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林神哲学院
释义

吉林神哲学院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圣母山,始建于1844年。历史及概况

1、吉林农安县小八家子拉丁修院:

现吉林神哲学院是由原吉林教区的神罗学院演变而来,而神罗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农安县小八家子村的拉丁修院。拉丁修院由法籍李神父创办,当时请一名朝鲜籍六品修士金大健(后来晋铎,现已列入圣品)教授3名幼童学习拉丁文。创立之初是培养教友们的幼童学习拉丁文,学制为六年。以后由于交通不便,房舍不足等原因,于1856年迁移往辽阳地方的沙岭。1878年在小八家子村又重设小拉丁修院;1896年迁往长春城;1898年又迁回小八家子村。1915年迁到吉林东关,始称吉林神罗学院。

2、吉林市天主公教小神学院:

1915年成立,院址在吉林市东关罗昌街鼎仁胡同12号(旧址在今昌邑区41中学院内)。先是法藉神父古若瑟经手,1911年买地基组织施工,初建瓦房四合院布局,后经扩建、改建,共计房十六栋一百二十三间。学院名称几经变动,1915年至1927年间,名吉林神罗修院。1927年至1942年间,易名吉林神罗学院。1942年6月10日,易名吉林天主公教小神学院,这个名称延用到1948年解散。这座学院办学33年。历任院长:第一任达系(法),1915年至1919年。第二任胡德馨(法),1919年至1927年。第三任古若瑟(法),1927年至1933年。第四任狄陶民(法),1933年至1937年。第五任慧化民(法),1937年至1940的,第六任贝尔德(法),1940年至1943年。第七任慧化民(法),1943年至1945年。第八任狄陶民(法),1945年至1948年。

修生每两年招收一次,入院学生年龄在12至17岁之间,均系信徒子弟,自愿入院,文化程度在小学六年以上,自备衣服,不收膳宿费和学杂费。由于入校生文化程度不齐,设初中预备班,两年制,之后转入初中班。学院分初中、高中两部,各为三年,学制6年,入预备班者学制8年。六年制结业后有志从事宗教职业者,进哲学、神学预备班,同时学习拉丁文,一年修业转入新京中央神学大修院。课程设置语文、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史地、生物、化学、简易教义、楷书、音乐、法文、拉丁文。学院有教员6人,事务主任1人,采购员1人,工友6人。先后在学院任教的神父有郭振铎(法)、郗圣畴(法)皮实秋(法)罗人(法),中国神父任教的有丁化南、刘殿墀神父。1940年聘四平教区加拿大籍修士巴德茂(数学)马俊杰(法文)、侯启民(生物)、莫济民(拉丁文)、侯宝德(音乐)等5人任教,该5人1941年被日本驱逐回四平拘禁起来。1945年恢复自由后,巴德茂、侯启民、莫济民3人到学院任教到1948年。学于是1948年2月17日停课,修生各自回家,学院宣告解散。外籍人员除狄陶民外皆乘飞机回国。狄陶民移住吉林东关教堂。学院房舍全部出租或出借。1951年登记有院长狄陶民(法),教员5人、教务和事务主任各1人、修女3人、工友2人。学院存在期间,罗马教廷每年补助2万元美金。1911年至1931年间,每年3万元官贴。1931年至1945年间,每年2404.89元伪满洲国币。1945年至1948年间,1.2亿元国民党政府币。

吉林天主公教小神学院33年间,共招生近千人,其中被晋铎者约40人。

3、中央神学大修院

1940年4月10日正式开院,院址在当时新京东光路302号,旧址在今长春市南关区平阳街曙光路中医院处。早在1935年高德惠主教要求法国大主教索里奈,在吉林教区成立东北地区神学大修院,巴黎外方传教会接受吉林教区的要求,1935年9月21日,法国里昂圣母升天会正式同意。11月16日圣母升天会会长和任教的第一批神父到达长春。1938年5月10日,按照德国人设计的图纸,开始建筑施工,1939年12月15日工程竣工。在竣工前的1939年11月16日,东北地区11个教区主教集会吉林教区主教府(该院由东北地区11个教区联办),审议升天会提出的神学大修院规程草案和管理法案。1940年4月10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修生52人,按年级分,哲学一年生26人,哲学二年生13人,神学一年生13人,修生来源按教区分,赤峰教区11人,抚顺教区7人,热河教区8人,吉林教区7人,林东教区1人,奉天教区10人,四平教区6人,齐齐哈尔教区2人。1940年7月14日高德惠主教为8名修生举行“剪发礼”,其中6名属于吉林教区,2名分别是热河和赤峰教区。1943年末至1944年初,首批修生8人分别接受六品礼和祝圣神父礼。中国藉修生被祝圣为神父者4人,即农安小八家子的王维民,怀德齐家窝堡的齐光,黑龙江省海北镇的李金河和陈至圣。神修院的主要课程有教义神学、伦理神学、辩护学、圣经、法典、教父学等,所使用的课本文字和授课语言皆是拉丁文。

中央大神学修院教职员工们是法国圣统母升天会修士,院长黄吉裳,圣母升天会会长兼教务长雷弘道,圣母升天会副会长兼哲学教授麦双岐:伦理神学教授牧梦渔、龙在天;圣经和宗教音乐教授善尔庶;教义神学教授路正义(1945年8月病故于长春)、巴郎;财政经理卜仁域。这些人员于1947年9月回国,学院自行解散。

吉林神罗学院,在办学期间,共招收修生近千名,为吉林教区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神职人员,其中较出名的有:于斌主教、刘殿墀主教、李雪松主教等等。

4、吉林神哲学院

“文革”后,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了更好地培养本教区的神职人员,吉林教区李雪松主教决定重建神学院,1987年11月10日开始,暂寄居于长春教会。吕隐声院长神父在教室里领导大家做了晚祷,从此天国福音的传播媒介在这里孕育成长。

神学院起初的修生共15名,其中一部分是来自八六年预备班的成员。别一部分是八七年招收的。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16岁。首任院长吕隐声神父。

1990年7月神学院由长春市迁至吉林市圣母山。

1990年10月招收第二批修生,共廿二人。

吉林神学院从八七年至九0年共招收三十七名学生,分别于九二年与九五年毕业,首届毕业生十二名,第二届毕业生十四名。他们分布于吉林教区各地,发挥着积极的传教作用。有的出国留学已经回来,为教区工作,有的在神学院任教学工作。

吉林神哲学院曾于1997年9月,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出版《十年足迹》以示纪念。现在修院主办的院刊《晨曦》,已与广大教友见面,丰富了修生们的修院生活。

神学院是灵修园地,也是生活乐园。修生们胸有宏图大志,因此他们的生活十分充实。他们除了刻苦学习,潜心祈祷以外,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为能承担起教会未来的使命,吉林神学院的修生恒常祈祷,习行读经,勤领圣事。每年有十一天的避静,数次的朝圣与圣经分享活动。每天有三个多小时的祈祷。此外,每天还有一些修生个人自由的祈祷活动。这是他们别于一般院校学生的重要特色。

修院位于圣母山东北面的山坡上。1990年,先建了四百多平方米的平房;1994年,在德国传教机构的资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又增建了一栋一千六百多平方米的综合性楼房。现在的修院,师资及办学设备渐渐趋向完善。我院自建院以来共招生200余人,已毕业55人,已晋铎49人,这些人在吉林教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