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集王金刚经
释义

【名称】 集王金刚经

【类别】 墨拓

【年代】 唐

【文物现状】 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集王金刚经》,墨拓,剪裱上下册。上册30开,下册22开,每半开纵26.5cm,横15cm左右。裱本每行10字,细察行间并无接缝,可知碑文原分上下若干层,为传拓后装卷方便。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传入中土后至唐代已有6种译本。唐文宗李昂时,弘农人杨0490.gif又对此经进行了一番删节纂集,号称《新集金刚经》,世称“七译本”。杨氏自为序言,又请郑覃、柳公权等8位大臣分别题了经赞,以八分书上石,在上都(长安)兴唐寺中安立。太和四年(830年)七月,知内侍省事、弘农郡开国公杨承和奉宣具状,将此“经本”进献皇帝。八月,文宗将其编入《藏经目录》,并认为“初刻八分之体,读者多误”,命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重刊,至太和六年(832年)春功毕。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因而王字成为有唐一代最为风行的书体。咸亨三年(672年),长安弘福寺沙弥弘仁首先采用“集字”的方法,汇集王羲之的行书单字刻成《集王圣教序》碑,对于王字的普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来沿用其法者不断。此碑为奉旨集王,模勒精良,自是与众不同。明代大书法家陈继儒甚至认为它的可信程度超过《集王圣教序》:“文皇《圣教序》千余言,怀仁集右军书未免凑合。若《金刚》梵字无多,不必假借,其为逸少真迹无疑矣!”(上海博物馆藏《集王金刚经》跋语)因为王字真迹久已失传,因此唐人的响拓之本、集字之碑就都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王羲之书法仅存的珍贵资料。

此碑由唐玄度篆额,唐玄序模集,邵建刻。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唐玄序职衔为“朝请郎前行右卫仓曹参军”,官阶低微,生平已不可考。

此碑原石早佚,曾有翻本,而唐石原拓稀如星凤,已知存世者唯此本及上海博物馆本。此本除碑额失拓外,首尾完好无缺,拓墨黝然深厚,字口如新,即末尾字径1厘米许的小楷书亦笔笔清晰。张彦生《善本碑帖录》定为唐拓。徐鸿宝谓与敦煌出土之柳公权书金刚经纸墨相同,亦断为唐拓。此碑拓原为宝墨斋王英孙旧藏,归朱氏后,翼盦先生手为题签,并5次题跋于册之首尾。册中鉴藏印有“卫周胤印”、“邰孙之章”、“地山堂收藏印”、“宝古堂”、“宝墨斋”、“安邑宋氏家藏”、“翼盦鉴藏”等。

文献著录主要有:宋欧阳棐《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陈思《宝刻丛编》,清钱谦益《有学集》、叶奕苞《金石录补》、叶昌炽《语石》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