元;基本烟田建设5017亩,总投资413万元;成功承办了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现场,争取了365万元的苍岭小河稳高农田建设项目。铺设了竹园、智明、黄草弹石路3.8公里;实施了11公里的云甸乡村公路“通达工程”;总投资150万元。实施了4个村卫生所改造项目。全镇固定资产总投资达4050万元,同比增长9.1%。 ◎ 社会事业教科文卫。基础教育在巩固中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达99%以上,中考高中、中专平均上线率分别达35.9%、63.7%;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推进,争取了苍岭中学学生宿舍楼危房改造,西云海联学校、西云、李家明德小学等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00多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寄宿制政策资金40.5万元。科普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共开展科技培训88场次,培训7240人次,举办农函大培训班3班,培训学员195人,各项科技措施和实用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李家、竹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科普示范村。实施新农村文化室建设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利用,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圆满完成了卫星电视转星调频和党报党刊征订工作,电话得到进一步普及。实施了4个村卫生所国债建设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群众减免费用116.21万元,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等卫生防疫工作得到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力度加大。 社会生活。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进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不断加强育龄妇女医学监护和“三术”服务,兑现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资金10.3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坚持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矿业秩序整顿力度加大,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加强林业管护和植树造林工作,搞好沼气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950口,实施长治工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建设力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扎实有效。全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4696人。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4人,有138人次享受城镇低保共5.5万元,农村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农村低保救助大米50.6吨、资金5.88万元;发放救灾大米10吨,救济资金1.3万元,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严格土地审批,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切实维护群众在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合法利益,落实大中型水库建设移民安置后期扶持91人;筹集资金支付工程拖欠款50多万元,减少政府债务60多万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专项整治,及时排除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坚持和完善信访接待制度,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推进以“平安和谐户”为基础的平安创建活动,积极推行社区警务服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减少,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兵员征集超额完成任务,民兵建设得到巩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宗教界爱国爱教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统计执法工作力度加大 ,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镇政府机关档案室创评为省级“三星级”档案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打造了2006年州级试点村马石铺,对李家坝进行了统一规划、拆迁、建设;对张家边以生态旅游示范村的模式进行了规划建设;抓住“彝州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的契机,对彭家庄等6个村小组以“彝族民居展示区”特色村的模式进行了规划建设;对李家坝等6个村小组以“现代农业观光区”示范村的模式进行了规划建设,对迤香村等10个村小组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治墙面粉饰建设。全镇各级各部门积极整合项目,筹措资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村改革等工作扎实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顺利开展,划分公益林21.7万亩,商品林14.5万亩,完成确权到户22.7万亩,占6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围绕逐步建立“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土地承包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目标,对全镇7882户农户的土地现状进行了调查、核实、确权、发证,巩固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权制度。“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按照信息网站栏目设置的要求,采集原始素材图片18600张,各类数据材料20多份,准确进行了录入,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