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蚕豆染色病毒 |
释义 | 蚕豆染色病毒学名:Broad bean stain virus异名:Broad bean Evesham stain virus (Rev. appl. Mycol.44:3213);Broad bean strain comovirus;Pea green mottle virus;Broad bean F1 virus;Virus de la mosaique de la fe've (MFvirus)英文名Broad bean stain virus分类地位:豇豆花叶病毒属分布:叙利亚、黎巴嫩、丹麦、挪威、瑞典、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苏丹、澳大利亚危害情况:BBSV侵染蚕豆后,引起蚕豆叶片褪绿斑驳、花叶以及蚕豆种皮坏死、染色 寄主植物寄主只限于豆科植物。Gibbs et al. (1968)接种了19科44种双子叶植物,结果发现BBSV只侵染7种豆科植物:Crotalaria spectabilis, Lupinus hirsutus, Melilotus alba,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豌豆(Pisum sativum),绛车轴草(Trifolium incarnartum)和蚕豆(Vicia faba)。病株叶片呈轻花叶、斑驳、褪绿斑或畸形。. 测定寄主: 菜豆上的症状:系统感染菜豆的Tendergreen和Canadian Wonder品种,接种叶局部褪绿斑,系统叶上产生褪绿花叶。局部感染菜豆的Prince品种,引起坏死斑,感染Pinto、Idaho、Refugee、Blue Lake和Tendercrop品种。 豌豆上的症状:豌豆是BBSV的感病寄主。一般产生系统褪绿斑驳,冬天则茎、叶坏死。 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和克力夫兰烟(N. clevelandii)都不是敏感寄主。 繁殖寄主: 豌豆(Pisum sativum)Onwarad品种、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蚕豆(Vicia faba)。 试验寄主: BBSV侵染菜豆后引起局部坏死症状,感染蚕豆引起系统侵染。 症状该病1985、1990年分别在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和山西等省发现。表现为系统侵染,病株叶片有的呈轻花叶、斑驳、褪色斑或畸形,有的小叶正常无明显病变,苗期、开花期前染病的,结英少或籽粒小,其典型症状是种皮呈坏死色斑,严重时外种皮上形成连续坏死带。苗期植株矮化,顶端枯死、病叶呈褪色花叶或畸形,减产40%一80%,花期后染病则影响小。 粒体等轴球状,直径约25~28nm,外形为带角的多边形。蚕豆病株体内病毒浓度高,比较稳定。沉降系数S20,W约为60S、 100S和127S。单链RNA,核苷酸克分子百分比为:G23.3,A226.5,C18.4,U31.8。由它们的沉降系数得知,127S的质粒约含35%的RNA;100S的质粒约含25%的RNA,60S质粒不含RNA。在蚕豆病汁中,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65℃,稀释终点为10-3,体外存活期17天(18℃)。病毒免疫原性中等,琼脂双扩散试验得到1条沉淀线。与红三叶草斑驳病毒、F1病毒及豇豆花叶病毒有远缘血清学关系,与豌豆种传无症病毒也有血清学关系。 形态特征粒子特性:BBSV粒子等大,但沉降为三个组份(Fig. 4)。沉淀系数(S20,w)分别为60、100、127S。 粒子结构:BBSV具全对称性,球状,直径为25纳米,具多角性外廓(Fig. 5)。沉降系数为60S的粒子由反义链穿过,形成一个内中空外有2.0-2.5纳米厚的外壳包裹的粒子。沉降系数为100S的粒子有链穿过,127S的粒子无链穿过。