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参内乡 |
释义 | 参内乡位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东部,北纬25°04’,东经118°13’,距县城仅6.5公里,东与南安市眉山乡接壤,西与凤城镇毗邻,南与城厢毗邻,北与魁斗镇毗邻,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行政场,截止2008年,全乡人口27600人,海拔41米。2007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243亿元,农业总产值5779万元;乡镇总产值8.4亿元,财政总收入93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41元。 基本设施该乡交通便捷,地处泉安省道边,距安溪火车站5公里,全乡12个村(场)已全部完成水泥路面的硬化,大岭隧道、东二环路、东二环大桥。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和有线电视光纤联网覆盖全乡,计算机光纤联网逐步普及全乡。水利设施完善,全乡有33个水库、山围塘,可蓄水300万立方米。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日趋完善。全乡有2所中学8所小学,2007年投入300万资金翻建参内中学教学楼,投入120万开展“家园清洁活动”。2007年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数达22625人,参合率达86.21%。 主要街巷(一)石跳街 位于参山村。街名起于清末。因街临参林小溪边,人们要到小街,必经小溪。小溪水浅,怕湿了裤子,溪中放两块石,人们踩石上跳过,故称石跳街。起初仅有数间小店,没有门面,商贩在靠路边的墙上开一个窗口,俗称“通柜”,既作窗户,也可作商品货柜。所卖是一些盐、酱、酒之类东西,并有一家煎豆干和卖粥的店,供过路客人吃点心而已,并不成市。那时没有公路,人们从县城经祜水瓦窑山或到南安白土、高田(今称天山、泰山村)必从该街经过。后来,架设一条小桥,20世纪60年代小桥被洪水冲走,公路也不从该地经过,就不成街了。1984 年,成立参内乡政府,1991年兴建参内东街和农贸市场。凤参公路从圆潭经大厝、美塘宫,分叉一条往祜水村,一条往乡政府直至罗内公路,一条往中心小学,靠近乡政府周围的公路两侧兴建商店和民宅。今参内乡镇区内沿公路建设而形成三条街巷。 (二)大厝街 位于大厝村溪头自然村。全长300米,宽3米,街面由河卵石和条石铺就。街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水运靠晋江西溪,该地在县城下游,永春、大田、诗山的货物从溪头出入,因而成为货物集散地。时街市比较热闹,各类商店分布在街的两侧,尚有一家“益成”典当行,生意兴旺。民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战乱不断,街市凋零,后晋江西溪止航,街道成为单纯居住区。 (三)打铁寮街 位于祜水村。全长100米,宽3米,街面由河卵石铺就。街形成于清末。当时码头设在溪头,货物从溪头出入。街上有数家打铁铺,初以搭寮为主,故称。1956年后取消私营商店,街就此衰落。 (四)罗内村街巷 1995年,罗内大桥通车后,在村头开辟一小区,并建有街道。街道两侧建有4至5层楼房,一层为店铺,设有信用社、零星小商店等。因旧村改造,原自然村名消失,以街巷名代替原自然村名。原顶寨、冬青、新村、赤岭、尾山、下村、埔后、苦墘、跳坑、内园、埔口自然村改为罗内街、朝安街、梨园巷、美宫巷、霞村巷、毓英路、东阳巷、美山街、仙童巷、文洋街10条街路巷。 自然资源该乡水资源丰富,晋江上游西溪环流过半个乡镇,有罗丰、曾坑、参林场等三至六级水力发电站6座。乡境温暖湿润,常年雨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四季风和日丽,茶果飘香,年平均气温摄氏21.3度,无霜期达345天,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拥有林地面积4.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9%。 人文景观参内乡历史悠远,有镇抚八景之说,历朝历代沿存古遗址有明清时期的镇中、镇东、镇西的瓷窑址、百二碣,有三座县级文物保护古庙即溪头宫、石堂宫、罗内的保生大帝庙,可投建旅游景点,开辟旅游资源。 相传,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清溪游赏,到凤城尾寮榕则“下马立石”,足见其时其地风光旖旎,风景一片独好。昔时,其地峭壁丛立,峭壁上一古榕,下面是滔滔清溪水。每逢夏日时,过境行人喜在此驻足,观赏纳凉,远眺自然风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如今古榕不在,朱公站立之石亦不复存,但历史名人的垂爱,却留与后人无限的遐思。往前不远之处,即是安溪茶叶公园。公园位于参内乡圆潭村,山地面积26.67公顷,建有茗山茶亭、科研生态茶园、茶叶品种园,又有宋代民族英雄刘錡陵园和可供垂钓、划艇等休闲活动的水上乐园。茶叶公园青山秀水,绿树成荫,是一个集观光休闲、文化古迹、科研制茶、水上娱乐于一体的具有古老茶乡特色的公园,是旅游的好去处,欲知茶树如何繁育,茶叶如何制作,大可到此细细观赏。南宋抗金将领刘錡,祖籍福建省建州(今建阳市)麻沙里,绍兴三十二年(1160年)病逝于临安。其子为避金兵骚扰,将其父安葬于安溪县长泰里黄潭(今参内乡圆潭村)后山。“青山有幸埋忠骨”,英雄的陵园为公园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品位。 参内乡的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08年,有企业50多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悠久的人文优势吸引众多的客商到此投资兴业。有参洋投资区开发建设总面积达1600亩,有投资1.4亿元的成达鞋业一期工程项目,有安溪参洋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标准厂房一期工程,有参洋投资区主干道建设项目,有城东河滨路建设项目。参内乡承诺凡在参内乡境内投资的商家企业,都会受到一条龙服务及县、乡两级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 特色产品参内乡是安溪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地,被誉为安溪县东部“粮仓”。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豆、茶叶、荔枝、龙眼、油柿等。土特产有:香茹、柿饼、草茹,水果主要有:油柿、荔枝、龙眼。有镇中、罗内、洋乌内场三个较具规模的母猪养殖场,母猪存栏均达60头以上。 历史人物安溪县长泰里参内乡(今参内乡参山村)人叶采真,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生,名渊,字贻俊,号采真,以号行世。其父叶师古为清贡生。采真幼承家学,初入乡校,后升学福州,转读上海中国公学。1917年民国6年(民国6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民国7年春,采真在闽南护法军总司令宋渊源部任职。是冬,任闽南护法军第三旅参谋长。1919年(民国8年)任安溪县长(仅两个月)。1921年4月,陈嘉庚亲笔立聘书,敦聘采真任“集美师、中、商、水产学校附属两等小学校校长职务”。虽然校务繁重,采真还参与厦门大学的筹办,倡募兴建参山小学校舍及图书馆。民国13年,采真任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主任兼视察,还兼任闽南小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传播新的教育思想。在集美学校期间,采真曾任集美学校救国团委员会主席、学校校董、民众教育委员会主席等职。民国23年2月辞职,转往广西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厦门,参与修复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的安同公路工作,并组织安溪建设协会,为家乡倡募资金,建弥溪桥、筑崩溪堤岸,扩建参山小学校舍,落成之日,主持典礼。新中国成立后,采真赴沪任集友银行上海分行经理。1952年9月17日病逝于上海。 叶采真之弟叶道渊,字贻哲,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生,毕业于北京农业专科学校,留学德国,专攻农林,获博士学位,为安溪第一位留学生。1920年(民国9年),应集美校长叶采真聘请,主持创办集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任校长多年。民国19年应南京中央大学之聘,出任主持农学院森林系,后在浙江大学任教。民国23年后先后往广西、江西省任职。民国30年冬,任福建省政府顾问兼福建省农林公司总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1969年2月病逝于新加坡。 出生于1920年(民国9年)的叶振汉,笔名震撼,参山村人。小学毕业后,得其三叔叶采真赞助就读集美商校,转读集美师范,民国27年入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文史地专修科,在校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世界语学会主席和福建同乡会主席。民国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广西中山纪念学校任教,因有进步言论,被迫回闽,到大田任教。翌秋,回安溪任集美初中教员,兼任《安溪新报》总编辑,揭露社会黑暗面。后又到广西柳州、贵州榕江、重庆、南京等地。民国36年回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厦门工委负责人。民国38年12月,到福州参加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历任惠安一中校长、福州第二中学副校长、福州师范学校附设师资短训班及工农速成学校第一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秋被陈嘉庚看中,调任集美中学校长,把集美中学办成全省首屈一指的重点中学,驰名国内外。1975年任集美航海学校党委副书记,1978年任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校长。曾当选为中国航海学会第一届理事、福建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集美学校校友总会理事长。1984年病逝于集美。 参内乡还有诸如谢德南、谢莹、谢龙及谢莹子女等一批有名望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家乡振兴作出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