BBSV粒子由不规则亚基组成。 粒子组份:RNA:可能为单链RNA。核苷酸百分比为:G23.2%, A26.5%, C18.4%, U31.9%。沉降系数显示:127S组份含35%RNA,100S组份含25%RNA,而60S组份无RNA。 蛋白质:蛋白亚基大小、组份未知。 传播途径介体传播: 传播介体未知。病毒可通过作物长距离传播(Gibbs et al.,1968)。 种传: 对某一特定蚕豆品种,种传率约10%以上。 豆染色病毒主要由花粉和种子传病,种子带毒率一般低于10%,个别品系高达18%。在欧洲,传毒媒界昆虫主要是豆长吻象甲(Apion vorax)和豌豆叶象甲(Sitana lineatu),传毒率高达4%-16%,但我国尚未见到,据文献记载国内有长吻象甲。 汁液接种易传病,为室内试验的主要传病方式。种子传病,种传寄主有蚕豆、小扁豆,种传率为4~16%,花粉亦可传毒,传毒率约为10%。田间由象甲传播,能传毒的象甲有豌豆根瘤象(Sitona lineatus)、S.hispidukus、豆长啄象甲(Apion vorax)、和A.achiess,其中豆长啄象甲是主要的传毒介体。 本病主要通过种子作远距离传播,生长季节的扩展蔓延,与介体象甲活动关系极为密切。 检验方法凡从疫区引进蚕豆、小扁豆种子必须进行检验。进口数量,蚕豆和小扁豆最好限制在20粒/品种。实行特批制度,凡科研和教学等特殊需要,经指定机构审批同意,在指定范围进口,并有出口国的检疫证书,证明种子不携带危险性病毒,引进之后进行以下隔离检疫。症状观察 将种子种植后,观察各生长阶段的症状。蚕豆上表现的最典型症状是外种皮表现坏死色斑,苗期感染的植株常表现矮化或顶枯,病叶表现褪绿、花叶或畸形,严重时叶片表现轻度花叶至褪绿斑块或皱缩扭曲。豌豆表现系统褪绿斑驳,冬季伴有茎叶坏死。但种传病苗有时不表现症状,所以不能单凭肉眼观察来判断病苗,还必须进行其他的室内检验。接种鉴别寄主菜豆"B7150"或"Tendergren"品种先表现局部褪绿斑。后变坏死斑。豌豆"北京早丸"品种表现系统褪绿斑驳,冬季伴有茎叶坏死,潜育期短(5~7天),症状稳定。蚕豆"成胡10号"表现系统褪绿斑驳和花叶。昆诺阿藜或苋色藜不感染。血清学鉴定 可用琼脂双扩散、A蛋白酶联(SPA-ELISA)或免疫电镜,抗血清效价为1/256(琼脂双扩散)。用于琼脂双扩散,检测病汁液,取1/16~1/32稀释度。用于SPA-ELISA,第一抗体用1/2000抗血清,第二抗体用1/1000抗血清,待测病汁液,最适检测稀释度为1/50或1/100。用于免疫电镜,以抗血清1/1000诱捕,1/100修饰。检疫和检验的程序为:播种→出苗→观察苗期症状→分组(5~10株/组)SPA-ELISA检测→阳性反应组,逐株再用SPA-ELISA测→阴性反应株用于留种,获得下一代的健康种子,阳性反应的单株再进行下一步检测→将上述阳性反应株接种鉴别寄主,同时用琼脂双扩散检测,有条件的进行免疫电镜,若结果仍为阳性,则判断为BBSV种传病苗,种子带毒,病苗烧毁。 检疫与防治检疫方法 1. 种植观察:观察植株症状; 2. 鉴别寄主反应 菜豆上的症状:系统感染菜豆的Tendergreen和Canadian Wonder品种,接种叶局部褪绿斑,系统叶上产生褪绿花叶。局部感染菜豆的Prince品种,引起坏死斑,感染Pinto、Idaho、Refugee、Blue Lake和Tendercrop品种。 豌豆上的症状:豌豆是BBSV的感病寄主。一般产生系统褪绿斑驳,冬天则茎、叶坏死。 3.血清学反应:琼脂免疫扩散测定 4.细胞组织病理学检验 病害防治(1)及时拔除并销毁病株,避免病毒通过种子或介体昆虫传播。 (2)严格检疫制度,防止蚕豆染色病毒扩展蔓延。注意收集植物检疫信息,加强国外引种的隔离。 1. 检疫 严禁从发病国家引进可能携带BBSV的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在进口材料中一旦发现BBSV,植株全部销毁,以防蔓延,特殊需要的需办理特许审批手续。 2. 豆种消毒。 3. 组培脱毒生产无毒苗,种植无毒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